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李白一輩子沒怎麽工作過,整日遊山玩水,他的錢從哪兒來?

2020-07-30知識

(字數預警,1W字,閱讀30分鐘)

本回答可能會顛覆一些朋友對李白的想象。

青年李白揮金如土,中年李白一貧如洗,晚年李白流離失所。

他曾蔑視權貴,傲然不群,也曾為理想低頭,順勢逢迎。

歷史上真正的李白,究竟是什麽樣的?

雖然李白能追溯到士大夫出生,但一生卻不得參加科舉。

終其一生,李白對自己的家世幾乎只字不提,極其隱晦。

甚至他父親「李客」的名字,還是在李白死後,出現在他的碑文之上。

陳寅恪先生認為,李客是因罪竄謫的胡商,雖然郭沫若表示反對,但卻認定李客是一位富商。

總的來說,現在通常認為李客是一位商人。

也就是說,李白的原生家庭,不缺錢,這是李白揮金如土的基礎。

【唐六典】規定:

來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

也就是說,犯過法的和工商子弟都不能參加唐朝「高考」。

如果李白偷偷參加「高考」會怎麽樣?

只有一個結果:

殺頭!

正因為李白是商人出生,他的理想便被命運徹底掐住了咽喉。李白一輩子都想打通自己的命運,這便有了揮金如土的動機。

和李白相比,王維出身卻是河東王氏。河東王氏又出自太原王氏,而太原王氏是 七宗五姓 之一。

唐初的薛元超曾言道: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 不娶五姓女 ;不得修國史。

七宗五姓是連皇族都要拉攏的家族,至少在武則天打壓豪族之前,每個家族的政治地位都能媲美當今的正國級。即便在武周打壓豪族之後,幾大家族在玄宗時期的地位,也不是現在的大家族所能比的。

如果王思聰穿越到那個年代,恐怕王維正眼都不會看一下。

李白是天才,而王維也是天才。

十五歲,王維進京應試,因詩、畫、音樂,匯聚一身的天賦,很快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

而此時的李白在做什麽?

隱居在大匡山腳的大明寺中學習了幾年,期間(十七八歲)寫下了為今小年輕津津樂道的「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學習到20歲(虛歲,這一年公元720年),李白有了建功立業的抱負,初寫【大獵賦】(節選),希望被舉薦於唐玄宗。

臣以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論苑之小,竊為微臣之不取也。今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亦將曜威。

李白商人出身,無權勢也無功名,要實作自己的理想,那也只能打通關系。李白散千金,除了個人性情之外,也可能和社交,以及維護人脈有關。

在這個時期前後,唐朝宰相蘇颋被罷相,遷任益州(成都),任大都督府長史(相當於二把手)。

無論是父輩的建議,還是李白自己的意願,總之,李白去成都找到了蘇颋。

蘇颋稱贊李白:

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雖然是贊揚,其實蘇颋也並不是特別看好李白,而是鼓勵他繼續讀書。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王維已經了中進士,任太樂丞。

隨後李白遊覽峨眉,再到渝州。年輕的李白,意氣風發,酷愛山水,何嘗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尋找出路。

於是在渝州的時候,他拜見了渝州太守(重慶一把手)李邕。李邕見這個年輕人高談闊論、不拘禮俗,十分不滿。於是讓下屬宇文少府接待。

對於宇文少府的熱情,李白十分高興,贈詩【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對於李邕的不待見,李白自然不甘心,寫出了那首著名的【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莫欺少年窮」雖然出自【儒林外史】,但當能溯源到此詩。

以上這麽多的鋪墊,主要在於說明李白的社交方式,以及追尋理想的方式——揮金。

他當是用揮金如土的方式維系關系。

但上層的士大夫,絕大多數是看不上商賈背景的李白。

在蜀內沒有找到出路,李白發奮讀書。

21歲,在匡山讀書。

22歲,在匡山讀書。

23歲,在匡山讀書。

這一年(公約723年),唐玄宗設定麗正書院,聚文學士修書、侍講,對李白的人生選擇,應該有一定的聯系。

公約724年,李白24歲了(23周歲)。

這個年齡,哪怕對於現代人來說,都已經大學畢業當了一年社畜。對於古代人來說,已經是「啃老族」了。

而不能走仕途的李白,只能居家讀書,什麽都做不了。

李白終於按捺不住了,於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李白決定出川了。

從成都到渝州(重慶,古時巴蜀同川),遊歷巴南、巴西,然後從三峽到達巴東,最後出川。

第二年,5月已到達荊州。

遇到道士司馬承禎,並交好。

司馬承禎稱贊他:

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隨後李白意氣風發,寫下【大鵬賦】、【古風·北溟有巨魚】。

北溟有巨魚,身長數千裏。
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
憑陵隨海運,燀赫因風起。
吾觀摩天飛,九萬方未已。

太白以鯤鵬自比,真可謂雄心壯誌。

但遊玩到洞庭湖的時候,好友吳指南病故(蜀地故友),應該是李白青年時代最好的朋友,可能沒有之一(按李白的傷心程度,不排出發小的可能性)。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到:

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間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

李白出川的路上,廣交朋友,豪擲千金,同樣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有所交代: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李白帶出來的三十餘萬,在一年余散盡。由於身上沒錢,甚至吳指南也不得不草草安葬,數年後才回來泣血遷墳:

數年來觀,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明情。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李白安史之亂後,在【萬憤詞投魏郎中】中寫道:

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而杜甫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詩,足以說明,雖然是商賈家庭,但李白的家族是很龐大的。

但古代又是嚴格的宗法繼承制,李白有大商賈家族作為依傍,但親朋的錢財並不是李白的(他也可能有直系親兄長,不是第一繼承人)。

對於李白豪擲千金的性格,即便家族成員剛開始願意幫助李白,但也很快不會再願意填補這個無底洞。從李白以後的命運,也大致可以印證這個猜測。

隨後李白遊歷了金陵(南京)、姑蘇(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在揚州待了一年不到,李白便一貧如洗,乃至於窮困潦倒了。

你以為李白只是遊山玩水,但他卻是每到一個地方,就拜訪官宦權貴,尋求出路。此間必然有所打點之類。 (這裏只是合理猜測,李白的錢主要還是接濟他人散掉的)

只是李白的求訪,都被人用各種各樣的借口所拒絕,最終不得不寄情山水,聊以自慰。

很多現代人,總是有上帝視角去看待後來的李白,認為他沒有政治才能。但且不論,他是否真的具備過政治才能。但他從十七、八歲的少年時代開始,便勵誌建功立業。

他的整個人生,從來沒有過真正歷練的機會。而王維是15歲進入權貴的視野,20歲便入了官場。

20歲,正是現代人上大學的時候,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年齡。李白理想的不幸,在於,從來沒有人給過他政治成長的機會。即便諸如後來蘇軾的耿直,至少也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在地方有所建樹。但李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機會。

這本質上是古代社會教育的壟斷,雖然武則天為了打壓門閥世家(關隴集團),讓科舉真正下放到了庶民,寒門大興,但依舊不包括商賈。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李白為了功名,廣交友、廣散財。僅僅一兩年的時間,便散金三十余萬。

恐怕任何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都想和李白做朋友。豪氣仗義、身手敏捷、詩氣淩雲,還出手闊綽。

但如果從此以後窮困潦倒了呢?排除後世人的上帝光環,還有多少人願意跟著他?

此時的李白已經26歲了。

不說古代,一個26歲的現代人一事無成,也難免抑郁成疾。

於是李白真的生病了。

養病期間,留下【靜夜思(宋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擡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隨後李白定居安陸(長達十年),期間多次遠遊,為了抱負,多次去長安。

27歲是李白的黃金之年,這一年他遇到了孟浩然,他遇到了好友元丹丘,他還娶了嬌妻許氏——前宰相許圉師孫女。

李白入贅許家,然而此時的許家並不算豪門大族。多年前,許圉師因兒子殺人,遭遇貶謫,家道早已中落。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起商人出身的李白,依舊強了很多。

對於20歲成家(甚至更早)的古代男性來說,此時27歲的李白,已經算是「中年」。

這個時候的李白,既然已經入贅了許家,其實和原生家庭的關系,已經越來越遠。

中國文人自古有強烈的家國觀念,蘇軾一首【水調歌頭】,更是寫絕了兄弟之間的友情。但李白的詩、寫邊塞、寫遊俠、寫朋友,寫妻兒、寫理想。但對自己的家族以及兄弟,終其一生,也只有些許字句提及。

也難免有學者認為,李白雖然可能的確是李暠(唐朝皇室認定的先祖)之後,但祖上可能犯過重罪。唐玄宗時期認定李暠之後皆為皇室,李白並沒有認祖歸宗。

但無論怎麽樣,依靠許家,李白渡過了相對安定的年月。

但李白內心永遠放不下的,依舊是政治抱負。

於是在29歲左右,寫下了【上安州裴長史書】意圖舉薦自己。

在這篇文章裏,李白極盡所能地展現出了自己認為最好的自己,寫盡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可謂是「剖心析肝」。

從古至今【上安州裴長史書】都是研究李白生平,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之一。

也是在這篇文章裏,李白也吹捧裴寬,甚至不惜把他比喻成周公……

這篇【上安州裴長史書】,實際相當於,近30歲的李白,真正放下身段的一封求職信。

可以想象,李白對自己未來,在這一篇求職信上押註了多大的希望。

然而——

因為被人讒誹,裴寬最後還是拒絕了李白。

有人覺得李白一生都很有錢,但實際從26歲開始之後,他便已經做不到揮金如土了,甚至有時候需要自己親自耕作。

30歲的時候,李白結識了宰相張說的兒子,然後聽說玉真公主在終南山。

李白立即寫了【玉真仙人詞】等,想要獻詩「曲線救國」,以達天聽。恰遇暴雨,未能見到玉真公主。

悻悻而歸的李白又拜見了一些王公大臣,依然遭到了拒絕。

抑郁苦悶,遂創作【幽澗泉】。

拂彼白石,彈吾素琴。
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心寂歷似千古,松颼飗兮萬尋。
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乃緝商綴羽,潺湲成音。
吾但寫聲發情於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澗泉,鳴深林。

前前後後,長達多年,李白意圖找人舉薦,全部碰壁。

我們後人常以為內心強大得無堅不摧,豪放不羈的李白,在而立之年,終於崩潰了。

留了一首【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

我來南山陽,事事不異昔。
卻尋溪中水,還望巖下石。
薔薇緣東窗,女蘿繞北壁。
別來能幾日,草木長數尺。
且復命酒樽,獨酌陶永夕。

他在長安,但卻報國無門。

李白自甘墮落了。

他窮愁潦倒、飲酒賭博、頹廢浪遊、鬥雞走狗。

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但後人眼裏,他失去了這些鮮活的細節。

甚至對【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的解讀,依舊是藐視權貴,精神傲然雲雲,但對「獨酌陶永夕」卻選擇性失明。

平靜的文字之下,流動著深深的孤獨。

這是一種對李白故意的刻板化,一種對李白表面上的美化而實際對人格的偏見。

為什麽李白不能有自己血肉的真實?

此時的李白已經31歲,距離他第一次想要建功立業,也就是王維考中進士的那一年,已經過去了11年。雖然他豁達,總是能很好的發泄負面情緒,總是能安慰調整好自己,但終有那麽一刻,他失望到了極點。

在【白鼻騧】李白寫到:

銀鞍白鼻騧,綠地障泥錦。
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

通常的解讀,是李白的豪放、愜意。但如果,帶入失望、放縱的心境呢?

一個人是立體的,對於功名心切的李白更是立體的。

當然,好任俠的李白,墮落的狀態更像是一個滄桑的遊俠,又作【白馬篇】。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
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咤經百戰,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
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隨後,李白與人鬥毆,入獄。

是放縱,是發泄,是鳴不平?不得而知。

這一件事情直接驚動了長安司法機關,李白被老友撈了出來。

這一件事情,應該對李白有一些刺激,他沒有再結交那些狐朋狗友,隨後離開了長安,開始繼續遊山訪道。

李白的樂觀豁達,寄情山水,何嘗不是排遣內心愁悶的一種方式。

在很多答主的回答裏,提到李白有錢,有朋友接濟的原因。

李白的朋友必然有兩種:

第一種,靠千金揮灑而來的酒肉朋友。

第二種,趣味相投,靈魂相交的朋友。

第一種,酒肉朋友,自然在李白窮困潦倒的時候,一哄而散。第二種,李白此類好友有那些?元丹丘,道士;汪倫,小官或農人,身份地位卑微。還有孟浩然、杜甫等著名的詩人,但他們和李白大多是「神交」關系。

至於同齡的王維和李白,文史記錄沒有過直接交集,不排除王維的出身令他和李白不可能有真的交際圈。再加上兩個人都是驕傲的,宗教信仰和詩觀差異也是天南地北,兩人即便互相都是久聞大名,但做不了朋友也是有可能的。(雖然曾同在長安,且有共同認識的朋友玉真公主,有可能見過面,但可能是看到都不打招呼的那種)

總的來說,無論李白境遇如何,我們只會看到他與朋友酬唱與送別,從來看不到李白有求於朋友。

在古代資訊落後的時代,李白遭遇不幸時,也很難被好友第一時間知道。

杜甫對李白曾多番思念,最後知道李白的遭遇卻是安史之亂後的潯陽入獄。但此時杜家也已經家道中落,最後李白還是依靠後來的老婆宗氏奔走,後判為流放。

即便李白有一個最忠實的粉絲魏顥,但此人在三十年後才中科舉。如果不是魏顥和李陽冰(李白族叔,但年齡小於李白),恐怕我們能見到的李白詩,不知道又會少了多少。

總的來說,李白生前,能直接對他進行經濟支持的朋友,幾乎沒有。

長安期間,李白留下【行路難三首】(節選)

行路難,歸去來!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後又作【梁甫吟】(節選)。

梁甫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嵲屼當安之。

李白心有壯誌,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長久在外,對妻子多有思念。

留給妻子許氏情詩二首:

【寄遠十二首】

其十一(一本無此首)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時餘空床。
床中銹被卷不寢,至今三載聞餘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其十二(一本作十一)

愛君芙蓉嬋娟之艷色,色可餐兮難再得。
憐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極兮意已深。
朝共瑯玕之綺食,夜同鴛鴦之錦衾。
恩情婉孌忽為別,使人莫錯亂愁心。
亂愁心,涕如雪。
寒燈厭夢魂欲絕,覺來相思生白發。
盈盈漢水若可越,可惜淩波步羅襪。
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飛陽台。

回到安陸之後,生活拮據的李白,過著農耕讀書的生活。此時許氏父親去世,李氏夫婦的生活已經越來越窘迫。

33歲,女兒平陽出生。

34歲,按捺不住的李白再次舉薦自己,依舊失敗。

某夜,李白喝得伶仃大醉,留下【襄陽歌】(節選)。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寫詩依舊不能發泄情緒,沒過多久又寫了一篇文章【暮春於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節選):

每思欲遐登蓬萊,極目四海,手弄白日,頂摩青穹,揮斥幽憤,不可得也。而金骨未變,玉顏已緇,何常不捫松傷心、撫鶴嘆息?誤學書劍,薄遊人間。紫禁九重,碧山萬裏;有才無命,甘於後時。

懷著失望的心情,李白不得不再次回到安陸。

35歲,心有不甘的李白再次去了長安,然而留給李白的,依舊是失望。

留下【王昭君二首】。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36歲,唐玄宗赦免了本該殺頭的安祿山。而這一年,王維調任監察禦史。

37歲,生子伯禽,小名明月奴。

李白不久功名不成,歲月蹉跎,寄情於山河之間。

很快兩年過去了。

39歲,孟浩然去世,李白悲痛。

40歲,妻子許氏病逝,李白悲痛。

不惑之年的李白,失去了最愛的詩友和發妻,卻又一貧如洗,一事無成。

經叔伯堂弟介紹,李白帶著子女去山東娶了劉姓女子。(也有可能只是同居關系)

魏顥在【李翰林詩序】中說:

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

這裏「宋」並不是錯字,宋是地名,今商丘。

四個配偶,前後用的娶,中間用的合。表明了,因為種種原因,與中間兩人的婚姻關系非正常化。

這個時期,家族兄弟可能會給李白一些經濟支持,但絕不可能太多。

李白與劉姓女子的結合,極有可能是李白考慮子女年幼的結果。

雖然劉氏身份並不高,但此時的李白無官無財,卻遭到了劉氏嫌棄,甚至厭惡、譏諷李白。

沒過多久,兩人離異。

離異之後,李白和魯女結合,曾有詩【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
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

有解釋,這是一首詠物詩,但根據魏顥的記錄,真相可能的確是一首情詩。

【舊唐書】記錄李白是山東人,【新唐書】卻又說長於四川。一般認為,李白祖籍山東,學於四川,遊歷於山東。整個大家族背景在山東。然後散於各地,例如李白族叔李陽冰是譙郡人(今安徽亳州)。

李白家族有官宦階層(但身份不高),不過李白這一支淪落為商人。

所以,也有說法認為魯女是李白的青梅竹馬。但因為良賤關系,不能通婚。

而青梅竹馬正好出自李白的【長幹行】(和魯女可能沒關系):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唐朝法律規定,不能良賤婚配。而劉氏,魯女究竟什麽背景,已不得而知,不作過多猜測。

但李白兩任妻子都是士大夫階層,在婚姻關系上,當有主觀和客觀的共同原因。

但總的來說,魯女可能是李白的妾。而且關系頗好,不僅給李白生子李天然(小名頗黎)。其他子女,或也是由她照顧。

又兩年。

42歲時,人生已過大半。

距離李白第一次推薦自己,已經過了22年。

經過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的引薦,唐玄宗終於征招李白。

長達二十年的壓抑,突然一掃而除,李白精神大振,留詩【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22年,壓抑了大半輩子,竟然淪落到被婦人鄙視,終於揚眉吐氣,終於可以建功立業了!

任何一個人在李白的角度,興奮都會溢於言表。一輩子追求的東西,在下半生,終於看到了希望。

我更願意看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之下,真實而鮮活的李白,而不是任何詩句都要標上藐視權貴的刻板標簽。

如果不是大誌不得,誰不願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呢?

李白是仙,但也是謫仙,有血有肉的仙。

有研究者認為,賀知章在李白入京之後,讀到了【蜀道難】,始驚為謫仙。

43歲,入詔翰林院,期間應招作詩多首。

李白以為可以伸展抱負,創作了【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等多首詩:

少年落魄楚漢間,風塵蕭瑟多苦顏。
自言管葛竟誰許,長籲莫錯還閉關。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
幸陪鸞輦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
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璋紫綬來相趨。
當時結交何紛紛,片言道合惟有君。
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

此時的李白,以為是自己人生巔峰的開始,但他卻不知道,此時正是他人生的最巔峰。

官場齷蹉,唐玄宗依舊只把他當做禦用文人。發現真相之後,李白開始借酒買醉,玄宗呼之不朝,更借醉令高力士脫靴。(出處【唐國史補】,雖然不能全信,但高力士主動給李白脫靴,或者唐明皇要求高力士,是有可能的。)

雖然唐玄宗有三次意圖任用李白為中書舍人,因【清平調】之故,因楊貴妃讒言而無果。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卻說是身為駙馬的丞相之子張垍所排擠。)

被人排擠,遭人讒言,李白作詩【玉壺吟】: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禦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最終得罪的權貴越來越多,44歲,李白被賜金放還,見杜甫、高適,作【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好古笑流俗,素聞賢達風。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燭微躬。恭承鳳凰詔,欻起雲蘿中。
清切紫霄迥,優遊丹禁通。君王賜顏色,聲價淩煙虹。
乘輿擁翠蓋,扈從金城東。寶馬麗絕景,錦衣入新豐。
依巖望松雪,對酒鳴絲桐。因學揚子雲,獻賦甘泉宮。
天書美片善,清芬播無窮。歸來入鹹陽,談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賓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雄。閑作東武吟,曲盡情未終。
書此謝知己,吾尋黃綺翁。

從26歲,千金散盡,到42歲之後,李白身上才重新開始有了些錢財。

45歲,與杜甫同遊。作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46歲,重病,懷念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後又作【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7歲,吊賀知章【對酒憶賀監二首】。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

遊歷3年。

51歲,梁苑,宗楚客孫女千金買壁。而宗楚客雖然曾經是丞相,也早已經家道中落。

此時已經傳言安祿山有了反意,李白親自去了北方,詩作多首【幽州胡馬客歌】【北風行】等。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雖然已經51歲,距離第一次推薦自己已經過去了31年,期間經歷了風風雨雨,但李白內心裏的理想依舊沒有磨滅。但正因為沒有磨滅的理想,才讓他在安史之亂陷入了政治的深淵。

【將進酒】大約誕生於此時前後。

而敦煌版本的【將進酒】名曰【惜罇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逥。
君不見 床頭 明鏡悲白髮,朝如 青雲 暮成雪。
人生得意湏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㑹湏一飲三百盃。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
鍾皷玉帛 豈足貴,但願長酔不用醒。
古來賢聖 皆死盡 ,唯有飲者畄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俓湏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児將出換羙酒,與尓同銷萬古愁。

關於敦煌版本, 屠龍少年周旭 曾有相關考證,不再贅敘:

郁賢皓先生【李白集】的觀點,則認為【將進酒】創作於李白36歲時。

無論哪一個階段,都處在李白人生的低谷時期。

36時,正是李白經濟拮據,處處碰壁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家有妻兒,除了詩歌,事業一無所有。

而52歲的李白,除了建功立業之心,更是什麽都沒有。

此時,再重新讀一遍【將進酒】,再來看「千金散盡還復來」,你會是什麽樣的感受呢?

李白賜金放還之後,雖然生活暫時有了保障。但經歷安史之亂,整個人再次被打入了深潭。

被流放之後,他所能依靠的竟然也只能是自己的老婆宗氏。

但李白和宗氏兩人都是求仙訪道之人,屬於真正的靈魂伴侶。

團聚之後,李白把宗氏送到廬山(求道)之後,自己就在當塗養病(今馬鞍山當塗縣,李陽冰所在地)。

有傳說,李白撈月而沈,留下一個美好的傳說。

但病死的可能性更大。

留下絕筆詩【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至死的那一刻,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但他最終留下的,除了自己隱隱約約的故事和詩歌外,什麽都沒有留下。

一些今人誤以為他永遠花不完的錢,更是不存在的。

因為晚年的窮困潦倒,李白的後人,結局更是十分的不理想。

李白去世後,他的後人不是不知所蹤,就是徹底淪為當地農夫、農婦。

僅僅過去50年,李白墓徹底淪為荒墓。

白居易在【李白墓】中感傷到:

采石江邊李白墳, 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 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 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藻猶堪薦,大雅遺風已不聞。

現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李白一輩子沒怎麽工作過,整日遊山玩水,他的錢從哪兒來?

年輕的時候,他的錢來自父母家庭,青年和中年兩段時期,分別依靠了許氏和宗氏和兩個老婆。但兩個宰相後裔都屬於家道中落,甚至期間還有農耕生活。

真正讓李白生活有所轉機的,恰恰是唐玄宗的賜金。

而其他方面,李白所能得到的支助是微乎其微的。

至於李白的叔伯兄弟,更是未知。李白除找李陽冰整理詩集,曾有兄弟介紹過劉氏給他,其他人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般。

總之,李白的大半輩子,都是窮困潦倒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李白,本篇,僅盡量還原一個真實的李白:

立冠之年意氣風發,豪氣沖天;

而立之年一貧如洗,處處碰壁;

不惑之年沖波逆折,千金賜還。

知命之年北遊邊疆,心憂家國。

耳順之年鵬飛不濟,魂歸當塗。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1980.4.27

另外評論區,置頂了一大段回,應該也能解答一些知友可能存在的疑問。

另外由於本篇字數上萬,難免有一些小謬誤,歡迎捉蟲。我看到也會第一時間查證,然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