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寧可歸還日本2座島嶼,也不肯歸還中國的海參崴?俄國這是唱哪出

2024-12-29軍情

世界上哪些爭端最難搞定?恐怕領土問題總能榜上有名。那些分割了地域的邊界線,割開了的不僅是土地,更是歷史的深情和國家的尊嚴。這一點,日本和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議無疑是典型。而類似的情況,還能找到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關於海參崴的歷史糾葛。一個堅持「所有權」,一個選擇「沈默以對」,兩國處理方式的不同,背後又透露出怎麽樣的歷史邏輯與現實考量?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聊聊。

首先,講講俄羅斯的「特性」。如果要用一個比喻,那它簡直就是國際關系版的「貔貅」——吞進去什麽都難再吐出來。歷史上,俄羅斯為了獲取自身戰略利益,不斷擴張邊境,從沙俄開始,攫取領土的方式比大胃王吃自助餐還熟練。可這些土地一旦落到俄羅斯手裏,不管是靠條約、靠戰爭,還是其他手段獲得的,它都有個共性:不好還,甚至壓根不還。

我們以北方四島為例。二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戰敗,這片位於北海道以北的小小島嶼成了日蘇關系長達近80年的「楔子」。蘇聯將其視為「戰利品」,以一副超級強硬的姿態拒絕歸還,而這種「吃進去不吐」的邏輯,也一直延續到俄羅斯身上。

其實,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例外。2004年,俄羅斯曾提出歸還北方四島中的兩座,但面積僅占四島總面積的7%,這點土地對於日本來說,就像從滿桌子壽司上夾走一片蘿蔔片,完全解不了饞。尤其是對於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四島是一個整體」的認知,毫無意義。所以,他們斷然拒絕了俄羅斯的提議,結果這事兒又僵住了。

那麽,問題來了,為了7%的土地,日本真的連考慮都不考慮嗎?有的專家把這個歸因於日本的「長線策略」。他們寧可等,也不願接受殘缺的勝利,特別是在領土問題上,畢竟這不僅是利益問題,還關乎尊嚴。

提到領土糾紛,誰都知道,不僅當事雙方的態度重要,背後的國際環境也至關重要。日本其實並非不懂靈活談判的重要性,那麽,為什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總是「僵硬到底」呢?答案之一可能是:美國。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日本的軍事和外交自主性受到了嚴重限制,美國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冷戰期間,美國奉行「圍堵蘇聯」的政策,表面上支持日本要回北方四島,但實際上更希望站在隔岸觀火的制高點,讓日俄雙方「不冷也不熱」,以便繼續維持自己的太平洋控制權。

換句話說,日本很可能面臨一種「有心無力」的局面。雖然看似堅持「四島必須歸還」,但在俄方強硬、背後有美國的情況下,談判過程一拖再拖,始終沒有破局。

對比之下,中國處理領土遺留問題的態度似乎更加「冷靜」。比如同樣和俄羅斯有關的海參崴問題,自【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以來,這塊土地就被永久割讓。歷史書上常提到,那是清政府積貧積弱的年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讓滿清幾乎遍體鱗傷。最終,俄羅斯借著英法聯軍入侵的機會用條約從清政府手裏拿到了現在的海參崴和周邊區域,徹底實作了他們的「進軍太平洋」戰略。

這塊土地實在是太重要了!海參崴地處日本海沿岸,是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出海口及軍事基地,也是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所在地。於是,問題也變得異常明確:即使中國對這段歷史心有余悸,但要求俄羅斯歸還海參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麽,中國為什麽不像日本一樣強硬要求呢?這就要說到中國一貫處理國際問題的哲學了。二戰期間,中蘇之間作為盟友並肩作戰,抗擊日本侵略者。而在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兩國一度是兄弟般的盟友關系。後來,盡管中蘇關系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來看,中國采取了一種擱置爭議、重視實際利益的態度。

相較於提出不可能實作的訴求,中國選擇了透過與俄羅斯開展深度合作,在經濟、能源、邊界劃分等方面另找突破點。在國際關系的現實中,擱置爭議並不意味著妥協,而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國家利益。

但我們需要看到,俄羅斯並非永遠強硬,它也會「看菜下鍋」。比如2004年那個「歸還兩島」的提議本質上就是一種聰明的地緣政治操作,希望以較小的「妥協」換取日本在經濟或外交領域的合作。但對於涉及核心利益的地方——比如剛提到的海參崴,俄羅斯卻是寸步不讓。

靈活與剛性間的切換,也說明了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的特性:策略性放寬紅線,但底線分毫不動。所以,俄羅斯的「易進難出」,說到底要看這塊地對它整體戰略意味著什麽。如果是像北方四島那樣的可談判土地,它可以用小面積的土地作交換籌碼,但像「海參崴」這種太平洋的「命根子」,那談都不能談。

聊到這兒,毫無疑問,無論是北方四島還是海參崴,背後都折射出兩條清晰的邏輯主線:一個是歷史事實,一個是現實利益。而這兩點,也始終是領土問題裏最難被取舍的部份。

對於日本來說,如果非要繼續等待「四島歸還」,恐怕永遠都看不到盡頭。而對於中國來說,擱置爭議的策略讓歷史和現實之間取得一種微妙平衡。這兩種做法沒有對錯之分,但它們背後隱藏的道理很簡單:不能因為夢想把眼前的路走死,否則往前一步不明智,後退一步又失顏面。

土地問題的解法,未必永遠是敲鑼打鼓翻舊賬,有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才能找到走向未來的機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