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一枚導彈讓美以同時破防了,胡塞武裝打出暴擊,擊穿西方「神」

2024-09-18軍情

在西方媒體的渲染下,中東地區多年來的沖突中,給全球民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它能高效攔截和摧毀反以武裝發射的火箭彈和無人機,因而這一系統被西方媒體誇大為「銅墻鐵壁」,並被賦予了象征「自由民主牢不可破」的意義。

在這輪巴以沖突中,這一神話逐漸破滅,被奉為神話的「鐵穹」系統暴露出了諸多弱點。最近,以色列耗費數十年時間和巨資打造的整個防空反導體系,也從神壇上被拉了下來。

當地時間9月15日淩晨,也門胡塞武裝向以色列中部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以色列政府表示,導彈最終落在一片空曠區域,僅對一座火車站造成了「輕微損壞」。

此次空襲尚未有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然而,網上流傳的影片顯示,火車站附近的一座高架橋上濃煙滾滾。這是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也門胡塞武裝對以色列最為成功的一次襲擊。最為重要的是,以色列的防空和反導系統未能攔截這枚導彈。

此外,目前部署在紅海海域的三艘西方軍艦——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邁克爾·墨菲」號、「法蘭·彼德森」號,以及法國海軍的地平線級驅逐艦「騎士保羅」號——均未能成功攔截這枚彈道導彈,這使得外界對西方和以色列的防空反導能力產生了質疑。

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戰爭爆發以來,也門的胡塞武裝多次對以色列發起襲擊,每次都動用多架自殺式無人機或巡航導彈。然而,這些遠端武器幾乎無一例外地在紅海上空被北約軍艦的防空系統成功攔截。

應當了解,也門與以色列的直線距離接近2000公裏,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西奈半島的廣闊沙漠橫亙其間。為了避免激怒沙特或被其防空系統攔截,這些自殺式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幾乎全部選擇在紅海上空飛行。

因此,盡管此次胡塞武裝的彈道導彈襲擊成果尚未明確,但無疑已經對以色列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

胡塞武裝表示,這枚導彈是一款「新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在飛行11分鐘、跨越2040公裏後,成功命中以色列領土,給以色列帶來了「恐慌」。

這款導彈的型號可能是「巴勒斯坦人-2」型,但許多西方和俄羅斯媒體認為,它只是一款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算不上真正的高超音速導彈。

根據定義,高超音速導彈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時,平均速度超過5馬赫。雖然中短程彈道導彈理論上可以達到這一速度,但它們並不被歸類為高超音速導彈,因為彈道導彈的大部份飛行軌跡實際上都在大氣層之外。

高超音速導彈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其彈頭能夠在大氣層內進行滑翔飛行,而不受限於固定的拋物線彈道軌跡,這也是常規中程導彈無法實作的。

也門胡塞武裝展示的這枚導彈,其彈頭並非像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那樣采用楔形滑翔體設計,而是呈現出雙錐體結構,配有十字形單翼。雖然這種彈頭可能具備一定的滑翔能力,但這僅僅是末端階段的機動規避,與高超音速導彈有著顯著差距。

然而,無論如何,西方戰艦和以色列的防空反導系統都未能成功攔截這枚導彈。

以色列的防空和反導系統采取了分層設計:最底層為「鐵穹」系統,專門用於高效攔截短程火箭彈。以色列官方還釋出了大量影片,展示其攔截效果的卓越表現。

此次巴以沖突的戰例表明,該系統在特定空域的攔截數量存在上限。一旦來襲的火箭彈數量超過這一極限,「鐵穹」系統將難以應對。更重要的是,火箭彈的成本遠低於「鐵穹」導彈,只要對手具備一定實力,像黎巴嫩真主黨那樣的力量,便能夠輕松對「鐵穹」系統形成「飽和攻擊」。

以色列的中層反導防禦系統由「大衛投石索」組成,負責攔截40至300公裏範圍內的巡航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此外,以色列海軍艦艇還配備了「巴拉克-8」防空導彈系統,以及美國制造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

高層防禦系統是「箭」系列反導系統,其中箭-2系統主要承擔大氣層內的攔截任務。類似於美國的「愛國者」PAC-3系統;而箭-3系統則專註於外太空的攔截功能,類似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這些防空系統大多是以色列本土國防公司與美國防務巨頭合作研發的,采用了美國的技術。

盡管由於實力有限,胡塞武裝對以色列本土的襲擊難以真正影響戰爭行程,但這枚中程彈道導彈的攻擊,不僅擊破了以色列一系列防空系統的神話,還動搖了美國「宙斯盾」系統以及歐洲「地平線」防空系統的神話。

有了第一枚,未來就會有第二枚、第三枚。只要巴以沖突不結束,這場戰爭就不會停止。以色列和美國的麻煩,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