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7月27日,座標北韓板門店,幾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裏,因為這裏即將簽署的那份協定,將結束二戰之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爭。這一天,幾年前還叫囂著要打到鴨綠江的美國人不得不低下頭,乖乖地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停戰協定的生效,不僅僅是中朝人民在歷時三年多的戰場上的偉大勝利,也是兩年多談判鬥爭的勝利。
那麽我們究竟是怎麽把這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給逼到了談判桌上就範,怎麽讓高傲的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發出:
「我是美國唯一一位在沒有獲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將軍」的感嘆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幾十年前,北韓半島的談判桌上的刀光劍影。
其實美國人在介入北韓半島爭端的時候,他是沒有想過會簽署什麽停戰協定,他們的目標是直接摧毀北韓的社會主義政權,甚至把戰火引入中國東北。聯合國軍在高端武器裝備的加持下,高歌猛進,把北韓人民軍打的節節敗退,整個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美國人之所以敢於如此囂張,因為他斷定世界上能跟他掰一掰手腕的蘇聯,由於竭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絕不可能插手北韓,以蘇聯紅軍與美國對抗。後來蘇聯在安理會投票等場所的回避也印證了美國人的想法。
於是美國人抱著感恩節前結束戰鬥的心態開進了北韓半島,他們知道一江之隔的社會主義中國可能會插手事務,但是他們並不把單一兵種的中國軍隊放在眼裏。可他們沒想到的是,為了祖國的安寧與亞洲的和平,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亮劍,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而這一參戰就是近三年,一直把他們趕上了談判桌。
誌願軍入朝後,接連打了五次精彩的戰役,打得裝備優良的聯合國軍節節敗退,所以第五次戰役結束,美國人就想著要跟誌願軍談判了,這就是北韓戰場上的漫長談判歷程的開端。不過此時的美國人還是不服氣,認為輸給誌願軍是偶然因素,所以他們此時主張的停戰談判,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的緩兵之計。
1951年7月10日,也就是最終停戰協定簽署前的747天,中朝與聯合國軍的談判開始了。首次談判的地點選在今日南北韓邊境的北韓城市開城以北的來鳳莊。談判開啟的當天,世界上許多權威媒體的記者早早地就在談判會場旁等待。最先來到會場的是中國人民誌願軍與北韓人民軍的代表,中朝代表的車前插著紅旗,向記者們宣告著我方的身份。
隨後,聯合國軍的談判代表也驅車前來,不過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了。聯合國軍車隊的車頭居然掛著一面白旗,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戰場上掛白旗就是投降的意思。談判桌作為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聯合國軍代表首次出席便掛上了白旗,顯然已經暗示了這場漫長談判的最終結局。雖然聯合國軍方面只是不想掛充滿共產主義色彩的紅旗才選擇的白旗,但是這一烏龍在那些媒體的宣傳下,變成了一個外交上的大笑話。
這次談判,中朝方面組成了以李克農為團長的談判代表團負責談判事務以及與黨中央連線,負責直接與聯合國軍交鋒的代表則是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與北韓人民軍方面的南日大將。聯合國軍方面則在總司令李奇微的授意下,派出了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喬伊中將,並從國內組建了一直百余專家組成的談判團飛赴北韓,為喬伊的談判提供幫助。
這次談判,美國方面並不是真心誠意的,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應付國內的反戰情緒,並為下一次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提供休整與時間,所以在面對中朝方面誠意的停戰談判,耍著各種花招阻撓談判行程。
第一次談判,中朝雙方就提出了三個核心議題。分別是軍事分界線怎麽劃?如何監督停戰問題?戰俘怎麽處理以及交換?為了徹底解決北韓半島的戰爭,中朝方面直接將核心立場擺到了談判桌上。而反觀美國方面,不僅提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求,還對中朝雙方的建議全盤否定,在中朝雙方的談判代表發言時,喬伊中將一點沒有個大國代表的樣子,不是面帶微笑地發呆,就是自顧自地玩弄著自己手中的鉛筆,對中朝雙方的提議,不是直接拒絕就是拒不回答,甚至主張只討論純粹的軍事問題,對政治等根本性問題閉口不談。
這就是美國人的算盤,只要談判拖下去,不僅僅能應付國內的反戰情緒,這種打打停停的節奏也會極大地阻攔中國的國內建設,以此加重蘇聯援華負擔,甚至惡化中蘇關系。而且談而不停戰也能讓中國軍隊的重心釘在東北,這樣他們在東南的台灣島上扶持的那個國民黨反動政權就能減輕許多來自大陸的壓力。
那麽面對美國人的如意算盤,中朝方面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盡管美方蠻橫無理,但是中朝方面在堅持原則底線的前提下做出了極大的讓步,談判也還是艱難地前行了一些,談判兩周後,雙方終於敲定了談判的議程。但是隨著談判的深入,矛盾也愈加突出,美國人不想談判的嘴臉最終還是徹底暴露出來。
首先第一項,關於軍事分界線的劃分,在北韓戰場上吃了敗仗的美國人絲毫不知道收斂,居然直接要求中朝方面對軍事分界線做出讓步,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裏,甚至連北韓的首都平壤都要求劃到聯合國軍範圍之內。這無疑是想讓戰場上打了勝仗的中朝人民,在談判桌上不敗而敗。而這些條件,是中朝方面斷然不會接受的。
談判桌上寸步難行,讓美國人萌生了武力逼迫中朝就範的意圖,經過幾個月談判期的休整,美軍又覺得自己可以了。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叫囂著說道,那就讓飛機和大炮去辯論吧。
1951年8月18日,聯合國軍以三個師的兵力發動了針對北韓人民軍的夏季攻勢,一天後,南韓偽軍在談判中立地區殺害我誌願軍排長姚慶祥。更為駭人聽聞的事情發生在8月22日,美國空軍居然直接對著中朝談判代表團的駐地進行空襲。
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國人既然已經撕破臉,談判也就沒有必要繼續了,談判就這樣被暫停了。誌願軍聯合北韓人民軍面對聯合國軍的夏季攻勢,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陣地戰。在夏季攻勢中,我軍將士不畏犧牲、奮勇殺敵,不僅讓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夏季攻勢結束後,聯合國軍僅僅推進不到八公裏,卻付出了7.8萬士傷亡或者被俘的代價。
可是美國人還是不信邪,僅僅四十天後,聯合國軍又發動了秋季攻勢。但是誌願軍也不是好惹的,在西線戰場,美軍以傷亡2.2萬人的代價向前推進了4公裏。而在東線,誌願軍第六十八軍孤軍奮戰,死守陣地,抵擋住了擁有大量炮火與空軍支持的美二師與韓八師連續13晝夜的猛烈進攻。秋季攻勢持續到了十月二十二日,聯合國軍除了付出了7.9萬的傷亡代價,在控制線上基本沒有取得實際進展。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打到鴨綠江至少需要二十年。
於是,戰場上吃癟的美國人又回到了談判桌上,這次他們雖然放棄要求中朝放棄一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卻依舊要求中朝後退一千五百平方公裏,讓聯合國軍前進600平方公裏,以奪走北韓重鎮開城。簡直就是荒謬,看來美國人還是沒有被誌願軍給打疼,所以才敢如此無理取鬧。
為了配合談判,誌願軍這一次選擇了主動出擊,10月30日,誌願軍七個軍在彭德懷的部署下,對正面的聯合國軍陣地發動進攻,一個月時間內,攻克敵21處陣地,斃傷俘敵超過萬人。負責西海岸防禦的誌願軍50軍甚至還在美國所謂海空優勢下,多去了14個島嶼。
對此,美國人雖然陸地上不敢冒進了,但是天上的轟炸卻多了起來,而且專門抓著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線狂轟濫炸,但是面對美國的空軍威脅,我軍鐵道兵、防空兵以及年輕的人民空軍毫不畏懼,在蘇聯空軍的幫助下,徹底粉碎了美國人依托空天優勢摧毀誌願軍後勤補給線的企圖。1952年5月,美軍也不得不承認其發起的絞殺戰徹底破產。
而此時的談判終於到了最困難的問題,即俘虜安排問題。本來根據日內瓦公約,戰後俘虜應該迅速遣返,但是美國人卻搞起了小花招,不僅僅謊報戰俘數量,還對戰俘進行所謂甄別,威逼利誘戰俘選擇拒絕遣返,甚至用挖心等慘無人道的方式殺害多名堅持遣返的戰俘。而中國方面不僅對戰俘寬大處理,甚至還舉辦了一次別出心裁的戰俘營奧運會。
談判桌上陰謀詭計,談判桌下,美國人還發動了讓世界震驚的細菌戰。並在1952年10月8日,美方再次宣布無限期休會,談判又停下來。此時美軍,早就謀劃好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而這一系列的戰役裏,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叫上甘嶺。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在上甘嶺不到四平方公裏的土地裏,發射了近兩百萬枚炮彈,誌願軍第十五軍以及十二軍的部份部隊,以頑強的毅力與堅定的戰術執行力,以自身傷亡1.5萬人的代價,斃傷俘敵2.5萬余人,並將上甘嶺死死抓在自己的手中。
戰場上不斷挫敗的美國人不得不重新開機談判,中方也選擇部份讓步,北韓談判終於迎來了最後的結局。
在停戰簽字的時候,彭老總感嘆地說:
「幾百年來,西方列強在東方海岸線隨便架幾尊大炮的日子就能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是啊,談判桌上的勝利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唇槍舌戰,而是背後無數誌願軍將士與愛好和平的人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將軍用槍炮奪不來的,光靠外交官的口才,是奪不回來的,因為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