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哪裏有需要 哪裏就是戰場

2025-01-18軍情
「選擇好躲避處後,我們應該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1月14日下午,在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救援官兵搭建起的一所「帳篷學校」內,近40名災區小朋友坐在「課桌」前,觀看中士尚晶晶演示地震後自救動作要點。
「燈在晃,我和姐姐在一起不敢動。」小男孩古入米瑪回憶起前一晚余震帶來的強烈晃動仍然心有余悸。
「地震到來,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亂跑。」這所由尚晶晶和戰友們共同搭建的「帳篷學校」坐落在定日縣措果鄉吉翁村臨時安置點內,雖然已是寒假,但安置點的小朋友們每天都會趕來聽解放軍叔叔、阿姨上課。
「在這裏,我們主要針對心理創傷修復、健康防疫、緊急避險等內容開設互動講堂。」尚晶晶介紹,他們透過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來幫助他們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傾向,同步增強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接上級命令,我野戰綜合保障隊立即由戰備訓練狀態轉入應急救援模式。」1月7日,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某高原野外駐訓場上,官兵接到上級命令,機動前出至災區參加緊急救援保障任務。部隊隨即整合各保障要素,由駐訓地域前往日喀則長所鄉、措果鄉等災區一線。
駐訓場上,炊事、倉儲、醫療、住宿等模組化保障方艙同步收攏,運輸車輛攜帶新鮮蔬菜、肉蛋、米面等主副食品,以及取暖爐、藥品等各類保障物資奔赴救災一線。
「早一分鐘抵達,老百姓就能早一分鐘吃到熱乎飯。」行進途中,炊事方艙內,上等兵仁青巴丁和兩名戰友正在切配副食。為了節約時間,他們將洗好的蔬菜搬進方艙,邊行進邊備菜。近5個小時車程,他和戰友們在顛簸搖晃中完成近800人餐次副食切配。
據了解,該部官兵常年赴高原復雜環境執行任務,具有靈活機動、快速進駐、綜合保障等特點,能充分滿足災區各類保障需求。
進駐災區後,他們利用自身保障能力優勢,第一時間組織醫療巡診、熱食供應和安置點搭設。按照「分區負責、建制用兵」的原則,先後開設古榮村、吉翁村、曲洛鄉中心小學等5個固定綜合保障點,以及雜村、西噶村等8個臨時保障點,常態開展食宿供應、醫療救治、物資轉運等保障任務。
作為第一支進駐災區的軍隊醫療力量,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駐訓分隊野戰醫療隊跟隨部隊,第一時間前往受災一線開展巡診。
在一處臨時安置點內,30多頂帳篷整齊排列,每個帳篷內平均安置10人,最多的有30多人。醫療隊員李相俊在一名轉譯的帶領下,挨個帳篷進行巡診,確保一人不落。遇到病人,他認真問診、查體、登記、處理,然後發藥品,並詳細交待藥品用法、用量及註意事項。
為最後一名村民處理完傷口,返回保障點已是1月8日淩晨。那一晚,李相俊和戰友們搶救後送重傷員3名,診治病人35名,巡診600余人。
該部茶江村保障點每天要消耗200多公斤大米,這個由13名官兵負責的綜合保障點,除了提供20頂帳篷和10間方艙的住宿保障外,每天要為受災群眾和救災人員提供2200余餐次主食、1600余份配菜,還要將飯菜送往其他4個點位。
為了讓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吃到熱騰騰的主食,下士張治每天要淘洗近20袋大米,24格的蒸飯車需要使用6個梯次才能滿足需求。幾天下來,張治的雙手被冰冷的淘米水浸得又紅又腫。
「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是戰場。」連日來,該部官兵始終以實戰標準要求自己,堅決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古榮村是該部駐村保障的點位之一,每天臨近飯點,村裏的孩子就會趕來,把供應點團團圍住。「叔叔我喜歡吃這個」「叔叔給我多打點……」歡聲笑語中,官兵們把一份份飯餐遞到他們手中,孩子們的臉上露出純真的笑容。
截至目前,茶江、古榮保障點已為受災群眾和救災人員提供熱食近3萬餐次。
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點之一雜村,距離震央措果鄉直線距離大約10公裏,是該部醫療隊每天巡診的8個點位之一。
1月10日,雜村安置點板房內,小女孩尼瑪央宗焦急地等待醫療隊為她的姐姐拉巴卓瑪換藥。
「她的腿打了石膏,現在還有點腫,不能下地,要擡高一點……」醫療隊員孫士奎一邊換藥,一邊向她的家人叮囑註意事項。
治療結束後,尼瑪央宗害羞地將手中的蘋果遞給孫士奎:「謝謝解放軍叔叔。」「蘋果你和姐姐留著吃。」孫士奎將蘋果放回拉巴卓瑪的床頭,和戰友又趕赴下一個巡診點位。
在做好醫療救治的同時,該部還派出心理服務小隊走進各個安置點位,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做遊戲、講故事。
「下一個遊戲我們一起來玩老鷹捉小雞,哪個小朋友願意來當老鷹?」雜村安置點的空地上,醫療隊成員任村千惠和孩子們手拉手追逐遊戲,明媚的陽光下,歡聲笑語回蕩在安置點上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