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古代中國,真能拉起百萬大軍嗎?

2020-09-12知識

古代東西方在理論上,都能拉出百萬大軍,但有一個充分條件之一,就是有足夠的動員時間。

如果皇帝下詔書,命令打X勢力,要出動50萬軍隊,看上去的確沒問題! 但是, 皇帝不可能今天命令動員50萬軍隊,明天這50萬軍隊就整裝待發了。

畢竟集結軍隊要很長時間,那需要多長時間呢?兩漢時期,全國動員集結30萬軍隊,是「一年尚未集合」,也就是大約需要1年時間。

(註)漢書王莽傳:莽將嚴尤諫曰......發 三十萬眾 ,具三百日糧,東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後乃備。計其道裏, 一年尚未集合 ,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
  • 朝廷釋出命令,各地傳達,要是國土面積有100萬平方公裏,少說幾個月時間。
  • 地方郡縣接到命令,讓衙役挨家挨戶地征調壯丁,籌集口糧,又是幾個月時間。
  • 壯丁上路,近者100多公裏,遠者超1000公裏,每天一二十裏,還是幾個月時間。
  • 理論上,各項條件實作,都能拉出百萬大軍,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條件在古代,幾乎很難全部實作。光動員時間長,就能讓軍隊集中時間產生了多變性,以至於「兵先至者聚居暴露」。

    還有其它條件,比如壯丁前往目的地時,沿途逃亡、疾病、饑餓,都會導致大量減員,以至於抵達目的地的實際兵力數碼,與原先的計劃數碼相比,而大為縮小。

    所以僅僅以動員時間長短來看,中國歷史上,但凡匆忙開始,又兩三個月匆忙就結束的戰事,卻記載數十萬,乃至百萬數量的軍隊,都可以認定存在巨大的兵力水分。

    因此下面就從動員時間來切入,剖析彭城之戰、昆陽之戰、淝水之戰的兵力數碼水分。

    彭城之戰號稱56萬,劉邦1個多月強行軍1100多公裏,實際兵力約55000人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彭城之戰,劉邦有56萬大軍,似乎已成定論,殊不知劉邦出發時,才「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而這數碼同樣出自【史記黥布列傳】。

    (註)史記黥布列傳:項籍死......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隨何跪曰:「夫 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 ,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

    項羽死後,劉邦平定功勞時,嘲諷隨何是腐儒,隨何進行回擊,當初4月彭城兵敗,當月劉邦派隨何帶20人去策反英布,結果任務成功,完爆劉邦帶領的步兵50000人,騎兵5000。

    可見,劉邦動員時間才1個月,出發時才55000人,56萬大軍是號稱,然後劉邦又在1個月裏,從陜西出發,強行軍1100多公裏,到江蘇彭城。

    (註)漢書高帝紀: 二月癸未 (5號),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 關中卒從軍者 ,復家一歲。

    前205年2月5號,劉邦設立漢社稷,並宣布在關中動員士兵。

    (註)漢書高帝紀: 三月 ,漢王自臨晉渡河。魏王豹降,將兵從。 下河內 ,虜殷王卬,置河內郡。至 脩武 ......南渡 平陰津 ,至 洛陽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前205年3月,劉邦從陜西古臨晉,渡過黃河,魏王豹投降;然後到河內,俘虜殷王卬;再到洛陽,為義帝發喪3日,並再次宣布動員,征調關中壯丁(雍、塞、翟為三秦),以及三河壯丁(河東、河南、河內)。

    (註)漢書高帝紀:夏四月......羽雖聞漢東,既擊齊,欲遂破之而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東伐楚。到外黃,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也。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漢王西過梁地,至虞......隨何往說布,果使畔楚。

    前205年4月,劉邦先到外黃,遇上彭越,並讓他去梁地,然後抵達彭城,劉邦開慶功會,在齊地的項羽聽說後,率領3萬人,也強行軍閃擊彭城,劉邦慘敗,逃亡虞地,派隨何,即功勞完爆「步卒五萬人,騎五千」的那位,去策反英布。

    (註)漢書高帝紀: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

    前205年5月,劉邦抵達滎陽,而劉邦在2月動員的關中(長安)士兵,經過1000多裏路程姍姍來遲,在5月抵達滎陽,還大多數為老弱。捋一捋時間表:

  • 前205年2月:2月5號,劉邦宣布,動員關中壯丁。
  • 前205年3月:劉邦率55000人,從陜西古臨晉,開始強行軍,一路掃蕩河內、河南。
  • 前205年4月:劉邦強行軍超過1100多公裏,終於攻占彭城,但不久慘敗,逃亡虞地。
  • 前205年5月:劉邦抵達滎陽,而2月動員的關中老弱,也在行軍1000多裏後,抵達滎陽。
  • 可見劉邦動員時間,才約1個月時間,再1個多月強行軍超1100公裏,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即使沿途獲得5國諸侯的軍隊,也只能是一小部份軍隊,當劉邦抵達彭城時,大量諸侯軍隊還落在後面。

    劉邦軍隊真實數碼大致就是,隨何口中55000人+一小部份5國諸侯軍隊,56萬大軍不過是誇大10倍的號稱。

  • 下圖為劉邦3月-4月,1個多月強行軍超過1100公裏的行程:臨晉(左馮翊)→懷縣(河內)→修武(河內)→平陰(河南)→雒陽(河南)→外黃(陳留)→彭城(彭城)→沛縣(沛國)→碭縣(梁國)→虞縣(梁國)
  • 昆陽之戰,王莽賬面有42萬人,但才動員1個月,實際不到10萬人

    劉秀的成名之戰-昆陽之戰,發生於公元23年,而王莽的兵力數碼,歷史愛好者耳熟能詳的數碼是42萬人。其實捋一捋時間表,就知道水分很大,而且不少史料也明確記載了,王莽軍隊不到10萬人。

    (註)後漢書光武帝紀: 三月 ,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多得牛、馬、財物,谷數十萬斛,轉以饋宛下。莽聞阜、賜死,漢帝立,大懼,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 五月 ,到潁川,復與嚴尤、陳茂合......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六月己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余......
    (註)漢書王莽傳: 四月 ,世祖與王常等別攻潁州,下昆陽、郾、定陵......遣大司空王邑馳偉至雒陽,與司徒王尋發眾郡兵百萬,號曰「虎牙五威兵」,平定山東......邑至雒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二萬人,余在道不絕,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 六月(可能錯誤,疑為5月) ,邑與司徒尋發雒陽,欲室宛,道出潁川,過昆陽......嚴尤、陳茂與二公會,二公縱兵圍昆陽。

    結合【漢書】和【後漢書】,時間表整理如下:

  • 23年3月,劉秀等人攻下昆陽、郾、定陵等地。
  • 23年4月,王莽開始動員全國州郡,計劃100萬人,最終決定42萬人。
  • 23年5月,王莽軍隊開始從洛陽出發,不久抵達「到城下者且十萬」。
  • 23年6月,6月初一,王莽軍隊就開始被劉秀......
  • 昆陽(今葉縣)距離洛陽不遠,但時間表一列,就知道王莽出兵倉促。

    全國範圍內動員42萬人,少說要花費1年時間,結果4月動員,5月從洛陽出發,路比較近,當月差不多在昆陽了,但這麽急沖沖地出發,有考慮其它州郡的感受嗎!

    由於王莽軍隊才動員1個多月時間,其它州郡壓根就沒有到,就從洛陽出發了,所以昆陽城下有個屁的42萬人,而【後漢書】直接記載「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最多10萬人。

    (註)東觀漢記:諸將遽請上,上到,為陳相救之勢。諸將素輕上,及迫急,上為畫成敗,皆從所言。二公兵已五六萬到,遂環昆陽城作營,圍之數重......

    此外,【東觀漢記】記載昆陽城下的王莽軍隊才「五六萬」,說明實際兵力數碼浮動很大。王莽軍隊5月抵達昆陽,6月初一就開始露出敗像,9月王莽就被砍死了。

    淝水之戰,從動員到兵敗才110天,前線的秦軍,不超過20萬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萬大軍,差不多有112萬大軍,可惜又是個動員倉促的軍事行動,從開始動員到兵敗淝水,最多110天。

    (註)資治通鑒卷一百五:秋,七月(7月),郭銓及冠軍將軍桓石虔敗張崇於武當,掠二千戶以歸......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八月,戊午(8月2日),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以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甲子(8月8日),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裏。九月(9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鹹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幽、冀之兵至於彭城,東西萬裏,水陸齊進,運漕萬艘。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潁口......冬,十月(10月),秦陽平公融等攻壽陽。
    (註)晉書卷九孝武帝紀:八年春二月癸未(24日),黃霧四塞......八月,苻堅帥眾渡淮,遣征討都督謝石、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距之......冬十月,苻堅弟融陷壽春。乙亥(10月20日),諸將及苻堅戰於肥水,大破之,俘斬數萬計,獲堅輿輦及雲母車。十一月庚申,詔衛將軍謝安勞旋師於金城。壬子(11月27日),立陳留王世子靈誕為陳留王。十二月庚午(12月15日),以寇難初平,大赦。
    (註)資治通鑒卷一百五:癸酉(10月18日),克之,執平虜將軍徐元喜等。融以其參軍河南郭褒為淮南太守......十一月(11月),謝玄遣廣陵相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丁亥(11月2日),謝石等歸建康,得秦樂工,能習舊聲......乙未(11月10日),以張天錫為散騎常侍,朱序為瑯邪內史。秦王堅收集離散,比至洛陽,眾十餘萬,百官、儀物,軍容粗備......十二月(12月),秦王堅至長安,哭陽平公融而後入,謚曰哀公。

    112萬大軍是個詔書上的賬面數碼,而結合【晉書】和【資治通鑒】,時間表整理如下:

  • 農歷383年7月x日:苻堅下詔動員,百姓10丁抽1人。
  • 農歷383年8月2日:苻堅任命苻融、張蠔、慕容垂等人率領25萬軍隊為先鋒出發。
  • 農歷383年8月8日:苻堅出發,賬面兵力是戎卒60多萬+騎兵27萬。
  • 農歷383年9月x日:苻堅到項城,涼州兵到鹹陽,蜀兵走水路,幽冀兵到彭城,苻融到潁口,用漕船1萬艘。
  • 農歷383年10月x日:苻融攻克壽春(備註1)。
  • 農歷383年10月20日:謝玄在淝水,大破苻堅。
  • 農歷383年11月2日:謝玄回到建康(備註2)。
  • 農歷383年11月x日:苻堅逃回洛陽。
  • 農歷383年12月x日:苻堅抵達長安。
  • (備註1):【晉書】和【資治通鑒】的一些時間記載並不一致。【資治通鑒】記載苻融攻克壽春,是在10月18日,而【晉書】記載2天後的10月20日,謝玄便在淝水擊敗了苻堅。
    (備註2):可同樣在【資治通鑒】裏,洛澗之戰和淝水之戰都發生在11月,而11月2日,謝玄就回歸建康,顯然說明【資治通鑒】的時間記載違反邏輯,所以問題多半出在【資治通鑒】上。

    苻堅在7月下詔,在全國範圍內動員,命令10丁抽1人,但前秦核心領土,包括幽州、冀州、涼州、益州等州,差不多200萬平方公裏,因此光詔令傳達到各個地方,就要幾個月時間。

    在詔令傳達後,地方郡縣政府就要按照10丁抽1人的比例,挨家挨戶地抽調壯丁。而與抽調壯丁同時進行的,還有征集糧草、準備衣物、輜重車輛等等,這些事情又需要幾個月時間。

    幽冀二州的先頭部隊從7月下詔,經過數十天時間動員行軍,9月就抵達彭城。而最遠的幽州距離彭城近2000裏,說明幽州壯丁還沒動員完畢,就倉促出發了,這人數是非常少了。其余涼州、巴蜀的情況也差不多。

    而苻融督張蠔、慕容垂等人的前秦先鋒25萬人,從7月下詔,到8月2日就出發,肯定是讓集結完畢的軍隊率先走水路出發,而後續軍隊還在集結中。

    9月,苻融等人從水路抵達與淮河交匯的潁口。但調集先鋒25萬人所需要的約萬艘船,需要大量時間,可以參考一下解放軍27軍在渡江戰役,花費1個多月,征集數萬軍隊所需800多艘船只的情況:

    因此8月2日,所謂苻融25萬先鋒在出發時,不但是後續軍隊在集結,連船只也在征集中。此外,穎水也並不寬闊,這約萬艘船要是在穎水上航行,其船隊長度至少連綿幾百公裏。

    所以前秦先鋒25萬軍隊的情況就是,當苻融的先頭部隊在10月圍攻壽春時,中間部隊還在淮河、潁口、穎水不斷水路跟進,後續部隊卻還在等待上船。由於穎水狹窄,又很容易引發水路堵塞。

    苻堅就尷尬了,9月他統率後續大軍抵達項城時,引發水路堵塞,軍隊只能停滯不前。 但這哥們在10月聽聞苻融攻克壽春,就「留大軍於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於壽陽」 ,把大軍拋在項城,只率領8000輕騎兵,改走陸路,強行軍600裏,趕到壽春。

  • 下圖為苻堅把部隊丟在項城,趕至壽春的示意圖
  • 10月20日,前秦就兵敗淝水,所以前秦112萬大軍的兵力水分,總結如下:

  • 前秦從動員到兵敗,才110天。
  • 苻融先鋒25萬人走水路,由於船隊太長,只有先頭部隊抵達壽春。
  • 大量船只集結,導致穎水堵塞,延緩行軍速度。
  • 苻堅10月在聽聞攻克壽春,把軍隊壯丁丟在項城,親率8000輕騎趕到壽春。
  • 所以前秦在淝水主戰場,壽春-淝水附近的軍隊+壯丁,估計總人數不會超過20萬人。

    總結:形成數十萬大軍,足夠的動員時間,是重要因素之一

    其實諸如足夠的動員時間等,一些客觀條件要得到滿足,理論上是能夠拉出數十萬,乃至百萬大軍的,但在歷史上的殘酷現實是,這些客觀條件很難得到滿足。

    古代統治者往往等不及1年左右的時間,通常是這個月下詔動員,下個月或下下個月,軍隊就出發了,例如彭城之戰,昆陽之戰,淝水之戰,都是這種匆忙出兵,匆忙結束的情況,這就導致實際兵力數碼,與戰前詔書上的計劃數碼相比,大為縮水。

    再舉一個生動的例子,五代十國的後唐末年,契丹南下,李從珂10月下詔北方全國動員,假定後唐約1000萬人口,差不多210萬戶,按照7戶出1兵的標準,就是30萬軍隊。

    (註)資治通鑒卷280:(936年)冬, 十月 ,壬戌,詔大括 天下將吏及民間馬,又發民為兵 每七戶出征夫一人 ,自備鎧仗,謂之"義軍",期以 十一月俱集 ,命陳州刺史郎萬金教以戰陳,用張延朗之謀也。凡 得馬二千餘匹,征夫五千人 ,實無益於用,而 民間大擾

    可此時後唐已接近崩潰,到11月,1個多月時間才聚集5000人,馬2000匹,不到李從珂計劃數碼的2%,還鬧得「民間大擾」。

    所以在不考慮政府執行力、士兵逃亡、疾病、饑餓的情況下,光動員時間就能分辨古代數十萬大軍,或百萬大軍是否存在水分。

    最後歡迎關註我 @大內義興 ,以及我的歷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