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豺,消逝和歸來
自古以來,國人對豺就不陌生。很多地方叫它紅毛狗,也有叫斑狗的,在山西和順,老豹子隊員告訴我們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還有豺,當地人叫它們 小紅狼 。
察隅的豺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5632384237219840但是豺在歷史文化裏名聲並不好。大家熟悉的一些詞兒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冠纓,都不是啥好詞兒(連帶著狼也沒得到啥好名聲),即便是一個中性點的詞:骨瘦如豺(同柴),細看也不是形容美好事物的詞兒。
但是有一個關於豺的描述倒是勾畫了豺在生態學上的一些特點:【逸周書·時訓】上說:「霜降之日,豺乃祭獸。」清朝進士朱右曾對此校釋道:「豺似狗,高前廣後,黃色群行,其牙如錐,殺獸而陳之若祭。」
這意思是說到了秋天霜降節氣時,豺開始大量捕獵,吃不完的就放在那裏,就像是在用獸來祭天以報答老天的恩賜。
當然豺肯定沒有前進演化到有這個思想境界,動物們到了秋天都要貼秋膘以抵禦冬季的寒冷,尤其是華中、華北、東北的這些動物。
豺成群活動,捕獵能力強,能夠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獵物,而古時候野生動物比較多(想想今天的非洲或者印度),豺群吃不完獵物扔在那裏也很正常。
可想而知,豺能捕殺大型的水鹿、梅花鹿、麋鹿,當然也能捕食黃牛、水牛、家豬和家羊。在過去生產力低下的農村經濟環境裏,一群豺可能會給一個村莊帶來很大的損失,這或許也是豺或者狼很不招人待見的重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大型貓科動物如虎、豹很少會造成這種大規模的經濟損失。以上說的都不是重點,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豺狼虎豹這四大兇獸之所以這麽出名,是因為它們有個共同點:分布廣泛,因此才認知度高。
這兩種大型犬科動物和兩種大型貓科動物幾乎都是全國廣布物種,從今天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這都是前進演化成功的表現。
它們都生活在生態席位的制高點,是生態系裏的旗艦物種。然而生態系一旦被破壞,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恰恰也是它們。
今天這四大兇獸在中國日漸雕零,虎僅見於東北和西南的邊境地帶,豹沿著胡煥庸線呈碎片狀分布,族群急劇縮減。
全國廣布的狼如今只在人口密度較低的西部高原和北方草原尚有一定族群, 而豺則從人們熟悉變成了陌生到近似傳說的一個物種。
華北、華東、華南、東北……過去豺的分布區如今連根豺毛都找不到了!我和陳老濕在黃山找雲豹的時候問一個當地人,他特別得意地說當年在山裏看到一個豺咬死了一個麂子,他就上去把豺趕走把麂子扛回家,豺在後面跟了一路,舍不得獵物,他還訓斥那個豺。
我心說這都什麽人啊,你咋不去搶狗食兒吃呢?前些年的時候,生態圈的大夥兒都很悲觀地認為,豺在中國可能已經窮途末路了。
中國豺的現狀
然而兇獸之首的力量是我們所沒有想到的。近年來我們發現,在中國很多地方,依然能找到豺的蹤影。
2015年的時候,我們在參加TBIC組織的藏東南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時候,在墨脫和察隅都拍到了成群結隊的豺狗,這是我們初次見識到擁有完整食物鏈的生態系多麽誘人美好。
接下來我們又依次在雲南德宏的銅壁關保護區和西雙版納的易武保護區拍到了豺,特別是在易武的中老邊境地帶,我們發現豺也是成群活動,並不罕見。
與此同時,四川臥龍、黑水河保護區以及雲南白馬雪山也先後拍到了豺,雖然數量並不多,但其出現就意味著內地豺群恢復的希望。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西部高原荒漠區出現的豺,從青海的玉樹到祁連山,再到甘肅鹽池灣和新疆羅布泊,在這樣寒冷幹燥的地方記錄到了成群的豺。
比如鹽池灣保護區的豺狗呈現出十余只的群體,而就在大牛和熊吉吉參與的祁連山花兒地的調查中也出現了結成小群體的豺。 更多戳: 祁連山花兒地:荒蕪幹旱的角落,大型猛獸的天國
這些發現使得豺在中國的保護充滿了希望。 豺的保護意義非常顯著,豺群幾乎擁有接近於老虎的生態席位。
在四川和陜西,它們未來或特許以去抑制數量泛濫的羚牛,就像它們現在在藏東南做的那樣;而在西北,它們和雪豹、狼一起在調節著巖羊等大型有蹄類的數量。
為何消失?
要保護豺,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麽它們會消失。這或許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在華東、華中、華北、華南這些歷史分布區,豺消失的主要原因 不外乎棲息地消失以及人為獵殺 。
就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一樣,人獸沖突導致的獵殺以及對棲息地的開發先後消滅了虎、狼和絕大多數的豹,豺也未能幸免。
然而有些地方的豺的消失卻是個難以解釋的現象:在新龍,我們的七貓之地,向陽告訴我說以前豺狗多得很,敢跑到村邊來吃家畜,後來也不知道怎麽就沒有了。
很顯然,打獵和棲息地喪失在這裏都不存在,否則也不會有七種貓和十一種有蹄類存活至今且家族繁盛。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藏區很多地方,整個甘孜州到青海玉樹和祁連山普遍都有這種豺忽然消失的情況。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 疫病 ,豺在青藏高原消失的時間基本與藏獒興起吻合,大量增加的藏狗可能將致命的犬瘟和狂犬病傳染給野外的豺,而成群活動這個習性使得豺不像狼、赤狐、藏狐那樣能夠依靠族群的分散來抵禦疾病,它們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消滅了。
而在雲南,雖然狩獵強度較高,且人類社區(狗)與豺活動也很接近,但由於熱帶雨林/季雨林環境生產力高,且人類社區進入野外時間較早,當地的豺依然保存了一些小族群,並且可能在與人相伴的過程中具備了一定的免疫力。
尹杭和她的保護機構雪境一直在藏區做流浪狗的數量控制和免疫工作,雖然看上去聚焦在家畜,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對高原生態系功在千秋的工作。 更多戳: 藏獒經濟崩盤高原流浪狗問題調查
保護的問題
有豺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好事。前些天西雙版納保護區科研所的郭所給我傳來了一些老撾的監測數據,這是今年3月陳老濕和花老師帶著凱爾去老撾安裝的相機。
我發現有個相機拍到了很漂亮的豺群影像。在短短的15秒內,5只健康的豺狗依次從相機前經過,橙紅色的體色、黑色蓬松的尾巴,閑散的步伐散發出荒野的殺氣。這把我的思緒一下子勾回了那片綠色的雨林。
此次收回的數據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這一健康的豺群
老撾的豺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5632205010456576然而讓我回憶起的不光是雨林的美好,還有其他的。比如,豺會吃牛。
當時我在山上聽帶路的蘇三村長說起豺狗造成的家畜損失時著實吃了一驚。與和順的情況類似,在這邊的山上,特別是在保護區外面,有很多牛被散養在山上。
由於老虎已經從當地消失,豹的數量也很少,能夠給牛帶來威脅的就只有豺。近年來似乎豺群的數量在上升,因此導致了大量豺攻擊牛的例子。
「你在山上見過豺咬牛麽?」我問。
「見過。一般雨季的時候豺就會來,我就見過一群豺,十幾只,追著我家的牛咬,我上去趕都不怕,還朝我叫喚,就跟狗叫一樣。」蘇三說。
與豹不同的是,豺群有足夠的能力殺死成年的牛,因此它們幾乎可以在全年任何時候都對山上的牛發動攻擊。
後來科研所的楊所告訴我,近年來,從江城到易武,很多地方的家畜都不敢養,牛、豬,都會被豺狗吃掉。
我聽了以後心裏五味雜陳,這TM到底算好事還是壞事?
和大象破壞莊稼以及傷人受到的重視截然相反的是,豺在當地造成的問題至今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甚至連知道的人都不多。
而豺的出現對於這片雨林而言意義非凡,要知道,這裏是存在著豹、雲豹、金貓、雲貓、大靈貓、熊貍、小鼷鹿、小爪水獺等一系列神奇動物的地方,在中國你再也難以找到這麽一塊寶貴的雨林。 更多戳: 西雙版納,物種天堂的回歸之路有多遠?
結語
我記得我外公曾經跟我說過皖南山區的故事:有次在山上見到一群斑狗(豺)圍追一只老虎,甚至把老虎逼到了樹上,後來老虎和豺廝打著滾進了山溝消失不見了。
遙想當年,這種生靈盛況其實在中國是個普遍現象。那一幕距離現在並不遙遠,但我們若想再現當年場景,不知還有多少路要走。
而另一個說法則是:豺狼虎豹,豺是唯一一種從來不會對人產生威脅的動物,甚至走夜路的時候,豺還會成為人的護衛。
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