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審計行業有前途嗎?

2020-03-19知識

大par見面會上,我提了一個問題,

原問題是這樣的:

大家都知道,四大自上個世紀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做了很多的大專案,比如參與國企改革、股份制改革、大銀行IPO等等,那麽未來四大業務的增量空間在哪裏?增長空間是什麽?就審計業務而言。

其實因為我比較緊張(畢竟是一年難遇的老板級大par),我這個問題有個邏輯跳躍:

我想問的是前20年和後20年的增長對比,或者說審計未來的前景,

更直接一點就是:

審計是不是夕陽產業?

如果過去10年20年是審計的黃金時代,那麽未來審計行業是白金時代,還是白銀時代?

或是青銅時代?廢鐵時代?

不是拍馬屁,但是我覺著領導就是領導,

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我真正想問的是什麽,然後幫我補充了問題,做了回答。

至於領導的回答是什麽?我在後邊講。

本文目錄:

  • 審計的枯燥和痛苦
  • 意義和快樂
  • 大par的回答
  • 一些想法
  • 一、審計的枯燥和痛苦

    1、枯燥

    會計審計是一個主要和數碼打交道的工作。

    數碼這個東西,1是1,2是2,連個小數點都錯不起。

    不像是寫文章,可以變著花樣寫,想用什麽詞用什麽詞,寫個錯別字、病句,讀者還可能覺著是作者精心雕琢、刻意為之。

    實際上狗屁不通的文章,讀起來也有可能很爽。

    而會計審計這個工作,一口唾沫一個釘,一筆分錄兩個科目,糊弄不得。

    假如有一個魚塘,有的職業是釣魚,有的職業是摸魚,

    而會計就是把一條魚摸上來,然後數數有多少片魚鱗,記下來,分成大鱗、小鱗、 應收的、應付的,這片提折舊,那片計減值,

    審計就更狠了,既要釣,又得摸,摸完還得數,

    會計說這個魚塘裏一共有20,745,691,542,994片魚鱗,審計需要驗證這個數碼準不準,分類對不對,完整不完整,該披露的披露了沒。。。

    數完這個魚塘,接著數下一個,

    因為國內的摸魚期間都是統一的12月31號,所以審計還要去紮堆數,加班數,連夜數,通宵數,

    你說枯燥不枯燥?

    2、痛苦

    枯燥的工作未必痛苦,因為有的工作很簡單,也很舒服。

    枯燥且復雜,才是痛苦之源。

    復雜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體系化,二是多變性。

    體系化是說,

    無論是國內的CAS,CRAAS,還是國外的IFRS,IAS,ISAs,US GAAP,AASB,都是一整套全流程的準則系統。

    從概念到理論到解釋到實務,邏輯通順,勾輯無誤,都是呈現體系化的。

    balance sheet裏邊,balance才是核心。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著不慎,滿盤皆懟不平。

    多變性是講,

    這玩意兒老是改,不停的改,以至於中註協每年都要更換新的cpa考試教材。

    一本教材,使用壽命必短於一年。

    不僅國內變,國外也變,或者說國內多半是跟著國外變,

    國外不僅變準則,甚至連制定準則的委員會都能變(2001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IASC)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IASB制定並行行IFRS,在此之前,國際財務準則叫IAS)

    財務準則唯一不變之處,就是,它一直在變。

    這種體系化和多變性帶來的結果,就是復雜。

    當然,無論是枯燥還是復雜,對於審計baby來說,其實並不涉及,

    枯燥多半是senior的活,

    復雜的事項有經理呢。

    但看看經理們日益升高的發際線,

    你就知道,

    生下來光頭的baby,早晚要再變成禿頭的經理。

    Vicky老師在【活在安達信的日子】一文中寫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

    ...長時間的工作,沒有周日沒有任何假期,沒有約會也沒有飯局,我真的受不了了,一天晚上12點多,在影印客戶資料的時候,我緊緊盯著影印機上附帶的巨大的自動訂書器想:如果我現在把手指伸進去,我明天就能休病假了。我足足在影印機前駐足了十分鐘抉擇自己是否要這麽做...

    當然她最後並沒有這麽做,但這種心裏的掙紮,大概是切膚的體會。

    既然如此痛苦,那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去做審計?

    二、意義和快樂

    1、審計的意義

    1)供給誠信(trust)

    這種誠信是市場經濟大環境中的必備要素,

    實體經濟中,任何一個交換行為,任何一筆交易,都是基於或多或少的信用成分,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套用範圍很有限,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才是做買賣的常態。

    虛擬經濟,金融系統就更不用說了,

    整個虛擬經濟的大半邊天都是靠著信用來維系著,

    沒有信用基礎,99%的金融工具都會被錯付。

    無誠信,不經濟。

    而審計就是供給這種trust的活動,透過鑒證服務,增強報表使用者對報表真實可靠準確公允的信心。

    註冊會計師未必是誠信的人,但至少要假裝誠信,

    而很多假裝,裝著裝著就成真的了,

    當然有可能裝著裝著就露餡了。

    但是最後假的裝成了真的,

    也就成了行業裏的翹楚,財務領域的精英,受人尊重、有口皆碑的中國註冊會計師。

    2)防止舞弊(fraud)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舞弊的人,和假裝不喜歡舞弊的人。

    只要存在舞弊鐵三角(機會,壓力,借口)的條件,

    你讓中註協的會長、財政部會計司的司長來做會計,他也不敢夜深人靜的時候對自己說:我不做假賬。

    之所以不做假賬,是因為上邊有領導管著,下邊有下屬看著,內部制度約束著,外部監督著。

    我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但世上的聖人還是少的。

    會計舞弊天天有,機會壓力和借口。

    多信內外部控制,少信自律自制。

    而審計的意義之二,就是健全和鑒證這種控制,預防舞弊。

    3)更美好的世界(better)

    做誠信,防舞弊的目的就是為了變得更好。

    更公平的競爭規則,更有效率的商業活動,更健全的市場經濟制度,更好的世界。

    另一角度來說,

    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確定性、相對性的公平,

    但是要看到,真實的世界是不平等的,

    或者說, 有些人可能生下來就比其他人更平等。

    在這個不平等的前提條件下,去維護相對性的平等就更加重要。

    你得讓勞苦大眾有口飯吃,讓整個社會體系平穩執行。

    就像比賽跑步,

    400米的跑道,有的人生下來起跑線就要比別人超了300米,

    但你不能再讓他坐個火箭跑完剩下的100米。

    不透明不誠信不按照規則去辦事,而是選擇去舞弊的人,就是想去坐火箭。

    審計的目標,

    就是讓這種人在到達終點之前,把火箭引爆炸死他!

    讓他舞弊!

    去那邊舞弊吧!

    有人說,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句話倒過來,讓卑鄙者去那邊通行!

    公正,平等,和諧的商業社會,需要誠信來支撐。

    總要有人站出來說,我們都別做假賬了,好好培訓和學習,準備比賽吧。

    這群人,可能是心系蒼黎社稷的政治家官員,也有可能是專註於專業領域服務的審計,還有每一位勤勤懇懇的打工人。

    2、審計的樂趣

    1)不同風土的魚塘

    前邊說,會計就是去數自己魚塘的魚鱗,

    而審計則是好幾個魚塘都要數。

    有的魚塘在東北,有的魚塘在海南,

    熱帶的海洋魚可能比松花江裏的「三花五羅」更好吃,但是肉也可能少一些;

    有的魚塘大一些,有的魚塘就幾條小魚,3天就摸完了,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吃個火鍋唱個歌;

    有的魚塘很隨意,可能邊摸魚邊唱歌,

    有的魚塘則嚴格一些,需要穿西裝打領帶去摸。

    在這種變化莫測的魚塘環境下,我們無法改變準則規定的摸魚方法論和魚塘客戶的要求,

    但是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摸魚的姿勢和態度:

    到哈爾濱我就冷著臉,

    到海南我就熱火朝天。

    大概除了準則的變化讓人難受,其他的變化都是新鮮且有趣的。

    2)可靠的戰友

    釣魚的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大魚上鉤後,周圍釣友們艷羨的眼神;

    而數魚鱗的快樂,大概就是有一群人陪著你一起數,

    有的人數著數著就哭了,

    有的人數著數著就笑了,

    有的人數著數著就瘋了。

    但無論怎樣,魚塘打工人總知道自己身邊和身後,樹立著一個摸魚金字塔,

    每一層都有支持自己的夥伴,

    自己的peer,senior,mgr,

    更幸運的是,只要你嚴格按照準則去摸魚,即使是塔尖的大佬也是站你這邊。

    3)福利和薪酬

    從審計baby的角度來看,審計行業的入門薪金確實不高。

    但是人人可能都會存在一個誤區:

    在做比較的時候,沒有人會和更差的東西比,人永遠都是看到自己想要且得不到的。

    就比如說IT程式設計師,大廠比小廠好,演算法崗可能比開發崗薪金更高,

    那是因為大廠演算法崗對腦力的用量更大,更容易禿。

    審計可能要做幾個年審才能熬禿一個頭,而程式設計師只要幾行程式碼就夠了——今夜搞不懂這幾行,他就禿了。

    一般來說,

    一個打工人的薪金比你高,多半是因為他的工作更容易禿。

    薪酬量與脫發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你以為他的工作錢多活少離家近,那只是你誤以為。

    你以為你的審計工作錢少活多責任重,好吧,這確實是真的。

    不過常聽人說,審計是個旱澇保收的活,單單這個特點,就領先了千百年來人類最輝煌的行業——農業。

    說審計旱澇保收,當然是有依據的,

    無論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市場對信心和真實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欠已開發國家,都不喜歡虛假的繁榮。

    即使是未來世界大戰,星際大戰,文藝復興後的科技成果都被禍禍沒了,

    一定還有會計的結繩記事,

    還有Double entry rule,

    還有我們的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再者說,

    畢竟是曾經高端的金融服務業,

    必要的雙休、法定節假日、年假還是有的。

    只要有假期,就是有光明和希望,

    放假的快樂只有每天搬磚的打工人才能體會。

    三、大par的回答

    回到文首提到的問題,大par的回答在當時很讓我信服,

    或者說,

    關鍵不是他說了啥,而是他怎麽說的,

    他的自信和坦然,調侃與笑談,

    我估計當時他說啥,我都覺得對對對對對。

    具體的回答我忘了,按照我的理解,整理了兩點,不當之處,就是我記錯了:

    1、強監管

    就是說,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部門對資本市場監管力度一定會越來越強,而我們的專業服務就是幫助客戶去滿足監管的要求,去做更多合規工作,更好的適應監管框架的變化。

    相比於已開發國家,我們對資本市場的監管還是有差距的,諸如獐子島康得新,這些都是問題。

    幫助客戶應對監管的不斷變化,就是增長點之一。

    關於監管這個點,我印象很深,因為當天晚上螞蟻就被約談了。

    當然約談和審計並無直接相關,但每一個上市實體的背後,都曾站著一個禿過頭的審計團隊。

    前邊吐槽了很多準則的變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準則自始至終一成不變,金融服務業根本就沒有飯吃。

    存在的意義,就是去迎接這些challenge,提供服務的更高價值。

    2、資源整合

    審計全球資源的整合,審計行業資源的整合,這個是另一個增長點。

    par在這好像說了上千字,我沒聽懂,大概是這麽個意思。

    但是我自己想說一點, 寡占效率的邏輯。

    一己之見。

    其實學過西方經濟學的小夥伴們可能都覺著完全競爭市場更好更公平更有效率,

    但是完全競爭是有苛刻條件的,其中之一就是產品的同質化。

    就拿審計來說,每一張審計報告看似是一樣的,但本質不同,

    每一家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可信度是有差異的,

    而可信度才是審計報告的本質,絕非那一頁兩頁的A4紙。

    既然整個市場需要質素好的產品,那就不需要那麽多的供給者,只需要幾個提供優質產品的供應商:

    審計報告不同於衣食住行,衣食住行需要滿足不同消費水平人群的需求,

    但審計報告的使用者,只想要真實可靠的鑒證。

    拿吃飯來說,沒有山珍海味,我吃個饅頭鹹菜也可以充饑,但不能飲鴆止渴,

    審計呢,沒有高質素的報告,其他任何東西都是鴆。

    當然寡占還會有寡占的問題,但每一個決策背後都是優劣相較、兩相權衡的結果。

    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立場。

    四、一些想法

    我讀書時候曾和一位教授聊天,現在是省教育廳長。

    當時他就講過,從商、從政、從學術,並不沖突,並給我舉了某某局長多篇核心期刊的故事。

    換句話說,在選工作這件事情上,沒有真正錯誤的選擇。

    都說會計相對審計安穩,其實也未必,

    我實習時,

    也曾見財務主管大姐,為了陪客戶,喝的滿臉通紅,而家裏還有不滿三歲的孩子,

    也曾見初入職場的小出納,被吆三喝四的端茶倒水,

    也曾見有位會計,被我們要資料要到哭。。。

    都是打工人,沒有誰比誰容易。

    但無論是四大還是四小,事務所還是企業,每個人其實都是有趣的靈魂,但有些人的靈魂就是更靈,更有趣,感染力。

    每個firm裏都會有這種人,找到他們,學習他們。

    踏實做事,認真思考,虛心請教,謹慎求證,自有貴人相助,

    越是唯唯諾諾,患得患失,自怨自艾,就進入一個NG cycle。

    選擇了這條路,就要相信這條路,至少是走好此時此刻的這條路。

    至於未來,

    人工智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智能,機器學習也沒有看起來那麽愛學習,

    未來會怎麽樣,誰都說不清楚,技術、市場和政策的作用力,孰大孰小也難以分辨,

    指不定哪天,審計又回到吃皇糧的時代,

    我們能做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只是關註當下,

    行穩,方可致遠。

    審計是方法,是方式,是語言,是制度,是為了實作業務增長、為了產業發展、為了分配公平糊效率、為了經濟進步和發展,唯獨不是為了審計而審計。

    當然要不斷學習,但大前提是保重身體。

    了解自己的身體並不比了解世界容易。

    身體當然有其韌性,折騰折騰不必過分擔心,該折舊就得折舊,但別不小心報廢咯。

    回到上世紀40、5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折舊的機會,一次性減值,甚至直接報廢。

    查一下The Henan famine的史料,就會知道,多少的報廢是餓到報廢。

    用到機器器材上叫報廢,用在人身上就是,‘走了’,‘沒了’,‘餓死了’

    這不過是60多年前的事情而已,相比於廝,雙倍余額遞減法也好過非正常報廢。

    總而言之,

    無論是會計、審計,電腦、IT,AI、大數據,還是打工、種地,

    過去、現在、未來,都有著各自的幸與不幸,

    開卷有益,還在念書的朋友們先學好專業課,工作的朋友們先做好本職工作,

    學習學的只是學習能力,工作也未必是只看短期薪金薪酬待遇,

    腳踏實地,步步留痕,

    做好手邊事,珍惜眼前人,

    抱有理想主義的情懷,加之基於現實的思考,懷揣樂觀心態去建設,

    在此基礎上再去想這些有的沒的,自己想清楚了,再去行動、再去改變。

    從來都是說見微知著,

    沒有聽說過見著知微的,

    任何一代領導人,都幹過基層,

    唐太宗【帝範】卷四中有句話說,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用人話轉譯過來就是,

    想當部門財務負責人,得奔著財務總監的目標去幹;

    想成為審計經理,得知道合夥人想要什麽;

    想實作出人頭地、名就功成,需要盡瘁鞠躬、沐雨櫛風;

    想要隨遇而安、偏得一隅,那就得浴火涅槃、百煉成鋼。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世上本沒有好工作,好好做了,也就有了好工作。

    工作當然是一道選擇題,隨時可以改選,只不過選項就這兩個:

    A. hard

    B. harder

    更多分享,歡迎關註公眾號:【 小熊座的20年

    ☆求職幹貨、讀書心得、分享成長☆

    ☆理想情懷,現實思考,樂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