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國會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安全問題發出了嚴厲警告,強調這些基地在面對可能與中國爆發沖突時處境十分脆弱。
盡管這種說法或許有誇大之嫌,但它側面反映了中美軍事力量對比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據美國媒體引述印度【歐亞時報】報道,一封聯名由多位共和黨議員簽署的信件已直接遞交給美國空軍和海軍部長。
該信凸顯了美國軍事基地在防禦措施上的嚴重缺陷,特別是機堡加固的不足,這可能會在沖突爆發時對美國的空中戰力造成嚴重損失。
據信中提及的兵棋推演結果顯示,在中國實施首輪精準打擊後,美國軍方理論上可能有高達90%的戰機無法及時升空投入作戰即被摧毀。
議員們強調,中國擁有足以削弱美國基地防空與導彈防禦系統的火力,令基地面臨遭受攻擊的巨大風險。這樣的打擊不僅將造成美國空軍巨大損失,還將中斷後勤供應鏈,嚴重削弱美軍的反應能力,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報道指出,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多個軍事基地,然而這些基地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飛機大量停放在這些基地上進行維護和後勤保養,但這也使得價格昂貴的戰機直接暴露於極高的風險之下。
在模擬的戰鬥環境中,大多數飛機的損失並非來自於空中交戰,而是來自地面突然襲擊,這凸顯了美國軍事基地現有防禦體系的嚴重缺陷。
危險迫在眉睫,美議員著急上火
知名議員,例如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馬可·盧比奧,是這封信件的簽署者之一。信中指出,單靠主動防禦系統已無法滿足當前的威脅環境,必須加強「被動防禦」措施。
具體包括加固掩體、地下倉庫的建設,分散部隊的部署,增設後勤設施備份,以及提升跑道快速修復能力。這些舉措旨在增強基地的抗打擊能力。
在過去十年裏,中國已經建造了超過400個加固飛機掩體。相比之下,美國僅在日本和南韓新增了22個,這一差距加劇了美國在面對中國導彈攻擊時的脆弱性,特別是在北馬利安納群島和關島等關鍵戰略位置,缺乏足夠的加固掩體成為了明顯的安全隱患。
議員們就拜登政府和五角大廈在基地恢復力專案上的不足投資發表了強烈批評,指出目前僅有2%的軍事建設預算被指定用於印太地區的基地強化工作,這與當前的安全挑戰完全不相匹配。
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及其戰略影響力將面臨嚴峻考驗,特別是在可能成為沖突爆發點的台海和南海等區域。
美國議員們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對策來迎接這些挑戰。他們建議增加對美國國內造船業的投資、加強美國海岸防衛隊等機構的實力,同時擴大美國海軍規模,以確保海上通道的自由和安全。
他們強調,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安全不僅是軍事上的需要,而且是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的關鍵舉措。
此外,函件強調了對美國軍事戰略規劃的重新評估,以確保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尤其需要增加對基地防禦設施的投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
議員們警告稱,忽視這些脆弱性將帶來長期的不良後果,不僅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利益,也可能破壞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架構。
這些美國政客口若懸河,卻偏偏遺漏了最為根本的一點:美國的制造業實力已不堪重負其全球雄心。無論是擴建加固機堡,振興造船業,還是壯大海軍規模,這一切的實作都深賴制造業的支撐。
然而面對工業空心化的現實,所有的規劃和憧憬終究都將成為癡人說夢。更何況在軍費開支方面,美國軍方寧可以6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只山羊,也不願在毫無利潤的基礎設施專案上多花一分錢。
美軍實際上能做的並不多,因為他們清楚如果發生沖突將會面臨挨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