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羅斯還在建造「老基洛」,有二十年差距,潛艇技術水平裹足不前

2024-10-13軍情

10月11日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第6艘636.33型潛艇「雅庫茨克」號 ???在海軍部造船廠下水 。

636.3型也就是軍迷們熟悉的「基洛級」常規潛艇,是有最初的877型的升級型號(中國引進的是877E型,E是出口英語單詞Export的縮寫)指揮台和艇尾外觀略有變化外,內部的指揮系統(部份數碼化)、水聲對抗裝備和水下兵器(可發射俱樂部/口徑反艦巡航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也進行了適當升級,以適合2020年代作戰需要。

但636.3型艇設計年代過於久遠了,877型是在1970年代末開始研制的,首艇在1982年服役,在整合蘇聯戰後研制9個型號,多達300多艘常規潛艇的經驗積累,「基洛級」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由於采用減震浮筏、管道阻尼、消聲瓦、機械器材加工工藝(比如:螺旋槳加工)提高等降噪措施,使「基洛級」的噪音很低,達到了同期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常規潛艇噪音水平,有效提高了對抗北約反潛機/艦的能力,因此它有「大洋黑洞」的美譽。

但隨著科技進步,到了2010年代之後「基洛級」潛艇已經落伍了,原因就是俄羅斯在常規潛艇技術方面沒啥進步,本來打算設計和建造677型「拉達級」替換636.3型,但是燃料電池、斯特林發動機技術都不過關(書本上這些技術多的是,但要制造出來是另一回事兒,看花容易繡花難!),677型的首艇「聖彼得堡號」居然建造了連續建造了13年,但不知什麽原因一直不能下潛,第二艘艇「喀瑯施塔得號」從2005年開始建造直到今年1月31日才服役,至於說能否形成戰鬥力還不好說。

敘利亞內戰期間俄軍黑海艦隊的636.3型「頓河畔羅斯托夫」號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部隊發射「口徑」巡航導彈。

由於677型不堪用,俄羅斯只得回頭繼續建造技術成熟的636.3型填補近海水下防禦力量的不足。

但「基洛級」潛艇整體技術水平與2020年代常規潛艇的技術標準有20年以上的差距,首先就是能讓常規艇在水下待時間久一些的AIP系統,目前最新的常規潛艇采用鋰電池,有儲能密度高、充電時間短和總重量輕的優勢,已經開始全面替代氫燃料電池、斯特林發動機,目前鋰電池技術的掌握在日韓和中國手裏,俄羅斯在這方面差距很大。

2020年標準的常規潛艇更加的隱身化,采用X形舵和泵噴推進系統是標配,X形舵操縱靈活更有利於潛艇在暗礁密布的淺海區小半徑轉彎,即便有一片舵卡死在水下仍有一定的機動能力,相反十字形舵有一片卡死潛艇就得緊急上浮…而636.3仍然是下「十字舵」(缺一片),技術水平比較落後,加上它是水下排水量3000噸大型潛艇,導致在淺海區水下機動性變差,就拿越南訂購的6艘「基洛級」潛艇來說,本想在西沙/南沙海域對抗我軍水面艦艇的巨大優勢,但是既缺乏這兩個群島的水文資料,又難以在水下機動,能力還不如我軍的039型艇(小宋)…。

而泵噴推進系統完全取消了傳動軸和螺旋槳這兩大噪音源,俄羅斯確實在這方面有研究,圖裏就是黑海艦隊B-871 埃羅梭號」安裝了泵噴推進器,但是該艇測試了很久,一直未見被其它後續建造的「基洛」沿用,很可能就是技術仍然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對指揮台圍殼進行隱身化處理的只有我軍039C和瑞典的A-26型艇,實事求是的說,常規潛艇即便是安裝了AIP系統也無法像核潛艇那樣在水下待90天,最多一個星期就必須上浮充電,問題是2020年代的反潛裝備,特別是長航型反潛無人機大量的使用(使用合成孔徑雷達),潛艇在通氣管狀態下航行被發現的概率都非常大!對指揮台進行修型隱身化處理勢在必行。

俄羅斯的流體力學基礎雄厚,但是這麽多年了從「基洛」到「拉達」指揮台設計仍然沒有變化。

外軍做的我039系列潛艇外觀演化對比圖,他們對我軍常規潛艇的關註度高於俄羅斯。

海軍的發展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俄羅斯常規潛艇裹足不前的發展來看,真就應了這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