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烏克蘭獨立後,掏空家底賣「寶貝」給中國,都有啥好東西?

2024-07-26軍情

烏克蘭獨立後,掏空家底賣「寶貝」給中國,都有啥好東西?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愈演愈烈的今天,自2022年雙方全面武裝對抗以來,這場戰爭已持續超過800多天。在此背景下,中國一直積極呼籲透過和平方式解決沖突。無論是當下的俄羅斯,還是曾經的蘇聯和現今的烏克蘭,中國與這些國家有著深厚的友誼和合作關系。

特別是在蘇聯解體初期,烏克蘭作為新興的獨立國家,對中國提供了大量先進的軍事科技支持。這一舉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麽,是什麽促使烏克蘭在國家最為困難的時期,選擇將如此重要的軍事技術輸出給中國呢?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相當數量的軍事資產,其中包括至少30%的軍工業遺產,涵蓋了核武器、海軍、空軍等多個領域。蘇聯在其存在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和美國進行著激烈的軍備競賽,發展出了強大的軍事工業。美國對蘇聯的軍事力量感到威脅,因此不遺余力地嘗試削弱烏克蘭手中的這些遺產。透過各種手段和策略,美國設法促使烏克蘭銷毀了不少軍事資產,但也有一部份遺產在銷毀的同時,被烏克蘭轉賣給了中國。

其中,烏克蘭轉賣給中國的軍事裝備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瓦良格號航母。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憑借其地理優勢,試圖繼承蘇聯的黑海造船廠及其艦艇資產。烏克蘭原計劃獲取三艘蘇聯航母,但由於俄羅斯的迅速幹預,烏克蘭最終只能得到瓦良格號和烏裏揚諾夫斯克號兩艘航母。

瓦良格號航母的故事尤為引人註目。這艘航母在蘇聯時期是黑海艦隊的一部份,其設計和建造體現了蘇聯航母的先進水平。盡管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接手了這艘航母,但由於技術和經濟問題,烏克蘭未能將其完全改裝成作戰艦艇。於是,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出售給中國。中國在獲得瓦良格號後,經過多年改造,終於將其改裝成了「遼寧號」航母,成為中國海軍的重要戰略資產,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海軍力量和航母技術。

在蘇聯解體後的動蕩時期,烏克蘭繼承了大量蘇聯的軍事遺產,其中包括兩艘半成品航母——瓦良格號和烏裏揚諾夫斯克號。對於當時經濟困頓的烏克蘭來說,這兩艘航母雖然價值巨大,但它們都處於建造的初期階段。烏裏揚諾夫斯克號作為唯一有潛力與美國航母相抗衡的核動力航母,當時只完成了30%的建造進度,而瓦良格號也僅完成了60%。

烏克蘭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它不僅缺乏完成這兩艘航母建設的經濟條件,還因國內經濟困境而難以承擔如此巨大的專案。最終,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被迫拆解為廢鐵,而瓦良格號則被棄置在船台上,塵封待售。

在瓦良格號的買家爭奪中,印度也曾提出750萬美元的購買報價。然而,烏克蘭方面並不願將其賣給印度。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商人徐增平以其巧妙的策略和豐富的酒桌經驗,成功打動了烏克蘭人。他透過成立旅遊公司和出色的交際手段,與烏克蘭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最終以18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瓦良格號。

徐增平不僅成功購買了瓦良格號,還對設計圖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烏克蘭方面起初拒絕出售設計圖紙,聲稱這些屬於國家機密。徐增平不甘心,就此增加報價至2000萬美元,最終獲得了烏克蘭人的同意,順利獲取了瓦良格號及其設計圖紙。

這些設計圖紙後來在瓦良格號改裝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航母的開端,「遼寧號」不僅提升了中國海軍的實力,還成為了中國航母建設的基礎。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也在之後的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號」建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中國航母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蘇聯解體後,中國不僅從烏克蘭購買了瓦良格號航母,還成功收購了一艘至關重要的補給艦。這艘補給艦原本是蘇聯為航母設計的專用艦艇,用於支持航母的日常運作。

當時,中國派遣了一支海軍代表團前往烏克蘭考察。在黑海造船廠,代表團註意到了一艘巨大而特殊的艦船。這艘艦船沒有武器,也沒有航母所需的大甲板,看起來更像是一艘巨大的郵輪。盡管它的外形顯眼,但卻有些默默無聞,仿佛被遺忘在船台上。

經過與造船廠專家的交談,中國代表團了解到,這艘艦船實際上是蘇聯為航母設計的大型補給艦。它的任務原本是作為瓦良格號的補給支持艦,然而由於蘇聯解體,瓦良格號的建造未能完成,這艘補給艦也被遺棄在了船台上。

意識到這艘補給艦的潛在價值,中國決定將其也納入購置計劃。考慮到中國當時還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自主建造補給艦,這次收購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

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和安排,中國成功將這艘補給艦帶回國內,並對其進行了改造和投入使用。這艘補給艦現已成為中國海軍的「青海湖號」,在中國海軍的營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海軍的遠洋行動提供了必需的補給支持,真正履行了其「保姆」的職責。

青海湖號的投入使用,不僅提升了中國海軍的補給能力,也標誌著中國在海軍建設領域的顯著進步。它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中國海軍在遠洋作戰中的綜合保障能力,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擁有航母和補給艦只是海軍建設的一部份,更為重要的是確保航母能夠配備足夠的艦載機,以充分發揮其作戰能力。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中國從烏克蘭手中購買了T-10K-7號原型機,這架原型機是蘇33艦載戰鬥機的前身。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使用這架原型機測試了瓦良格號航母的效能。

當時,中國在購買瓦良格號航母和配套的補給艦後,試圖從俄羅斯購買蘇33艦載機及相關技術。然而,俄羅斯對中國的報價態度極其強硬,想趁機大幅擡高價格,最終中國選擇拒絕這一交易。

在俄羅斯的交易計劃受挫後,中國決定轉向烏克蘭尋求解決方案。蘇聯解體時,蘇霍伊設計局正在研制的T-10K艦載機原型機仍在烏克蘭的尼特卡訓練基地。盡管俄羅斯試圖將這些戰機轉移回國,但由於疏漏,T-10K-7號原型機被遺留下來。

隨著烏克蘭與俄羅斯關系的緊張,這架T-10K-7號原型機被迫留在烏克蘭。了解到中國的需求後,烏克蘭不僅願意出售這架原型機,還順帶將陸攔阻裝置等相關器材一並出售給中國。中國在獲得這些資源後,開始自主研發和改進,最終成功地發展出了殲-15艦載機。

殲-15艦載機的成功研制,標誌著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現代化行程邁出了重要一步。如今,殲-15艦載機已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戰力,對提升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和整體戰鬥力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烏克蘭的合作,中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解決航母戰鬥機的配備問題。這一交易不僅加速了中國海軍的建設行程,也為中國在全球海軍力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擁有了航母、補給艦和艦載機,雖然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如果要進一步增強其綜合實力,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同樣不可或缺。相較於航母和艦載機,燃氣輪機雖然不為大眾熟知,但其重要性不亞於航母。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面臨著燃氣輪機技術短板的問題。那時,中國海軍只能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燃氣輪機,並將其套用於艦艇上。然而,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尤其是美國對海軍燃氣輪機的軍售禁運,這一短板變得尤為突出。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的燃氣輪機逐漸進入了中國海軍的視野。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一部份先進技術,其中包括蘇聯末期研制的UGT-25000燃氣輪機。這種型號的燃氣輪機代表了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盡管其效能與美國同類產品略有差距,但在當時卻成為了中國海軍一個值得依賴的替代選擇。

在軍事裝備和技術方面,中國透過與烏克蘭的合作,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和教訓,尤其是在燃氣輪機和氣墊登陸艇這兩項關鍵技術上。與烏克蘭的合作不僅為中國海軍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裝備,還推動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行程。

在90年代末,中國海軍在購買美國燃氣輪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技術和使用上的挑戰。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在與烏克蘭簽訂訂單時,特別要求除了購買外,還包括技術轉讓和仿制的協定。烏克蘭不僅同意了這一要求,還派遣專家來中國協助研發。這種合作模式最終使中國成功研發出了自己的燃氣輪機QC-280,為中國海軍艦艇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持。

除了燃氣輪機之外,中國還從烏克蘭采購了「歐洲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艇。雖然這種登陸艇在國際上並不如航母那樣引人註目,但它卻在中國軍事戰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歐洲野牛」具備了運輸重型裝備的能力,其最大運載能力可達150噸,滿載排水量為555噸。它能夠攜帶3輛99A重型坦克及相關作戰人員,適合在海峽等復雜水域進行作戰。

最初,中國計劃從俄羅斯采購這種氣墊登陸艇,但由於各種原因,交易未能達成。最終,中國轉而與烏克蘭達成了協定,以3.15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4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盡管有西方媒體對這種裝備的實用性提出了質疑,認為其技術已經過時,但中國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將這些氣墊登陸艇作為技術平台,迅速展開了自主研發。中國很快成功研發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國產氣墊登陸艇,證明了其在技術上的適應力和進取心。

此外,中國與烏克蘭的合作不僅限於裝備采購,還包括技術交流。烏克蘭的軍工專家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的誠意,很多專家選擇留在中國,為中國的軍工事業貢獻力量。透過這些合作和自主研發,中國不僅獲得了先進的軍事裝備,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

總的來說,中國在與烏克蘭的合作中展現出了戰略眼光和靈活應對的能力,無論是在燃氣輪機還是氣墊登陸艇的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種合作和自研的模式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行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