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2月開打,俄烏沖突至今已經持續了兩年多,行動之初,俄軍發起了「閃電戰」,戰果不錯。就在大家以為沖突馬上結束是,沒想到,打了那麽久,依然演變成了消耗戰。雖然說,目前俄軍在戰場上依舊掌握優勢,但也付出了12萬人的代價,經濟損失超萬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依然頑強抵抗,美北約持續提供經濟、武器彈藥支持,北約邊境增兵30萬,一直叫囂要入場。其實,從這場沖突中,我們也學習到很多,一旦爆發戰爭,我們必須牢記三大鐵律。
一.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從古至今,戰爭不可避免。但戰爭一直是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用武力。過度使用武力,窮兵黷武,只會導致國家的衰敗。
俄烏之間的沖突就是一個明證。自開戰以來,俄羅斯在政治、外交、經濟領域都面臨了巨大的挑戰。首先是被美西方全面制裁,石油、天然氣、糧食賣不出去,外匯急劇減少,對外貿易幾乎是腰斬。從而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國民收入下降嚴重。這都是戰爭帶來的直接後果。
這2年來,烏克蘭更慘,死亡人數超60萬,不少城市因為戰火變成了廢墟,損失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未來要想重建,沒有幾十年難以完成。足見,戰爭其實沒有真正的贏家。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更應珍視和平,將戰爭視為最後的選擇。我們的經濟走向了全世界,這是70多年全國努力的結果。所以對戰爭更加謹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保衛國家的權利,而是在決策時需要更加審慎,以和平為首選。
二.一旦開戰,必須全力以赴
戰爭不是兒戲,一旦決定開戰,就必須拿出全力以赴的態度。俄烏沖突開打之際,俄軍有機會快速結束戰鬥,但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錯失了良機。要知道,俄烏軍力懸殊,不管是兵力、戰力、還是裝備上,壓根沒有可比性,屬於碾壓級別的存在。
結果呢,一步錯,步步錯。隨著軍事行動的延長,讓美北約有了機會,對烏克蘭進行大量的軍事援助,才讓對方有了持續抵抗之力。這其中,既有對戰爭態度的不夠堅決,也有對敵人實力的誤判。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未來真的面臨戰爭的選擇,我們必須堅決、果斷地采取行動,不能有任何輕敵心理。只有以最堅決的手段打擊敵人,才能確保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安全。
三.學會適時結束戰爭
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持續的爭鬥,而是為了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者是以戰止戰。因此,學會適時結束戰爭非常重要。在俄烏沖突中,我們看到了戰爭延續帶來的巨大代價和不確定性。如果再不和談,結束戰爭,俄烏都將難以收場,代價是慘重的。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戰爭經驗也告訴我們,在達到戰爭目的後應果斷結束戰爭。比如上個世紀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28天就收獲巨大戰果,攻占對方20多個戰略要點,打得越軍不斷潰逃。但我方沒有戀戰,而是在明顯優勢下,果斷撤軍回國。
為什麽要這樣?一是我軍戰略目標只是教訓對方,讓越方看到我方的實力,以及捍衛國土安全的決心,讓越南不敢再冒犯。二是及時撤軍,讓蘇聯找不到借口介入其中,讓戰爭範圍、影響都最小化。其實,俄羅斯一開始也可以這樣,但俄羅斯戀戰,貪婪,後來還將東烏克蘭四州的公投入俄,這就違背了其發動軍事行動的初衷。
所以,無論未來如何,我們都要明白,戰爭存在巨大的風險,變數隨著戰爭的延長而增多。能不打就不打,要打就要明確怎麽打,怎麽快速完成戰略任務,什麽時候結束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