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直腸溫度和肝溫哪種更能準確反映死亡時間?

2020-10-05知識

如圖,這是一只傳統意義上的 肛溫度計 ,簡單的說,把它從肛門插入直腸,就可以測得題述的「直腸溫度」,即「 肛溫 」。

至於肝溫,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在屍體右肋邊開個小口子,把溫度計插入腹腔靠近肝表面進行測量,得到「 肝溫 」。

所以在了解完兩者大致情況後你應該知道,肛溫測量相比肝溫測量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那就是 操作簡便快捷 ,且具備 無創性 的特點。

--------

人死後,新陳代謝停止,正常情況下的熱量產生機制中斷,屍溫逐漸下降到環境溫度(甚至低於環境溫度),這就是常見的早期屍體現象之一:

——屍冷(algor mortis,cooling of the body)

在最初數小時,冷卻迅速,待屍溫與周圍環境溫度接近時,冷卻速度變慢,屍體表面的溫度往往可降到低於周圍環境溫度

在實際偵查中,由於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法醫可以 利用屍體溫度呈現出的變化倒推死亡時間 ,所以屍體溫度的準確與否十分重要,於是就有了開頭兩種最常見的屍溫測量方法。

之所以選擇肛溫和肝溫,是因為它們屬於 屍體體內(中心)溫度 ,相較於腋下溫度、耳溫等具有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優勢。

--------

回到主題,肛溫和肝溫誰更準確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已經有很多專家進行過研究,這裏以 武漢大學醫學院法醫病理教研室郎博娟、王瓊等老師的實驗 為例,實驗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步:首先準備一百只無辜的、健康的、體重平均的兔子,雄兔、雌兔各五十只

第二步:將環境溫度作為定量(17℃),殺掉兔子們(註射空氣空氣栓塞法)

第三步:設定不同的時間點(h),分別測量兔子屍體的肛溫、肝溫、耳溫(℃)

設定的時間點包括:

死後0h(死後就測)、0.5h、1h、2h、3h、4h、6h、8h、10h、12h、14h、16h、24h

得到的數據如圖:

表來源見文末參考資料

以表中數據為依據做溫度(℃)時間(h)曲線:

兔子屍溫隨時間的變化曲線,1、2、3分別代表肛溫、肝溫、耳溫

如圖所示,三條曲線 在4h前變化極快,而4h後都越發趨於平緩 ,所以以4h為分界線,時間為X,屍溫為Y,分別得到不同測量部位的回歸方程式:

肛溫: Y=36.58-2.88X(0~4h)
肛溫: Y=22.81-0.29X (4~24h) 肝溫: Y=35.37-3.12X(0~4h)
肝溫: Y=21.59-0.25X(4~24h) 耳溫: Y=31.34-3.25X(0~4h)
耳溫 Y=19.23-0.16X(4~24h)

對三組方程式進行失擬檢驗 [1] ,僅以下兩組方程式擬合情況較好:

肛溫: Y=36.58-2.88X(0~4h)

肝溫: Y=21.59-0.25X(4~24h)

因此,得到結論:

——在死後短時間內(0~4h),透過測量肛溫得到的屍溫是較為準確的。

——在死後4h乃至更長(24h)的時間內,透過測量肝溫得到的屍溫是較為準確的。

即, 不同的時間階段,兩種測量手段各有優勢 ,但倘若遇到 死亡時間過長、屍體所在環境「異常」 (比如放冰箱) 等情況,就必須另尋他法:

現實生活中警察怎麽處理那些已經長蟲的屍體?

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兒」:兇時判別之道——犯罪時間的確認

Moriarty K:法醫學講堂(第貳拾壹期):腸胃內容物推斷死亡時間?好像不太靠譜呢。

參考資料

  • 1.郎博娟 王瓊 孟祥誌:三種測量屍溫方法的比較研究,【數理醫藥學雜誌】2004年第17卷第5期
  • 2.趙子琴: 法醫病理學第3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 參考

    1. ^ 失擬檢驗是一種用來判斷回歸模型是否可以接受的檢驗。判斷模型好壞主要透過殘留誤差分析,而殘留誤差是由兩部份組成的;一部份是隨機的,即使模型擬合得再好,它也消除不了,稱為隨機誤差或純誤差;另一部份與模型有關,模型合適,這部份的值就小,模型不合適,這部份的值就大,稱為失擬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