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後,剛好早上送完孩子上幼稚園,11月24日8點5分的時候擡頭,看到月亮在晴朗的秋日晨空中,真美啊。
其它的星星都太遠了,感謝月亮,無論白天或晚上,能讓我們看到如此之近的陪伴。
![](https://img.jasve.com/2024-10/1572645301146c6fecc45b59d9ea0195.webp)
月亮之所以在白天可以被看到的原因,主要是基於:
(1)地月日三者之間的關系:粗略而言,地球在自轉,月球繞地球轉,地月繞太陽轉。
(2)觀察者從地球上看的視角:地球上看的話,感到自己/地球是不動的,動的是太陽,東升西落。月球也如此。
(3)月亮實際相對觀察者的位置:有的時候,地球上白天時,月亮其實是在頭頂天上的。(有的時候,晚上天上其實沒有月亮)
(3)月亮「亮度」:當白天頭頂天上實際有月亮時,當日光沒有那麽亮的時候,才可以被看到。
要想真正理解,為什麽白天可以看到月亮,繞不開地月關系,相對運動等話題,對整個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都算是挺難的。因此,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可以簡化為:
晚上看月亮特別亮,是因為天空很暗。有的時候,白天時,月亮就在天上。但是,太陽把天空照得太明亮了,就看不到月亮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麽白天月亮也在天上?或者,自己想知道,那就和我一樣,在當年並沒有學明白的情況下,重走一遍學習路吧!
出發~
這張圖大家上學時地理課上都學過,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當時也學了個迷迷糊糊。
但是沒關系, 下面一步一步來,看完全文保證能理解——因為,連我這種空間想象能力特別特別差的人,都理解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0/b66a85d3035cfedb1a2cab7658f4e850.webp)
這個圖中,地球月亮太陽的位置關系,是 俯視角度 看的,有種飛到太空中高高在上,往下把地球月亮太陽盡收眼中的感覺。
保持住這種感覺,接著想象你繼續飄浮在它們頭頂,俯視一整天,會看到: 某一天中,地球,月亮,太陽的位置關系,基本上是不變的。
我們就挑 初三能看到峨眉月 這一天:
這一天,你會看到那邊太陽不動,地球這個小藍球自轉了一圈(一天),月亮這個小球的位置也基本沒怎麽變(月亮繞地球一圈,要29-30天,所以1天的變化在位置關系上不是太明顯)。
![](https://img.jasve.com/2024-10/28bc3581ab5ef7a1da37546a008ef5be.webp)
上面圖中, 記住月亮和太陽的位置關系——在這一天中,月亮和太陽,始終保持著這樣的關系。
![](https://img.jasve.com/2024-10/487cbd21d5d24e9d8a6b2626474af5a6.webp)
我們馬上就可以理解了! 接著,回到地球上。
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行駛的車上的人,感覺不到自己移動,反而感覺外面其實並沒有動的樹和房子,相對我們在「動」。
同理,在地球上,因為地球自轉,地球上的我們會看到,太陽這個其實並沒有動的東西,相對我們在「動」——一天中,東升西落。
太陽「旁邊」的月亮,也是這個看上去「東升西落」的道理。
比如峨眉月這天:早晨,太陽東升,月亮在它「後面」,還沒出地平線,我們看不到。↓
![](https://img.jasve.com/2024-10/b9a39ac6f7e936e41295fe56f986a243.webp)
這天白天的時候,月亮其實就跟在太陽屁股後面。
月亮在日出後隨之從東方升起,清晨的時候可以看到,隨著時間逐漸到中午,白天越來越亮,很快就看不到月亮。↓
![](https://img.jasve.com/2024-10/3c49b9886c0977f8d69097b1db4ea938.webp)
那什麽還有什麽時候能看見呢?傍晚,太陽馬上西落,月亮跟在屁股後面晚一步,還在西方天上。
此時天色越來越暗,我們就能看見峨眉月了。已經落下的太陽照射到的部份,就是我們看到的彎彎細細的峨眉月。↓
![](https://img.jasve.com/2024-10/90bf07328220c4a182271831f31d310d.webp)
那再過幾個小時的晚上呢?月亮說「拜拜,我也下山了。」,所以,接下來整個晚上,即使夜空再暗,也是空空如也,自然看不到月亮的。↓
![](https://img.jasve.com/2024-10/267200bdec777ce162a7ec4268847c30.webp)
你看,為什麽說,孩子以後學習,要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在尋找一個問題答案過程中,理解,不光能解決這一個問題,所有相關問題的答案,都隨之迎刃而解。
例如:
現在你再回想當年可能做過的題,是不是心裏就很清楚答案了?而不是死記這句詩對應的是「峨眉月」,然後再死記「峨眉月的月出月落時間」。
![](https://img.jasve.com/2024-10/c1cc29cc29385d459c4991ade865e71e.webp)
容我多啰嗦幾句。
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科普書,給孩子講月亮的,印象深刻的不光是裏面關於月亮的一步步發問、思考與實驗,還有這句話:
希望人們體驗對美麗天體的感動。![](https://img.jasve.com/2024-10/58c9098b67c285f4a79eb262b699dd72.webp)
月亮,真的美得令人感動啊。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難以保持這種感覺。
在我看過的很多會涉及到月亮的兒童科普書中,很少提及月亮在白天出來這個話題。常見的配置是:
但因為天體關系,尤其是需要從地球和地外視角各種轉換的思考,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太有挑戰,所以基本是一帶而過。
即使在小學六年級的科學課本中,也是一帶而過,只作為一個觀察記錄活動,而不深究。
![](https://img.jasve.com/2024-10/537a127ffafa3292cc59b672516f2707.webp)
我記得,自己上學時,在中學地理課上,才真正第一次學了月相變化的內容——然而並沒有學懂。
老師就一節課的功夫,在黑板上畫了畫圖,剩下的就是教做題了。
像下面這種題,十幾年後,老師教的方法還解出來——
上半月月相右邊亮,下半月月相左邊亮,題目中是初八,排除AC。初一到十五滿月,初八靠中間,不可能是D。因此選B……
為了讓我們記牢,老師還教:你們這樣記,殘月嘛,can月,你看下弦月往後不就是C的樣子嘛。
![](https://img.jasve.com/2024-10/17fb774facff814a7fd28f8463d589ca.webp)
果然好記也好用。然而,在很長很長時間中,我從來就沒真正搞懂過與月亮變化有關的各種問題。
有人說,搞懂有什麽用,反正出了學校以後也用不到。
的確沒什麽用,學校中的知識,說實話,考試之後百分之八十都用不到。但是,長達十幾年的在學校學習的過程,關於「學習」的理解、態度、方法,百分之百對一生有用。
我很羨慕那些從小就有很好學習體驗的學生(註意,並不是很好學習成績)——健康的環境,父母的支持,遇到很好的老師,或者有種種影響過自己的事件……促使了他們的內驅力,塑造了他們的學習品質。
這樣的孩子,不一定是學霸,不一定有世俗標準下的成功,不一定一生甜甜蜜蜜——但一生都會津津有味。
如果你對月亮感興趣,孩子對月亮感興趣,一定不要錯過這本非常好的書【千姿百態的月亮】,大部份科普書是一種「領域專家介紹」,這本書是「真正的教」。
![](https://img.jasve.com/2024-10/72c582c6f2beccb11f3ae45acef5b84c.webp)
雖然專家的介紹有的也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妙趣橫生,適合「科學普及」。
但是針對一些具體問題,細節的點,追求理解,真的需要老師結合對孩子的了解,兒童教育的了解,精心地設計內容邏輯,選擇適合兒童的詮釋方法和一些實驗實踐活動。
這本【千奇百態的月亮】,一本書幾乎都在講月相變化。
並且,用對話的方式,呈現了包括孩子在內,很多人不同的想法。並針對這些想法,進行引導式的討論。
例如,有的孩子會認為,因為月亮形狀不同,所以每次見到的是不同的月亮。還有的孩子會認為,白天的太陽變成了晚上的月亮。
你怎麽向一個「眼見為實」的孩子證明,月亮與太陽是兩個不同的天體呢?
——很簡單,找一個白天,讓他看看太陽與月亮同時都在就好了。
再比如,古人是如何知道,「白玉盤」一樣的月亮是個球,而不是個「盤」呢?
思考與解釋這個問題, 看起來與考試無關,但完全是已有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套用。
![](https://img.jasve.com/2024-10/82dbc4f2db614cc0989a8c26474db323.webp)
此外,還有很多家長就可以操作的,簡單而巧妙的演示:
![](https://img.jasve.com/2024-10/26dd5785ef3b69407a6183fbc2bd999d.webp)
由美的感嘆而開始的科學探索,在探索與了解之後,又體會到了科學之美,最後再回歸對世間萬物美麗的感嘆。
這不是看一兩頁紙,背一兩頁書,可以獲得的。
從擡頭望月開始吧!
@知乎親子
感謝地理老師&優質答主 @牛正藍 老師相關地理內容把關。感謝答過很多科學教育角度天文類內容且不止天文的 @謝寅 老師內容啟發。
由從事科學教育的日本教育家板倉聖宣,帶領10位頂尖理科老師共同編寫的小學生理科啟蒙讀物↓
看後我覺得,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驗這樣的學習方式,感謝書籍這種方式,能打破時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