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衛星緊盯三亞軍港,發現不尋常一幕,讓他們意識到:美海軍獨霸地位即將瓦解?
「聯合利劍 -2024B 」演習結束後,不少人認為遼寧艦會北上返回大連,但事實並非如此。它選擇穿越巴林塘海峽,再次駛入南海,似乎是在預示著更大的好戲即將上演。
【軍演前遼寧艦就與山東艦同處一港】
回顧演習期間的表現,遼寧艦的艦載機起降作業高達 140 架次,其中 90 次屬於艦載戰鬥機。這組數據表明了其強悍的作戰能力已相當成熟,而這也讓人不禁猜測: 它是否會在三亞與山東艦合力,進行雙航母戰鬥群演練?
如果真如此,這無疑將成為一次具有象征意義的軍事行動,表明中國海軍在航母運用上的長足進步。要知道,這艘曾被稱為「訓練艦」的老兵,如今卻踏上了一條蛻變成戰鬥艦的征途。
眾所周知,遼寧艦最初被編入北海艦隊時,外界頗具異議。因為在它的服役早期,戰鬥力確實不夠理想,大眾也就接受了 它作為訓練平台的角色定位。
【遼寧艦】
遼寧艦最初的使命是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為後續航母戰鬥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這一步的布局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在未來的幾年裏,中國海軍的航母體系逐漸成型,配套的艦載機力量也更加完備。
而隨著山東艦、福建艦的陸續加入,遼寧艦的定位也開始轉變,從一個訓練輔助角色, 向一個可以獨立承擔戰鬥任務的主力艦轉型。
正因如此,這次遼寧艦南下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在黃海這樣的環境中,留住一艘能力已經全面提升的航母,幾乎是一種資源浪費。 尤其是在南海局勢不甚穩定的情形下,單單依靠山東艦可能難以完全控制局面。
【山東艦】
但當第二艘航母加入戰場,形成雙航母編隊,那麽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將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海軍的實際能力。
毫無疑問,雙航母戰鬥群的潛力和戰略意義不可估量。在傳統的航母作戰模式中,一個標準的作戰日通常持續 12 小時。然而, 如果面臨高強度作戰,艦載機的出動需要全天候維持,單靠一艘航母顯然力不從心。
因此,合並兩艘航母的艦載機部隊,不僅可以提升持續作戰能力,還能在關鍵時刻,為另一艘航母提供支援或替換角色。
【雙航母戰鬥群】
值得註意的是,冷戰結束以來,尚無任何一個大國,能夠常態化地部署雙航母戰鬥群, 美軍對此可謂獨門絕技。
而今中國的這一戰略動向,昭示著我們正在接近這樣一個裏程碑, 表明我們的航母戰鬥力不僅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質的飛躍也在同步進行。
無論此番演練是否如外界所預測般成行,它都已深深刺痛白宮的神經,讓西方世界認識到: 中國海軍不再只是隱藏於黃海的「亞洲巨龍」,而是勇於縱橫波濤、征戰四海的世界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