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兩個文明之間進行了一場歷時32天的較量,當一方首都大門被踹開之時,另一方卻主動退兵,並將所有繳獲的裝備奉還,甚至還贈送了一批彈藥物資,以表示和談的誠意,這就是新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這一戰讓世界矚目,更是改變了兩個文明的命運,是印度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那麽兼受蘇美寵愛的印度為何短短32天便被打到首都?美蘇為何不插手?中國又為什麽主動退兵?此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又是什麽反應?
翻開厚厚的歷史書你就會發現,中印之間隔著喜馬拉雅天塹,幾千年來從未發生過正面的武裝沖突,同為歷史悠久的文明,曾誕生過輝煌的文化,也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承受過屈辱的歷史,按理說相似的經歷會讓兩個國家更加親密,但是現實卻是印度對中國邊境騷擾不斷,沖突頻發。
印度的猖狂很大一部份原因是, 他沒有帝國主義的命,卻做著帝國主義的美夢 ,當時蘇聯為了尋找優秀的不凍港,對東南亞各國可謂是下足了本錢,咱們國家獨自立足,肯定不願意把海權讓出來一部份,於是跟大哥關系鬧掰了,於是「好說話」的印度就成了大哥的特別關心。
同時,印度是英國殖民地出身,會英語這一特長給英美帶來了不少的方便,同時美國也需要在亞太地區站穩腳跟,於是美國對印度也是特別關心,世界唯二的兩個大佬都關照印度,印度想不飄都難,於是他自稱是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大國,準備仿照英國,擴張領土來一個印度版的日不落帝國。
然而以印度當時的實力,在南亞也不過就能欺負欺負尼泊爾、斯裏蘭卡這些小國,與宿敵巴基斯坦打也不過是六四開,占不了多少便宜,可他偏偏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將目光盯向了重獲新生的東方古國。說起中印邊界劃分,自古以來就沒有明確的說法,雙方一般都是按照管轄習慣,建立起一條分為東西中三段的傳統邊界線,大家都心知肚明對此還算敬重。
但是印度當年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英國人劃分的邊界將大約12.5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劃進了英屬印度的版圖,而在印度人的眼中,這12.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就成了英國人留給他們的遺產。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中國軍事力量迅速向東集結,並展開了浩浩蕩蕩的抗美援朝作戰行動。
印度總理尼赫魯深知 此時中國無暇西顧 ,是將領土占為己有的最佳時機,於是便讓印軍推進到英國人劃下的邊境線,占領中國藏南重鎮 達旺。中國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與中印友好的大局,選擇了暫且擱置日後再談,但美蘇對印度的偏袒和支持使其更加膨脹, 尼赫魯甚至企圖效仿蘇聯分裂中國,讓西藏成為像蒙古一樣的緩沖國。
在解放軍的強力鎮壓下,徹底的粉碎了尼赫魯的奸計,但我們依舊沒有和印度翻臉,而是多次向其表達 和平解決的想法,但是印度卻宣稱他們所侵占的領土本就歸他們所有,並屢次對中國邊境軍民進行騷擾,甚至大打出手。
1959年8月25日,印軍侵占中國郎久,雙方爆發了首次武裝沖突,同時印軍向我軍邊防部隊全線開火,這場沖突持續了數月之久,中國再次選擇忍讓,並主動將部隊後撤20公裏,希望雙方總理能坐下協商。
但是印度卻把中國的善意和忍讓,當成了害怕和逃避,對中國領土的侵占也變得更加肆意妄為,從1961年開始,印度在中印邊境西段一連設立43個軍事據點,兵力十分松散,有些據點甚至已經插在了我軍哨所的後方。面對印軍的挺進,我方進行了最後的警告,卻依然不見成效。
膨脹的尼赫魯進一步派出印軍王牌部隊,第四師第七步兵旅,從中印邊界東段一路北進,直逼中國克節朗地區,意圖再吃掉中國11公裏的縱深,而這支王牌部隊的負責人,便是尼赫魯的遠房小舅子,毫無作戰經驗卻靠能說會道當上軍長的考爾中將。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我軍立刻在西藏軍區組建了一個精幹的作戰指揮機構,代號419部隊,該部隊下屬包括步兵、炮兵、工兵在內共一萬零三百人,時刻等待著國家的下一步指令。
1962年10月4日,印軍第七步兵旅已經抵達中國克節朗地區,但他們並沒有集中力量,而是將1300人十分松散的安插在12公裏長的沿河前線,整個隊伍呈丁字形分布,正面寬松幾乎沒有縱深, 因為機智的考爾認定中國絕對不會反擊 。
這樣松散的布局能占據更多的領土,其實不僅僅是他,整個印度,甚至整個世界都認定中國沒有在中印邊界作戰的能力,因為這裏遍布終年積雪的高山和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環境不知道比北韓戰場要惡劣多少倍,而且當時的大環境對中國十分不利,向外看有美蘇虎視眈眈,向內看正處於困難時期,而 印度簡直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可就在整個世界都不看好中國的時候,我軍卻做出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決定,那就是要 全殲印軍第七旅 ,10月19日傍晚,在新德裏準備好慶功宴,靜待捷報的時候,我軍各參戰部隊陸續抵達克節朗河北岸,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隨著暮色籠罩,我軍中路部隊開始抹黑徒涉克節朗河,並按照預定路線向敵軍後方穿插,一萬多人的隊伍仿佛幽靈一般,消失在密林之中,然後緩緩出現在印軍的陣地附近,靜靜地等待反撲的開始。
台北時間10月20日7點30分,隨著兩枚訊號彈尖嘯升空,猛烈地炮火落在印軍陣地上,印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操作反火炮裝備,只能慌忙的躲進地堡之中,這場轟炸持續了15分鐘後,一陣急促且響亮的沖鋒號聲響起。
各據點中的印軍這才發現,他們已經被我軍邊防部隊包圍了,高原環境使得印軍裝備的美制衝鋒槍實力大打折扣,而我軍新配備的56式裝備則是大展神威,但是印軍陣地暗堡密布,且難以分辨,我軍戰士一時之間陷入了苦戰。
而這些暗堡也是印軍最後的防線,他們部隊之間的聯絡早已被我軍切斷,無法進行有效配合,各自為戰的隊伍下場只有逃跑或是被我軍殲滅,伴隨著一聲聲別扭的「繳槍不殺」,印軍逐步放棄了抵抗,截止至10月28日,我軍共拔掉印軍插在中國境內的據點37個,並奪回藏南重鎮 達旺等地,而印軍王牌部隊第七旅,除了部份敵人潰逃之外,其余全殲,旅長達爾維更是被我軍活捉。
這一階段可謂是大獲全勝,但我軍並未選擇繼續追擊,而是再次向印度表達了用談判 和平解決的意願,可謂是給足了他們面子。同時這次戰鬥引來世界各國的目光,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不僅沒有悔改,反而對外聲稱是我軍不講武德偷襲了他們,甚至還叫囂著要將咱們趕出咱們的領土。
同時,尼赫魯以指揮不當為由,將國防部長卸職,並親自接管,他也顧不上什麽不結盟原則了,接過美國援助的十億美元,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11月4日,首批美國運輸機落在了加爾各答機場,開啟艙門後,裏面是清一色的美制重型武器,因為不結盟而名聲在外的印度,這下算是把自己的招牌砸了,此時,駐紮在邊境的印軍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
在印度四處購買軍備的時候 ,我軍戰士也沒有閑著,耗費了22天的時間,修了一條從喜馬拉雅山腳直通達旺前線的戰備公路,有效的改善了我軍邊境作戰的補給問題, 同時我軍後援部隊也在向邊境集結,中印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不約而同地將重點放在了達旺區域,我軍指揮所就設在達旺以北五公裏的地方,一旦達旺被攻破,我軍將陷入被動局勢,好在雙方之間僅有一條公路可以通行,攻守皆在此處。印軍在公路上駐紮了四個旅的兵力,由北向南層層設防,這對我軍期待的速戰速決來說極為不利。
隨著我軍第55師與第11師主力部隊先後趕到,我軍準備幹一票大的,爭取一舉全殲敵人,至少換取中國數十年的安定,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印軍竟然率先發起了全線進攻。11月13日,尼赫魯的遠房小舅子直奔邊境線最東段的瓦弄地區,要求軍隊必須在次日發起進攻,而且一定得贏,因為次日是尼赫魯76歲生日,勝利便是他選擇的禮物。
結果倒黴的印軍一頭撞上了被臨時調往此地的,解放軍第34軍130師主力,這可是我軍四野最能打的十大部隊之一,而且還剛裝配上清一色的蘇制武器。雙方誰也沒有預想到戰鬥會來得這麽快,我軍戰士居高臨下,擊退了一波又一波印軍的沖鋒,六個小時之後,我軍戰士對筋疲力盡的印軍發起了反沖鋒,這一打又是一個晝夜,截止到16日清晨,印軍進攻不成反倒被我軍奪下了陣地。
除了旅長席爾瓦與小舅子考爾趁亂乘坐直升機逃離之外,印軍第11旅被我軍切割之後,如數全殲,這就是我們送給尼赫魯最好的禮物。與此同時,我軍總攻計劃終於敲定,印軍在公路上以一字長蛇陣排列,銅頭、鐵尾、腰緊、腹松,那我們就打頭、切尾、斬腰、切腹,分割敵人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從而實作全殲,至於發起總攻的時間,就被定在了18日。
此時距離總攻僅剩兩天,我軍穿插部隊能夠抵達敵軍尾部嗎?說來也是天意,早在11月13日時,我軍就在當地藏民的指點下,找到一條連線著印軍各個據點的小路,這就是當年英國人劃定中印邊界線時無意間發現的貝利小道,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誰能想到時隔半個世紀之後,這條小道會成為擊潰印度的關鍵呢?
在發現這條小道之後,1500名戰士便輕裝上陣,每人只背負了30公斤重的裝備,翻雪山跨密林,僅靠著繩索爬過一條條懸崖溝壑,在近一周的時間類,戰士們只吃了兩頓飯,其余時間都是在趕路時吃一口幹糧捧一把雪。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軍戰士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抵達了戰鬥位置,成功地將敵軍的退路斬斷。
總攻的炮火聲於18日準時打響,公路兩側的山巒密林成為了我軍阻擊印軍的天塹,我軍陸軍第55師和兩個炮兵團沿著公路正面推進,穿插部隊看準時機接連出動。由印軍第62旅守衛的色拉陣地被率先擊潰,接下來是駐守 德讓宗的印軍第65旅,結果他們不戰而逃,與駐守邦迪拉的第48旅擠作一團,誰也走不了。
據被俘虜的印軍所說,直到他們戰敗都沒緩過神來,無論跑到哪裏都能撞上中國軍人,有人甚至還看到了背著黑鍋的炊事員,恐怕這輩子他們都無法忘卻這種恐懼。東線戰場我軍所到之處,印軍一觸即潰,西線部隊甚至已經踏進了印度的領土,距離印度首都僅有300公裏。小舅子為了推卸責任,謊報軍情說中國投了十幾個師的軍力,而他只有區區兩萬兵力,實在是難以招架。
尼赫魯當場就懵了,這樣的兵力哪像是小規模戰鬥的樣子,怕不是就是奔著吞並印度來的,尼赫魯連忙向美國求援,要求美國派遣戰鬥機和轟炸機參戰,同時進行全國動員,不分男女老幼,一人給一支槍就讓他們往邊境沖,並準備焚毀工廠等重要設施,避免落入我軍之手,美國也還算夠意思,直接出動航母艦隊緊急駛往孟加拉灣。
結果,我軍部隊卻突然停火後撤,並按照之前給出的條件,自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又往後退了20公裏,並將所有繳獲軍備全都擦幹凈排整齊,並裝上炮彈灌滿燃油,保證拿到手就能直接使用,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這些足以顯示出我方願意與印方和平解決矛盾的誠意。
這場兩個文明之間的戰鬥,前後持續了32天,我軍陣亡722人,印軍陣亡4383人,當尼赫魯在得知我軍戰士在補給困難的情況下,僅用四個團的兵力擊潰印度2萬多大軍後,他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算是徹底完了,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尼赫魯的身體也每況愈下,1964年1月8日在布巴內斯瓦爾召開的年會上,坐在台上的尼赫魯突然中風,左側癱瘓,並於同年5月27日郁郁而終。
現在讓我們回顧這場戰鬥,盡心盡力拉攏印度的美蘇,為何不插手呢?我們又是怎麽斷定美蘇不會出手的呢? 美蘇當然想過出手,但是他們沒空,我們不妨來看一下與中印戰爭平行的世界時間線。
1962年10月15日,蘇聯部署在古巴的導彈被美國發現,古巴導彈危機正式爆發。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打響了反擊印度的第一槍。22日,堅尼地宣布封鎖古巴,中國邊防軍越過英國人劃下的邊境線;23日,蘇聯強硬表態支持古巴,我軍進攻占棒山口,殲滅印軍第七旅;24到27日,美蘇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拒不退讓,我軍占領東新橋,並於東段停止反擊;
28號,美蘇達成妥協,古巴導彈危機結束,我軍西段停止反擊,至此第一階段反擊結束,這當然不是巧合,唯一的解釋只有老一輩的決策者們,以極其敏銳的嗅覺,抓住了這段千載難逢的戰略空窗期,狠狠地教訓了印度一頓。
中國主動退兵的原因也很簡單,一部份是美蘇已經騰出手來了,咱們再不撤誰知道這來流氓會做出什麽事來,但主要原因是咱們已經完成了作戰目的,再打下去根本沒必要,不如主動撤軍,將來面對印度的栽贓陷害也能多一份證據。
那麽世界各國對於這次戰爭的反應是什麽呢?首先是印度本身,印度的戰敗不僅使國內的政治格局發生變化,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印度原本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有53個亞非拉國家以印度馬首是瞻。
可是印度戰敗,還破壞不結盟約定,結果就是樹倒猢猻散,這些國家紛紛拋棄了印度,只剩下2個國家還在觀望。同時吃了敗仗的印度開始高度重視國防建設,每年都要花大量的財力支持軍隊建設,而中國卻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中印之間的經濟差距也開始逐步拉大。
美蘇的反應則是十分漠然,蘇聯曾大方地給予印度十三個師的裝備,美國更是在國際上為印度搖旗吶喊,制造聲勢,試圖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結果身為寵兒的印度有這麽好的條件都打不過中國,可見這個印度的實力有多糟糕,美國和蘇聯都有種爛泥扶不上墻的感覺,再加上美蘇正忙著對峙呢,所以對印度的結局也就十分漠然。
英國則是落井下石,嘲笑印度有了美國軍事支持還能打成這樣,畢竟二戰結束之後,英國不得不從印度撤軍,內心顯然不會好受,看到印度被中國打得潰不成軍,難免要幸災樂禍,英國的看法其實是代表了當時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看法,畢竟像印度這樣一手好牌卻打的稀爛的國家,真的不多了。
這場戰鬥收獲最大的就是巴基斯坦了吧,印度與巴基斯坦因為民族和宗教等問題,兩國一直惡交,形同水火,第一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慘敗,失去了克什米爾絕大多數的土地。巴基斯坦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雄獅之風,更是對中國充滿了敬佩。
於是在中印戰爭結束三個月,巴基斯坦就派代表團訪華,中巴迅速敲定了邊界問題,兩國關系開始不斷升溫,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時,中國從現役部隊中抽調了近300輛59式坦克支援巴基斯坦,還有數十架殲6戰機和無數的輕武器裝備。巴基斯坦後來逼印度吐出了大量土地,經過這次戰爭,中巴也締結了鋼鐵一般的友誼,更是一舉覆寫了南亞次大陸的政治格局。
至於中國那就更不用說了,一場戰鬥換來國家數十年的穩定發展,更是再次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信,優待俘虜返還戰利品的表現更是表現出了一個大國應有的風範,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上漲。
同時,中國用自己的軍事實力向世界證明,中國再也不是百年之前的那個懦弱無能、任人欺負的中國,我們完全有能力保衛疆域,不受他人侵犯,犯我中華者,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