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韓戰場上,有那麽一個國家的軍隊,憑借優良的裝備以及出色的表現赫赫有名,並且該國軍隊極為囂張的放話表示,自己只需要一個團的人,就能將誌願軍一個軍隊乃至一個師輕松掃平,它就是英國三大皇家王牌軍。
但是就是這只被譽為聯合國軍中「王牌勁旅」, 150年未嘗敗績的軍隊 , 中國誌願軍只用了3天就將他們全殲 , 誌願軍是如何在彈藥極度缺乏,武器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創造這樣的震撼世界的戰績?為什麽在遇到這支英國軍隊後,彭老總說新賬老賬一起算?這三支王牌軍究竟是怎麽樣的軍隊,敢如此囂張?
自1 840年鴉片戰爭 以來,英國在中國犯下了種種罪行,將 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而這一噩夢直到新中國1949年成立才徹底結束。但英國給中國帶來的近百年的屈辱歷史,一直沒有機會洗刷。
直到 韓戰爆發 ,積極出兵的 英國派出 了自家最拿得出手的 三支王牌部隊 —— 皇家來復槍團、皇家重坦克營、格洛斯特營 。這些傲慢又輕蔑的英國部隊的到來,也給了我們一個「清算」的機會。
隨著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結束 ,受到誌願軍沈重打擊的 聯合國軍 ,被 迫退到了三八線及其以南 。但此時的誌願軍剛入朝一個月就打了兩次仗極度疲倦,再加上彈藥補給的不足,如果給與敵軍足夠的卷土重來的時間,誌願軍可能會很難抵擋住敵人的反攻。
至此, 韓戰第三次戰役 打響了,在誌願軍的猛烈攻擊下,全線崩潰的 聯合國軍 不得不 退到漢城以南組織防禦 。1月3日,乘勝追擊的誌願軍直逼漢城,被誌願軍打得節節敗退的美軍不得不棄城逃跑。為了將敵人的有生力量全部殲滅,誌願軍49軍及50軍展開了追擊,其中作為先頭部隊的39軍,向 距離漢城只有30公裏的釜谷裏進軍。
釜谷裏是一個窪地小城,但這個地方是透過漢城公路的三岔路口,是誌願軍的必爭之地。而 負責此地的39軍116師的347團 ,此時 還不知道 ,守在釜谷裏的軍隊並不是之前的南韓軍隊,取而代之的 是英軍 中三大王牌之一 的 皇家來復槍團 。這個團的團長,還曾囂張的表示「來復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者一個軍」。
在發起進攻前, 347團接到的情報是在釜谷裏中只有一個「連隊」, 再加上以為 是南韓軍隊 ,所以只派了7連進攻釜谷裏。但真正交手的時候發現,敵人的火力異常猛烈,並且交戰軍隊也不是之前以為的南韓軍隊。
這一異樣很快引起了 誌願軍 的警覺,經過仔細偵查才發現,與自己 交手的是 阿爾斯特皇家來復槍團 。 這支創立於1793年的皇家來復槍團,每一個軍官身上都佩戴著「一只綠色的老虎」,並且這支強悍的部隊十分擅長打陣地戰。作為英國的驕傲之一,皇家來復槍團,在一戰中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二戰時參加了英國遠征軍對德宣戰,從鄧寇克順利撤出,並在諾曼第登陸戰中奪得了卓著的功勛。不僅如此,擁有悠久歷史的皇家來復槍團,曾在埃及、西班牙、巴拉圭、非洲等地方作戰。想要進入這只軍隊當士兵,必須達到知曉各種武器以及作戰方法等門檻,並擁有極其高超的槍法。所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只軍隊每一個士兵都是可以獨立作戰的頂尖士兵。
1月3日,誌願軍用猛烈地炮火向敵人發起了攻擊,並快速將公路旁的小高地搶占,將英國皇家來復槍團的退路阻斷。眼看誌願軍將自己的最後的退路阻斷,求生欲望強烈的英國皇家來復槍團,6次向高地發起沖鋒。
在敵人占據炮火的優勢下, 損失慘重的7連打到最後只剩 司號員鄭起 和 13名將士 。1月3號下午,英軍的猛烈攻擊讓7連只剩最後7個人,此時的他們子彈早已打光,如果這些比自己多數倍的敵人沖上來,誌願軍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們殊死一搏了。
下定決心的司號員 鄭起舉起軍號,看著正在沖向高地的英軍,吹起了嘹亮的沖鋒號。 而此時的陣地上滿是煙霧,分不清楚誌願軍到底有多少人的英軍小心翼翼地摸索著。突然,號角聲突然響起,準備攻上高地的英軍掉頭就跑。
這一號聲讓他們再次想起,前幾次被誌願軍一次次擊垮的回憶,曾經驕傲一時的英國皇家來復槍團以為誌願軍再次發起了反沖鋒,被嚇得四處逃竄。最後被趕來支援的誌願軍大部隊將其殲滅,而這一號角聲,英國的俘虜曾在日記裏這樣形容「聽到這個號聲,就感覺是中國式葬禮」。與此同時, 朝高陽方向追擊的誌願軍第50軍,向美軍的陣地發起了進攻 。但在驍勇的誌願軍的進攻下,戰鬥才剛剛開始20分鐘,美軍就被迫放棄陣地逃竄,留下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墊後。
英國皇家重坦克營 是英國另一支王牌部隊,和皇家來復槍團一樣,這支部隊曾由英國名將蒙哥馬利統帥,打敗過納粹名將隆美爾,功勛卓著的皇家重坦克營讓英國對其十分舍得下本錢,為 其全部裝備「百人長」式坦克。
這支部隊在撤退的時候十分囂張,明知道誌願軍十分擅長打夜戰。但依舊在撤退的時候,生怕誌願軍找不到他們似的開著大燈,並在天上發射照明彈大搖大擺地慢悠悠地前行。在他們眼中,現代機械化軍事裝備俱全的他們,在北韓戰場沒有對手,而且誌願軍只有輕武器,想要對付擁有眾多坦克的他們簡直異想天開。
但英軍的這種輕視,也加速了他們的覆滅。在被誌願軍包圍時,皇家重坦克營的英軍一點也不緊張,和議政府趕來的一千多名英軍一起,與被打殘的皇家來復槍團,在數百門火炮的掩護下,從高陽東南方向誌願軍發起反擊。但不管他們怎麽努力,都不能掙脫誌願軍的包圍。
3號傍晚,趕來的 446團向三下裏以及高陽佛彌地的英軍發起攻擊。 但因為誌願軍手中並沒有反坦克武器,手裏拿的槍根本無法將坦克打穿。所以此時的誌願軍完全是用肉身依靠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與英軍50噸的坦克搏鬥。誌願軍深知,這些龐然大物看起來十分可怕,但離開了賴以行動的履帶,就是個沒了腿的鐵廢物。戰士們手舉著炸藥包,計算著時間向這些坦克投擲去,但有些沒有計算好距離的戰士,因為距離炸點太近,被震得口吐鮮血。
第5連副班長 李光祿 ,計算著手裏已經點燃的炸藥包的爆炸時間,沖上公路,瞄準坦克履帶扔去,隨著爆炸聲響起,坦克被炸毀了,但李光祿也因為距離爆炸點太近,被震暈。醒過來後,他如法炮製,將另一輛坦克炸毀。 而另一個名叫 顧洪運 的戰士,在接連炸毀兩輛坦克後, 徒手爬上第3輛坦克上,撬開炮塔艙蓋,高舉榴彈迫使坦克中的敵人投降。
經過三小時的戰鬥,誌願軍將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全數殲滅,還將皇家來復槍團一部殘部殲滅,將敵軍的27輛坦克、3輛汽車炸毀,繳獲4輛坦克,3輛裝甲車,18輛汽車,2門榴彈炮,並俘虜了200多個英軍俘虜。
但得知誌願軍在沒有任何反坦克武器的幫助下,只是透過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就將數量龐大的坦克營打敗,英軍少將十分不服氣,高呼「在我們英國的軍事教科書上,從來沒有這樣的說法」。不只是英國人不敢相信,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透過步兵武器成營建制大批次地將坦克殲滅的結果,在第一次上報彭老總的時候,彭老總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將其打了回來。
等將戰報再次上報時,勃然大怒的彭老總告訴50軍政委徐文烈 「 謊報軍情是要殺頭的」! 不得已, 徐文烈只得將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一起上報,這時候彭老總才敢相信, 透過輕步兵戰勝坦克營並不是神話,當即通報全軍,對50軍進行嘉獎。當皇家來復槍團以及皇家重坦克營接連覆滅的訊息傳到英國時,瞬間引起了英國方面的不滿,大量的英國議員斥責美國,只顧自己逃跑不顧盟友死活,將英軍丟在後邊墊後。
但英國方面沒想到的事情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三支皇家軍隊,一支也保不住。作為三支皇家軍隊中僅剩的格洛斯特營,這支軍隊被視為英軍中精銳中的精銳,有著150多年歷史的格洛斯特營,憑借功勛卓著的戰績,讓他們傲視其他英國陸軍部隊,而這也讓他們在英國家喻戶曉,被稱作是英軍的靈魂。並且憑借他們在遠征埃及時,突出重圍轉敗為勝,讓英王十分欣喜驕傲,遂賜予他們「皇家陸軍」字樣的帽徽。
1951年4月22日淩晨,駐守在漢城以北75公裏處臨津江邊的格洛斯特營,此時早已沒有了早先時對中國誌願軍的蔑視,他們靜靜圍聚在一起閉眼禱告。因為今天是英國最重要的守護神日,但此時的他們心中都沒有底,不知道能在他們守護神的庇護下,曾經威名赫赫的他們能否承受得住誌願軍的進攻。
22日傍晚, 北韓戰場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 。頂著敵軍的槍林彈雨,63軍第一梯隊快速渡過了臨津江。並快速拿下了英軍29旅的一線防禦陣地,而格洛斯特營被誌願軍兩面夾擊,團團圍在了雪馬里。
4月24日,天剛蒙蒙亮,誌願軍第560團將 雪馬里 北部的高地占領,打不過就跑的格洛斯特營,剛向南逃跑,就遭到了第一營的阻擊,不得已格洛斯特營只得退回雪馬里。在560團的連續進攻下,誌願軍對英軍的包圍圈進一步縮小。
而作為盟友英國僅剩的「驕傲」,美國如果在這時再放任不管,到時很難對自己的盟友交代。所以焦頭爛額的李奇微不惜一切代價,派出了菲律賓營、美軍第56團和南韓軍第12團,在飛機、炮火的支援下,由坦克開路,兵分三路向雪馬里進擊,企圖將格洛斯特營救出。
但這三支部隊被誌願軍561團第3營,559團第9連和第189師第565團一部, 多次打退。 其中 561團3營守著高地,7次將敵軍的沖鋒打退,直到最後,只剩副班長 杜根德 一個人。並 用手榴彈、爆破彈等武器將敵人的5次進攻擊退,一個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堅守了5個小時。 盡管李奇微不計血本的營救格洛斯特營,並且這些 救援部隊距離被困的格洛斯特營只有2.5公裏。 但在誌願軍的阻擊下,不能匯合成功, 格洛斯特營的困境絲毫沒有得到任何緩解。
4月25日10時,560團以兩個連的兵力向格洛斯特營發起最後攻擊。而 劉光子 在戰場搜尋時, 在一處高地上發現了上百名準備逃跑的英軍。頓時,劉光子不假思索地開槍對著他們掃射,向他們投擲手榴彈,並佯裝在指揮部隊。被嚇破膽的英軍以為自己被誌願軍圍擊了,一個個不敢動彈。這包括格洛斯特營營長卡恩,團軍士長霍布斯,連軍士長斯特朗等在內的所有英軍都紛紛放下了手裏的槍,高舉雙手投降,而劉光子也因此一口氣 抓了63名俘虜,創立了北韓戰場上的又一壯舉。
至此,英國三大王牌軍全數被中國誌願軍殲滅。而經此一役,中國誌願軍也狠狠地打擊了英國囂張的氣焰,將中國百年來受到英國列強的侮辱一點一點地還了回去,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瞧中國,再也不敢忽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