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A還沒正式亮相,台軍已有應對之法?4個字讓台當局認清現實。
最近,殲-35A戰鬥機將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首次亮相,這個訊息一出來,全球的目光立刻聚焦到了這個新型戰機上。殲-35A可不簡單,除了隱身外形,它還具備了強大的制空、對地和對海能力。這意味著,殲-35A不僅能夠在空中爭奪制空權,還能對地面和海上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幾乎涵蓋了現代空戰的所有需求。
相比殲-20,殲-35A的戰鬥能力更加全面,它不只是空中「鷹」,還是一名「全能選手」。它的強大,不僅體現在單機作戰能力上,更體現在能夠與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甚至無人機協同作戰,形成一體化的作戰體系。這樣的作戰模式,可以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最大化發揮協同效應,迅速壓制敵方力量,確保我方在空中戰鬥中的優勢。
台軍近日的「天龍操演」模擬與解放軍空軍對抗,看似在不斷增強自己的防衛能力,但面對殲-35A這種全新的隱身戰機,台軍現有的F-16V戰鬥機幾乎毫無勝算。想想看,F-16V雖然是先進的戰機,但它無法與殲-35A匹敵,無論從隱身效能、航程、打擊精度,還是整體作戰體系的協同能力上,差距都太大了。
台當局該如何應對?他們是不是已經有了什麽「應對之法」?坦白說,想要應對殲-35A的威脅,台軍目前無論如何提升戰力,都難以逆轉這種劣勢。殲-35A的技術進步和作戰理念,已經領先一步,台軍的應對方式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四個字」讓台當局認清現實。這四個字是什麽?就是——「天命已定」。不管台當局如何嘗試改變軍事格局、加大軍事投入,現實擺在眼前:在高科技戰爭中,單純依靠傳統戰術、單機作戰的思路,早已過時。殲-35A的出現,不僅是中國空軍的技術躍升,更是全球空戰模式的更新換代。在這種情況下,台軍即便投入更多資源,提升一些裝備,也很難在短期內彌補與我方空中力量之間的差距。
未來的戰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個人作戰,而是系統化、資訊化、智能化的綜合對抗。殲-35A的問世,正是這種現代戰爭形態的代表。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戰鬥機,它代表了中國空軍對未來戰爭的深刻理解。對台當局來說,這種技術和作戰理念上的差距,才是他們無法彌補的鴻溝。
再回過頭來看,台軍一直試圖提升防空能力,進行一些新的「應對措施」,但是面對殲-35A,依靠現有的武器裝備和戰術理念,幾乎沒有任何勝算。殲-35A不僅在效能上碾壓對手,甚至能夠透過資訊化作戰手段,即時掌握戰場動態,輕松找到敵方的弱點進行攻擊。台軍根本就不可能在這種高科技的戰爭環境中有所作為。
殲-35A的問世,徹底改變了台軍原有的戰略思維。台軍的「應對之法」,從根本上說,已經沒有多大意義。面對如此強大的戰力,他們只能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天命已定」,我方的優勢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