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亞洲)
在蒙古帝國的黃金時期,他們一度組建了一只龐大的海軍,擁有5000艘船艦和20000名船員,成為當時全球最強的海上力量。隨著帝國的衰退,直到1930年,蒙古才重建了現代海軍,總部設於北部庫蘇古爾湖,最初僅有一艘蘇聯制造的拖船,主要任務是護送從湖上運輸石油的船只。到了1997年,由於經濟壓力,蒙古政府將其海軍部份私有化,開始在蒙古與西伯利亞之間運送羊毛、皮革、木材和工業產品,自給自足。近年來,由於環保原因,庫蘇古爾湖轉型為旅遊區,禁止貨運船舶通行,原海軍基地被改造為旅遊景點,向遊客開放,收取每人12美元的門票費用。目前,該海軍擁有三艘艦船、兩門艦炮和七名軍官,由巴特巴彥上將擔任司令官。
2、哈薩克(亞洲)
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內陸國之一的哈薩克,位於裏海東側,在蘇聯時期已建立海軍基地。獨立後,鑒於裏海地區的復雜局勢,哈薩克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發展海軍。現代哈薩克海軍由海軍編隊、海軍航空部隊和海岸防衛隊組成,裝備有導彈艇、巡邏艦、登陸艇等15艘艦船,共有3000余名官兵,還配置了反潛直升機和戰鬥機等空中支援力量。海軍司令官為別克詹諾夫海軍上將。
3、土庫曼(亞洲)
土庫曼位於裏海沿岸,獨立時繼承了前蘇聯的裏海艦隊部份力量,後續為保障國家在裏海的利益,陸續加強和擴充套件了海軍力量。現有土庫曼海軍包括護衛艦、巡邏艦、炮艇、踩地雷艇、登陸艇等,總計16艘,官兵人數超過2000人。
4、老撾(亞洲)
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老撾雖國力有限,但其海軍卻擁有4個艦隊、100多艘艦船和約2000名水手。老撾約40%的邊界線位於湄公河流域,因此,其海軍主要職責是邊境防禦及打擊湄公河上的犯罪活動。
5、阿塞拜疆(亞洲)
阿塞拜疆位於高加索地區,也是裏海沿岸國家之一。獨立時,阿塞拜疆與俄羅斯共同繼承了前蘇聯的裏海艦隊,使其海軍力量十分強大,在該地區的海上力量僅次於俄羅斯,被譽為「裏海小霸王」。現有阿塞拜疆海軍包括護衛艦、巡邏艇、登陸艇、獵雷艇、踩地雷艇和美制潛艇,艦艇近50艘,官兵5000余人,由蘇爾塔諾夫海軍中將領導。
6、玻利維亞(南美洲)
玻利維亞,這個位於南美洲中部的高原國家,歷史上曾有超過400公裏的海岸線,但在1879年的「硝石戰爭」中敗給智利後,成為了內陸國家。現在的玻利維亞海軍擁有巡邏艇、救援艇等艦艇40艘,官兵約8000人,主要駐紮在與秘魯接壤的的的喀喀湖,海軍司令官為上將。
7、巴拉圭(南美洲)
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巴拉圭,是世界上擁有最龐大的內陸海軍之一,這支海軍由海軍編隊、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組成,擁有巡邏艇、炮艦40余艘,官兵9000人,還配備了直升機和運輸機,主要任務是確保國土安全及打擊內河上的走私和偷渡活動,海軍司令官為卡洛斯·迪亞斯將軍。
8、瑞士(歐洲)
被譽為「歐洲心臟」的瑞士,其海軍雖規模不大,但器材現代化,配備有包括1艘「準航母」在內的十余艘艦艇,官兵800余人,主要負責芒湖、馬焦雷湖和博登湖這三個邊境湖區的巡邏和防禦任務。
9、塞爾維亞(歐洲)
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在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時分得了大約60艘艦艇,2006年與黑山分家後成為內陸國家,失去了海口,海軍艦艇數量也有所減少。現在塞爾維亞海軍擁有炮艇、巡邏艇、登陸艇等各類艦艇16艘,官兵人數超過1400人,主要在多瑙河進行巡邏任務,被稱為多瑙河艦隊,由安德裏齊上校擔任司令官。
10、中非(非洲)
位於非洲大陸中心的中非共和國,與南部鄰國民主剛果接壤,擁有一條界河烏班基河。為了打擊這條界河上的走私和偷渡行為,中非共和國建立了一支由7艘艦船和100余名官兵組成的內河海軍建設。
11、盧旺達(非洲)
東非小國盧旺達位元於大湖區的基伏湖沿岸,由於實力有限,其海軍僅擁有幾支水上巡邏艇。
12、烏幹達(非洲)
烏幹達,一個位於東非的國家,靠近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北岸,他們的海軍擁有8艘裝備了美制重機槍的炮艇,官兵大約有500人,主要任務是負責維多利亞湖的巡邏工作。
13、布隆迪(非洲)
東非的布隆迪,位於世界第二大深水湖坦噶尼喀湖的東岸,其海軍雖規模小,但擁有數艘艦艇和大約100名官兵,主要負責湖區和邊界的巡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