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湖南最美擁軍人物丨石進華:40余載風雨無阻守護通道縣烈士陵園

2024-10-01軍情
編者按:湖南省「最美擁軍人物」是為擁軍優屬作出突出貢獻的典型代表。他們中有心系國防建設的基層工作者、有助力擁軍事業的社會企業家、有傾心國防教育的人民教師和媒體工作者。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最美擁軍人物】專欄,記錄這些雖身處不同行業、肩挑各異職責,但都以實際行動奏響愛國擁軍時代強音的先進典型。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楊 通訊員 吳祥渺 報道
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烈士陵園,坐落在雙江鎮城南青雲路邊的臥龍山畔。這裏長年松柏掩映,77名獻身國防建設的烈士英魂長眠園裏。
通道縣烈士陵園護陵員石進華。
雙江鎮橋頭村村民石進華每天都會來到烈士陵園,打掃衛生,擦拭墓碑,擺放鮮花。40余載風雨無阻,用行動詮釋了對烈士的深切緬懷與尊崇。
無銜「士兵」
石進華出生於1954年,自幼父母雙亡,由親戚和鄉親們撫養,吃著百家飯長大的他生了一副熱心腸,總想著為街坊鄰居做些好事。
參加工作後,石進華先後當過警衛員,保管維修過槍械,還當過拖拉機手。1982年,石進華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29歲的他憑借正直厚道的性格,被駐通某部隊首長看中當倉庫保管員,成為駐通部隊的一名編外職工。
從此,石進華成為駐通某部隊機關一名有職無銜的「士兵」,是成千上萬名入伍退役軍官士兵的「老班長」,也是機關裏名副其實的「七大員」——接待員、服務員、講解員、管理員、保潔員、警衛員和安全員,直至退休。
初識陵園
進入部隊機關,石進華的事逐漸多了起來,物資保管收發、院落清潔衛生、設施器材維修等工作,都能看到石進華忙碌的身影。
很多工具和物資必須要從地方上采購,石進華往返部隊機關與縣城各商店的次數也增多,有時候一天要往返幾個來回。
從部隊機關去往縣城,走石進華熟悉的小路更為便捷,沿田埂穿過臥龍山腳,可直接到城南街道。
沿途中,細心的石進華發現臥龍山上多了些錯落有致的墳塋,從堆土可以看出是些新墳。在他的記憶裏,這個地方毛竹雜木叢生,未聽說過是誰家的墳地。
石進華回到家中,把心中的疑問跟鄉親們說起,又向部隊首長詢問求證,得知了真相。
原來,1969年起,通道縣地方政府和駐地部隊共同確定臥龍山為烈士安葬點,把近年來在通道縣境內為國防建設犧牲的烈士集中安葬在這裏。同時,把烈士安葬點作為通道縣烈士陵園進行規劃建設,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示對烈士的緬懷。
這一來,石進華自己也沒有想到,此生竟和烈士陵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守護陵園
和許多城市的烈士陵園一樣,通道縣烈士陵園建設初期條件簡陋,沒有圍墻,只有一座一座的烈士墓,由於缺少專人管護,四周遍布雜草,略顯荒涼。
通道縣烈士陵園護陵員石進華。
石進華每天都要經過烈士陵園,看到如此情形,想到部隊首長講的烈士故事,心中不是滋味。「這裏躺著的大多是熱血報國的年輕戰士,他們背井離鄉,獻身國防,應該受到人們的尊崇。」石進華說。
於是,某個周末,石進華叫上自己的兄長,來到烈士陵園除草,清掃垃圾。此後,石進華每個周末都會到烈士陵園打掃,慢慢形成了習慣。
從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石進華不好再麻煩兄長們,只得帶上愛人,兩口子擔負起義務管護烈士陵園的責任。
隨著時光流逝,烈士陵園裏一方方簡陋的木質墓碑開始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甚至無法辨認出烈士姓名。石進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決心對烈士陵園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給每一個烈士建檔立碑。
石進華憑借個人努力,爭得了部隊和縣民政部門支持。此後的三年時間裏,石進華夫婦從原始的墓碑上將烈士資訊一個字一個字地「摸」了出來,經過反復拼摸和查閱檔案,最終將73名英烈的姓名與生平事跡核對完成,並交給駐通部隊。其中四個墓碑由於破損嚴重,資訊無法還原,經過商議,便將其立成了四座無名烈士墓。
如今,每逢清明,有烈士家屬前來祭掃,石進華都能準確無誤的帶領家屬來到墓碑前,從無差錯。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進烈士褒揚工作,崇尚英烈的氛圍愈加濃厚。
在駐地部隊和縣政府的關心下,通道縣烈士陵園先後經歷了三次修繕。截至目前,烈士陵園已建成占地面積8200平方米,墓區面積6000平方米,預留烈士墓穴100個的省級國防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部隊官兵和群眾自發來到這裏紀念英烈。
修繕烈士陵園的同時,裏面的烈士墓也先後維修了四次。「最開始的墓碑是一塊板子,第二次是水泥,第三次是不統一的水泥和青石,最後一次整體維修,才有了這般整齊肅穆的樣貌。」說起烈士陵園中細枝末節的變化,石進華的言語中充滿了欣慰。
2023年12月7日,石進華獲評湖南省「最美擁軍人物」,他眼含熱淚說:「該得到榮譽的是犧牲的英雄烈士們,我年紀大了,就盡我微薄力量,看守烈士陵園,為烈士們擦擦碑、掃掃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