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農村什麽時候可以富裕起來,結束純粹的追求實用性的簡單鋼筋混凝土時代,恢復追求美感?

2021-11-20知識

因為大量中國農村業主沒錢,且「不認命」。

鑒於這是一個6年前的提問,我就不懟了,好好說話。

為了追求極致性價比大量復制農村自建房就不說了。標題提到認命不是字面含義的:「承認自己的命不好而逆來順受。」

而是有限的認知導致對自我優勢的認知不充分, 盲從城市或其他西方風格導致的形式化空洞單調,缺乏美感。

知乎上有一位出自鄉村的建築大V,頂尖建築名校學成後,回老家給舅舅設計房子。當時給我看了看他的概念設計稿,我覺得是很有創意而且因地制宜的好方案,非常期待落成。

概念方案有點像王求安的高嶺宿集

但沒過多久之後,事情就變了。 概念設計給到他舅舅看之後,舅崩潰了,強力要求他修改方案。他的舅舅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在城裏賺了大錢要回老家蓋樓顯示自己的成功。(在嶺南和徽州地區這種情況尤為常見)

根據以下幾點要求,改:

  • 首先是大廳要南北通透,廳裏要掛大水晶吊燈,可以掛在旋轉樓梯中間。因為這個元素對於村裏人來說是成功的象征, 誰家的水晶燈最大最高,好像誰家就是最成功的。
  • 其次是風格,他舅舅說從小都住著夯土房,那時候家裏條件差,基本上是村裏最窮的。感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不合適, 貧窮的記憶告訴他一定要住歐式的大石頭房,最好像城堡那種大別墅,帶大柱子和大山墻的 (那不是廟麽?)。
  • 最後是布局,一定不能直接從院子就直接進到屋內,要擡起來上幾節台階。最好入口 兩邊有對稱的弧形台階,等樓房蓋好要鋪上紅地毯, 放上鞭炮邀請村裏的父老鄉親們一起來參觀。另外這房子有五層樓, 這每一層都要是不一樣的風格。一層美式,二層英式,三層中式,最上面兩層給孩子他們自己選……
  • 施工圖大概就是變成了這樣的風格,活生生的扼殺了一位青年建築師的原創性和設計熱情。

    對於這個結果,我也不是非常詫異。 我詫異的是受過包浩斯體系教育的人是如何畫出來這種歐式柱頭和山墻浮雕的?

    最後,某寶給了答案。這位名校建築系的同學在他舅舅不斷的洗腦要求下,一退再退。最後終於幡然醒悟,原來淘寶爆款的「新農村自建房設計」才是這個專案最終的歸宿……

    本故事,由真實事件改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可能這次為自己親舅舅設計豪宅的事故,只是千千萬萬個鄉村,不計其數農村建築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利益訴求和對於的問題,可以解答題主。

    你說的美感,是誰的美感?

    目前已經建成的農村建築,大部份是由我們的父輩,也就是50-60後完成。那一代人對於「洋氣」有著莫名的執著,可能是曾經科技經濟和教育的落後,讓那一代人對於舶來品有著莫名的執著。不光是這位小有成就的舅舅,即便是執掌通訊和科技領域的guo之重器——某為公司老板,也有著同樣的執著。

    我跟你說這是中國的辦公樓你可能都不信,以辦公樓十幾米的空間進深,4米多的層高,這麽小的開窗裏面得是什麽樣子呢?

    好家夥,采光全靠日光燈也就算了。為了維持立面上類似歐洲住宅的窗戶間距,居然一層樓有兩排窗戶?

    難怪外面看這些窗戶全都塗黑了, 因為上面半個窗戶是建築的樓板啊……這種為了「洋氣」而洋氣的設計,剝奪了建築功能和建造的真實性; 估計放置伺服器或者演示中心的建築形態更加奇葩。

    吐槽歸吐槽,其實某為的這個辦公園區建造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外面,是掛上去的石材立面,從而仿造歐美高緯度地區厚重的立面。在真實開始建造之前,就做了大量的放樣來模擬真實的建構關系,看來窗戶對著樓板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到底什麽是屬於農村建築美?什麽是特色?

    五年的建築學教育告訴我們:實用、經濟和美觀是好設計的原則。對於農村的建築,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體系可以輕輕松松在經濟層面抹殺掉一切地域性特征。比如,徽派建築的粉墻黛瓦,墻內的青磚,穿鬥擡梁的木結構,內院立面的竹木墻,幾乎都是就地取材;

    比如,陜西窯洞建築以磚石泥為原材料,圓弧形拱為墻體開洞方式利用有限的空間和幹燥的氣候,最小化建造成本,但最大化利用建築空間。

    這些建築的美感來自於生活的智慧,而非鋪張的顯擺和工業化的重復。盡管農村的地方領導幾乎在每一次與規劃建設的會議上都會強調「地方特色」。

    這些地方特色,被理解為一種符號太久 ,而逐漸忘記了生活中的智慧。像我們這一代大量成長並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建築師是無法理解農村建築的,好的農村建築一定是由理解農村與當地生活的建築師才能做出來。

    ©王求安,ELLEDECO家居廊

    比如開篇說到的王求安,實實在在就是個「農村建築師」,大量的專案都是在農村。之前和他有過簡單的討論,以他豐富的鄉建經驗; 一直在強調三分設計七分溝通,建築本身因地制宜,因文化制宜。

    這種專案類別和設計賽道,是我從未接觸過的。這些小小的房子,這種與鄉村使用者和當地政府交流,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應該溝通成本很高吧,他們憑什麽信呢?

    ©王求安,湖南邵陽清水村鄉村振興
    ©王求安,湖南常德西湖管理區食堂

    今天,大城市的專案機會形成了馬太效應(機會與資源向頭部老建築師聚集), 大量的年輕建築師的專案機會來自鄉村。 因為鄉村的專案設計費和利潤不高,但是有很多把專案造出來落地的機會。可以避開一層層的篩選和專案競標,也不用擔心在賣家市場被地產客戶白嫖。

    包括我,也有那麽兩三個在鄉村的建築設計專案,現在差不多是到了主體結構的進行到快完成的程度。 的虧這些專案在村子裏都屬於公共建築和對遊客開放的設施,否則我真的是無從下手。

    因此我不建議不了解鄉村的年輕建築師去做鄉建……日常習慣了大院多專業配合,事事都有老法師反覆核對避開問題。 到了鄉村的專案,哪裏來得多專業跟咱配合? 恨不得水暖通和結構都是包工頭跟你配合完了,對於有限時間內的專案經驗積累,也帶來了很多種限制。

    最後的最後, 任何小體量建築的美感都是來自於合理性和使用中的智慧 這種美感既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為了特色而特色的zheng治任務。 需要真正了解那方土地、材料、生活和氣候的匠人發揮營造才能,有耐心慢慢溝通磨合,才有那麽一些可能實作。

    建築規劃景觀 設計| 作品集留學| 媒體合作

    更多LIVE 私信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