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植物沒有前進演化出大腦或者思想體?

2021-05-15知識

問題1:為什麽植物沒有前進演化出大腦或者思想體?

有葉綠體不需要智慧。

「智商永遠不嫌多」這句話在生物學中是極端錯誤的。首先,智商不等於智慧。

最重要的是,智慧的產生需要投入頂級的生物資本,以及無數底層的基本建設。前進演化的機制是無比吝嗇的,能活下去子孫繁盛就絕不會再投資。------因為成功繁殖之外的投資會降低繁殖競爭力。這個原理觀察細菌表現得最充分。一個培養基裏面兩種細菌,一種20分鐘繁殖一代,一種一小時繁殖一代,其他都一樣。20分鐘的滅絕1小時的只需要一天,沒有任何攻擊行為只是搶走了所有資源。高等生物這個機制稍復雜,但原理從低到高都是一樣的,穆斯林一家生6,7個,歐洲白人一家生1個多一點,如果趨勢不改變,四代之內穆斯林會搶走歐洲。

生物都是因為受到競爭壓力而變得復雜的。呆著不動曬曬太陽就子孫滿天下的生物,絕不需要智慧。一點點都嫌多。有智慧註定生長期長,代間間隔長,子孫少,不要說智力,任何一點向這個方向的變化都降低繁殖競爭力。從有了葉綠體開始,植物的前進演化路徑就和沒有葉綠體的真核生物分道揚鑣,這條路徑所有的方案都是圍繞著葉綠體的,裏面沒有智慧的位置。

沒有葉綠體的前進演化路徑,也不一定就意味著智力。真菌就沒葉綠體。它們都寄生。寄生是簡單有效得接近直接生產的方式,即使是動物,很多也采取寄生。聽說過什麽寄生動物有智力嗎?

只有頂風冒雨在殘酷的外部世界攝食的動物,才需要智力。吃動物的動物需要更高的智力。智力的出現是因為攝食動物在能量生產的效率上,相對光合作用和寄生的生物來說,實在是太窮了。肉食動物-植食動物-植物,這個簡單食物鏈每一步的有機物轉化效率只有10-20%。換句話說,一個生物如果吃肉為生,它從根本上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獲取物質和能量的效率只有植物的1-4%。這就是它為什麽需要智力。如果它的智力和植物一樣,不要說三代,恐怕一代都混不過去------也就是說這種生物沒存在過。窮成這樣,不聰明點就是死路一條。於是不聰明的一代代早死,稍聰明點的的一代代活的長點,多生幾個後代,動物越來越聰明。但是這種聰明,也並沒有達到人類智慧高度的必然性。 人類智慧的高度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課題。

***更新補充評論問題的回答***

問題2:但是只考慮植物的話,它們之間對光和水這些資源也存在競爭,那為什麽沒有發展出智慧?

以上的答案,我籠統用「智慧」這個詞代替了原問題中的「大腦」和「思想體」。看來不夠精確。

植物之間當然有資源競爭,而且行為相當復雜,反映出一定的智能。例如不同植物的傳種策略,主要是為優質空間競爭。有自己發明大炮噴出去的(一些豆類),也有耗費大量資源賄賂昆蟲的;有廣種薄收的,也有量少打成功率的;甚至有同一株植物根據每年不同的外部條件改變傳種遠近距離的。看起來很「聰明」,但這種智能不是大腦或思想體的產物。行為的復雜程度也不能簡單等同於智能。

生物應對外界刺激/壓力、執行適應行為,有兩個體系,可以稱為V1和V2。V1是基因主導的,資訊媒介是化學物質,主要在內部體液中傳遞,但也有用於外部的水和空氣中的,稱為資訊素/外激素。所有生物都有V1。

V2建築在V1之上,由神經系統主導,資訊媒介是神經傳遞的電位沖動。大腦或思想體是V2發展到高級階段之後,部份神經細胞聚集特化形成的處理中心。需要註意的是,V2由V1建造,而且在執行時也受到V1的大量幹預。比如智慧到人的程度,V1仍然用各種化學訊號物質(比如激素和神經遞質)幹預V2的運作。換成人話說,就是人的智能行為大多數時候仍然被情緒主導。V2只有較高等的動物有。V2的復雜程度和動物的復雜度幾乎是等同的。我們說高等動物的意思就是V2比較復雜,處理中心比較發達。

V1的行為復雜程度不下於V2。二者的本質區別:V2的反應速度比V1快得多。V2是專門為需要迅速反應的外部壓力而發明的。因為基因組訊號網的反應速度太慢,需要訊號物質濃度在體液中擴散傳遞,還要等著基因組慢慢制造新的蛋白質來行動。而基因組本身要順著壓力作出調整,速度更會慢到以「代」來計算。

植物面對的資源競爭,如陽光、空氣、水、土壤和空間,是外界變化緩慢的因素。因此V1足夠。動物面對的資源競爭,如空間移動、獵物/捕食者、高考,是迅速變化、需要短時間處理大量資訊的因素,因此必需V2。

這裏又要提一句人類智慧的特殊性。這個高度不是普通的動物性競爭壓力能夠達成的。我認為它是社會生活、配偶競爭、外部環境劇變三者同時達到頂峰的巧合造成。一旦產生語言,即社會個體之間的復雜通訊協定,競爭的軍備競賽就無限升級。人類大腦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現在它倒回去學習基因組的奧秘了。

***再更補充評論問答***

問題3:想問下對於個人來說,v1也就是情緒,利大還是弊大呀?

無所謂利弊,V1對V2的幹預是系統執行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比如腎上腺素就被用來動員V2的高能狀態,也就是危機之時讓人感官功能提升,古老的「打-逃選擇」策略接管大腦。再比如多巴胺,沒有它的調節,V2的獎懲機制、學習能力、審美等等高級功能都無從談起。絕對理性從來就不存在,理性是半埋式前衛建築,一多半埋在動物式感性的大地之中。所以V1帶來的「愚蠢」人只能接受。感性既是源頭,也是目的。

你的V2構築了那麽精細的世界模型,絞盡腦汁花樣百出,還不是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中過得開心麽?你的V2搞出無窮無盡的花招策略,要出人頭地要自我提升,還不是為了滿足雄性激素的渴望麽?你的V2發揮神一樣的預測智能,為孩子打算到30年後,還不是為了基因組那唯一的、永恒的任務麽?基因組在你的體液中偷偷灑下幾種化學物質,於是你就被世間最偉大的愛淹沒,看著自己的孩子那種無比甜蜜、傷感脆弱、隱隱恐懼的情緒。基因組甚至在嬰兒的頭皮上保留了一點原始資訊素,讓別人聞一下就心神蕩漾、愛心爆棚,讓哺乳的母親自己噴奶。

***這個回答下的評論者總能問出優秀的問題。我勉力再答一下,買一送三了***

問題4:那為什麽只有人類有如此高的智能,基因為什麽瘋狂點智能,其實點好v1直接靠非條件反射再點肌肉能力,不是更容易在食物鏈中走上巔峰嗎?

確實。在地球生態圈中人類的智能高得離譜,人類大腦是一個發達到畸形的器官(尤其是新皮層)。不管是對抗無生命環境還是獵物/捕食者,似乎都用不著這麽誇張吧?既然前進演化是節儉的,為什麽要如此投資大建?

這裏涉及到進化論中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問題。人們提到驅動前進演化的壓力,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你追我逃,黑色素抵抗紫外線之類「生存壓力」。然而另一大方面看得不夠清楚:繁殖選擇壓力。對前進演化來說,活著但沒留下子孫=死了。繁殖選擇對前進演化的驅動力量,在某些場合遠遠大於生存選擇。

有個現象很能說明問題。動物中那些非常誇張、生存實用性不明甚至有害、消耗大量資源的特征,幾乎肯定來自於種內繁殖選擇壓力。比如孔雀的尾羽、某些鹿的裝飾性大角。為什麽雌孔雀喜歡雄孔雀花裏胡哨的長尾巴,有很多爭論:有說是營養奢侈廣告,有說是沒有寄生蟲的證明。但一開始為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孔雀求偶儀式中雌孔雀總是選擇尾巴最花哨張揚的,極少有例外。這種強選擇,前進演化上的等式變成了「尾巴不夠誇張=沒有後代」。所以孔雀一代代把誇張尾巴的基因型越選越流行,越選越強,無限正反饋,無限內卷。雄孔雀就成了現在這副傻樣。換句話說,這個誇張的器官是兩性選擇策略造成的,罪魁在於雌孔雀的狹隘擇偶品味,一開始很可能是偶然形成的。繁殖選擇壓力比生存選擇更強大的地方在於,給它某些合適的啟動組合,它就會無限升級,而不像外界壓力那樣總有個物理極限。

所以我認為人類誇張的智力根源不在和自然作鬥爭,也不在與工具的互動,同樣是來自擇偶競爭。而那個合適的啟動組合中,語言的萌芽很可能占據核心地位。這一點大腦新皮層的功能區結構有所暗示。

別的高等社會動物,小團體內的擇偶競爭並沒有搞成這樣。獅子只需要打贏對手,黑猩猩則是一半靠暴力、一半靠政治結盟。最早的人類小團體中,擇偶優勢大概是嚴重依賴政治/關系運作。所以語言/交流成了最犀利的武器,遠遠超過拳頭。語言是個體之間的通訊網絡協定,一旦復雜到支持共情、換位思考、操縱、欺騙和反欺騙之類高級裝備時,軍備競賽就爆炸了。後續智力發展帶來的附加好處也無限溢位,不再限於擇偶。

問題5:為什麽高等生物都前進演化出了雌雄?擇偶競爭,種內繁殖壓力都消耗額外資源,為什麽不是自我繁殖的生物更有傳代和前進演化的優勢?

這個問題,向來是前進演化生物學中的「皇後」,跟生命起源問題同一級別。幾乎每一位前進演化生物學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論,交鋒非常激烈。我不敢在有限的篇幅內強答,倒是策劃寫一篇3萬字左右的專欄,從細胞生物化學層面一路上升到人類性心理和兩性策略,專門介紹兩性問題的前進演化生物學研究。

這裏只介紹一個有趣的現象和一個深刻的觀點,嘗嘗味道。

現象:科普作家Matt Ridley的【The Red Queen】中(這本是前進演化生物學科普中的奇花,註意不是奇葩。觀點不一定都正確,事實、表述和組織非常有意思),介紹了一種單細胞真核生物。它們生活在淡水池塘中,可以說是真核生物比較原始的形態,既有單性生殖(出芽複制)的能力,又有兩性生殖能力。它們通常連續十幾代都是複制,然後某一代突然「縱欲」,搞搞有性生殖。值得註意的是,每當氣候不好,池塘面臨幹涸時,整個池塘中的族群都開始有性生殖。接下來的艱難時段,族群淘汰率極高,然而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總有若幹款熬了過去。池塘充水之後,它們又開始歡樂、高效率的複制。

觀點:下面幾段原文摘錄來自生物化學家、科普作家Nick lane的【The Vital Question】,在下拙譯(【復雜生命的起源】)。

有性生殖可以打破原本固定的基因組合,讓自然選擇可以「看見」單獨的基因,把我們的特質逐個分列出來。這有助於生物抵禦寄生物的侵襲,適應變化的環境,以及維持族群中必要的多型性。中世紀的石匠在雕刻時,就算石像的背部會被教堂的神龕完全隱藏,他們也會在背面精雕細刻,因為上帝無所不見。有性生殖也是這樣,它讓自然選擇的全能之眼能夠一個基因一個基因地審視自己的作品。有性生殖讓真核生物擁有「流動」的染色體,組合中的基因版本不斷變動,讓自然選擇以前所未有的精細程度作用於生物個體。

設想有100個基因排列在一條染色體上,從不進行重組。對這種固定組合,自然選擇只能鑒別整條染色體的適應能力。假設這條染色體上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基因,稍有突變就會導致個體死亡。然而,對其他不太重要的基因突變,自然選擇幾乎無動於衷。輕微卻有害的突變會在這些基因上逐漸積累,因為它們導致的小麻煩,會被保留幾個關鍵基因帶來的重大利益抵消。長此以往,這條染色體以及生物個體的健康都會被逐漸破壞。男性的Y染色體就在經歷類似的衰退。Y染色體因為無法進行基因重組,上面的絕大多數基因都在慢慢衰朽退化,只有幾個最關鍵的基因承受自然選擇的作用,因此保持著活力。最終,整條Y染色體都可能消失。土黃鼴形田鼠( Ellobius lutescens )就是一個例子,其Y染色體已經完全遺失。

但如果自然選擇積極地作用於固定基因組合,結果可能更糟。假設某個關鍵基因發生了一個罕見且非常有益的突變,它帶來的顯著優勢會讓突變擴散至整個族群。繼承了這個新突變的生物因為顯著的優勢,在族群中的占比越來越高;最終,這個突變基因會擴散到「固定」(fixation)的程度,即族群中所有的個體都攜帶它。然而,自然選擇只能「看見」整條染色體。所以這條染色體上的其他99個基因也會搭上優秀基因的便車,在族群中固定下來。這是一種災難。假設族群中的每個基因都有兩三個版本(即兩三種等位基因),這100個基因本來可以提供一萬到一百萬種不同的等位基因組合。但這條染色體固定之後,所有這些多型性都被一掃而空;從此這一百個基因在族群中只會有一種組合:就是這條染色體上的組合,不過是碰巧與有益的突變基因共享一條染色體罷了。這種多型性的遺失是災難性的。100個基因的例子還只是過度簡化。無性生殖的生物通常有數千個基因,它們的多型性會在某一次類似的選擇性清除(selective sweep)過程中全部消失。「有效」族群的規模會嚴重萎縮,這使得無性生殖的生物族群相當容易滅絕。對無性生殖的原核生物來說,這是常態。而幾乎所有無性生殖的動物和植物都會在數百萬年內滅絕。

這兩種過程:累積輕微但有害的突變,以及選擇性清除造成族群的多型性喪失,合在一起被稱為選擇幹擾(selective interference)。如果沒有基因重組,對特定基因的自然選擇就會幹擾其他基因的選擇情況。而有性生殖產生的染色體承載著等位基因千變萬化的組合,即流動的染色體。這使得自然選擇能夠直接作用於每個基因。自然選擇如同全知的神,逐個檢視每個基因的優劣並加以裁決—這才是有性生殖最大的優點。

問題6:Y染色體遺失了的鼴鼠,是不是就沒有性別之分了呢?那怎麽樣進行性別定位呢?還是就整個族群都是同一性別,只是沒有性別的基因組合?

不。遺失了Y染色體的土黃鼴形田鼠,仍然有雌性和雄性。雌性和雄性的核型都是2n = 17,X。即8對常染色體加一條X染色體,共17條,單數。但它們仍然雌雄分明,交配產子。古怪吧,生物學是處處有例外的科學。沒有Y染色體意味著沒有SRY基因(哺乳動物發出性別決定訊號的基因)。有科學家認為是土黃鼴形田鼠的Y染色體過度衰退之後,SRY基因跳船跑到其它染色體上去了。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還有意見認為不是Y染色體衰退,而是因為現代這個族群是遠古某種奇異的XX基因型雄性的後代。總之,到現在為止沒人明白它的性別決定機制。

沒人明白並不奇怪。動物的性別決定機制遠遠不像生物教科書上描述的那麽單純穩定。大時間尺度上,這個機制是非常靈活而流動的。SRY可以看成是被基因組集體授權決定性別的一位管理員。它的任務就是發一個訊號:「雄性」,然後就會有一大幫執行基因接到訊號開始工作,把胚胎改造成雄性。比如萎縮掉卵巢的原型,用雄性激素沖刷初生的大腦,把該發育成陰唇的兩片焊起來形成丁丁,諸如此類。男生請看丁丁下面那條稍有凸起的縱貫紋,那就是焊接線。下層的這一套執行機制,比SRY古老得多,穩固得多。性別決定應該有一個非常根本的共同基礎,而不同基因的作用只是表層的細節點綴而已。發令員這個位置,在SRY之前有基因坐過,它之後還會有,就像鐵打的公司,流水的CEO。

低等一些的動物甚至可以不是哪個基因發令。螞蟻蜜蜂這樣的社會昆蟲搞得超級粗暴,絕大部份品種是單倍體(未受精卵)雄性,雙倍體雌性。前進演化意義就是雄性是純媽生的半吊子貨,天生不足,專門用來暴露單套基因缺陷以供嚴酷選擇的。確實,雄性螞蟻蜜蜂就是個一輩子參加一次海選的生殖微控制器,選上沒選上都立刻去死。很多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根本沒有性染色體,以環境溫度來決定性別。以整個動物界來看,性別決定機制更是五花八門,隨便應付。寄生蟲、染色體數量、荷爾蒙、環境因素、壓力、族群密度,或者我這一群裏面唯一的雄魚是不是死了,都可以用來決定/改變性別。哺乳動物這樣用固定性染色體來決定性別的,已經是很職業的經理人了。

為什麽哺乳動物的性別決定基因會「換馬」?為什麽Y染色體普遍在逐漸萎縮?這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Y染色體可是跟X一對的,也就是說原先(SRY剛剛接過發令任務時)跟X一樣長,基因一樣多,以人類為例是排前幾名的長染色體。現在X還是那麽長,Y已經極度萎縮,只有SRY等寥寥幾個基因還在活躍,其它的不是丟了,就是朽爛裝死。這個問題,現在比較有說服力的答案是「基因性別戰爭」,一種非常跳大神也非常酷的前進演化理論。我實在忍不住不貼。

簡單說就是由於X和Y染色體的性別分離,前進演化過程中會逐漸在X上積累雌性有利基因,而Y上積累雄性有利基因。雙倍體的常染色體能夠有效抑制基因之間為分離的利益互相攻擊,因為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時存在片段交換機制,基因「搞不清」自己會被分到哪邊,攻擊也就失去意義。性染色體就不同了,有了SRY這個指示燈,基因的自私本性就暴露了。X染色體上產生「攻擊Y」的基因,比Y上產生「攻擊X」的基因,概率大很多倍。——因為Y永遠得跟X過日子,而X有2/3的概率不用跟Y過日子!後果就是X擁有壓倒性戰略優勢,時不時出現的攻擊讓Y上面的基因萎的萎,逃的逃,只剩下重任在肩的SRY飛速前進演化以逃避追殺。但最終是逃不掉的。Y染色體垮掉之後,基因組會任命一對新的染色體來擔任這個職務,一切重新開始。土黃鼴形田鼠可能就在這個過渡期。

註意,以上所有的「目的/動機」式描述都應該用進化論的適應/淘汰機制來理解,而不是基因真的有腦子。

跳大神的臆想?部份事實依據是有的。首先人類SRY的序列就很怪。它的現存形態特別純凈,在不同男人身上驚人相似,幾乎一個點突變差別都沒有,也就是說大概20萬年沒變過。然而,它又是和親緣物種差別最大的基因之一。跟黑猩猩、大猩猩的差別比一般基因高10倍。這個矛盾,幾乎只能用多個波次的「選擇清除」來解釋。

另一方面,在至少在某些昆蟲身上,如Acrea Encedon(一種蝴蝶)和一種果蠅,都發現了新近突變生成的雄性殺手基因,結果是97%的蝴蝶以及100%的果蠅後代都是雌性。人類之中至少有一個記錄在案的疑似案例(見Ridley:【The Red Queen】):1946年,兩位法國學者記錄了南錫(Nancy)市一位匿名婦女(Madame B)的家族史:她的母親、母系姨媽、她自己和母系姐妹們,兩代人一共生了72個女性,沒有一個男性。而且大都特別能生,有生12個、8個、7個的。也不是「孤雌生殖」,有男人的都猛生,當修女的就不生。這已經無法用小概率事件來解釋。可惜孤本記錄沒有追蹤下去,而當時的基因科學水平,甚至都沒有引起多少震驚。

問題7:那按照現在崇拜讀書無用論、流浪明星、洋人尺寸和小鮮肉的風氣發展個千百年,是不是會從萬物靈長反向演化成無心者?

你很難看見前進演化生物學家討論當代人類的前進演化原理和前進演化趨勢。他們討論人類通常到全新世為止。就連Matt Ridley這樣狂放敢說的科普作者(他是牛津動物學科班出身),在科普著作中最晚就談到歐洲中世紀和南美瑪雅人。當他真的放飛自己,寫了部【自下而上:萬物前進演化簡史】涉及到當代人類時,底氣比以前的作品差了許多。評論界已經不把此書當成正經的popular science,而是哲學+系統論的自由心證。

我這篇長長的回答中,很多內容跟人類相關。然而前面涉及到當代人類前進演化趨勢的只有一句:「穆斯林一家生6,7個,歐洲白人一家生1個多一點, 如果趨勢不改變 ,四代之內穆斯林會搶走歐洲。」黑體部份是我後來加的,也是特別險惡的半句話,希望大家看明白了。個人預測,我不認為穆斯林會搶走歐洲。加上半句不僅是因為這樣更嚴密,也是當代人類前進演化理論最根本的痛腳:我們現在完全有力量和智力(不是智慧)幹預前進演化。

前面幾個前進演化問題的回答,完全圍繞著繁殖進行。這是當然的,因為繁殖是生物存在的初始意義,是前進演化的原動力和具體工具,在前進演化理論中的核心地位,怎麽強調都不夠。你考慮每一個前進演化問題都要歸結到繁殖上,它也會給你最清晰的邏輯。但是到當代人類就亂套了。因為當代人類大規模幹預自身繁殖,正在廢掉前進演化的兩大工具——生存選擇和繁殖選擇。最近,人類的魔爪還摸到了前進演化的物質本體——DNA/基因組。

得益於工業文明社會的營養和醫療,嬰兒死亡率非常低,繁殖高峰之前的年輕人死亡率更是低到令前進演化發指。而繁殖高峰之後的死亡,不管你幾歲死、怎麽死,對前進演化來說毫無意義。

繁殖本身是一件特別麻煩、資源消耗巨大的苦差,因此前進演化為人類準備了性欲和愛這樣強大的賄賂和驅動力,在社會動物階段還形成了宗教/宗族觀念之類推動繁殖的meme(我討厭「迷因」這個生吞硬湊的轉譯,用道金斯的原詞)。然而當代人類學會了瘋狂享用賄賂但不辦事,還能在一兩代人之內把繁殖meme砸得稀爛。

再看社會動物最重要的前進演化工具:擇偶+生育率。先被廣泛的一夫一妻制嚴重限制,又被當代核心家庭的衰退、婚外生育的擡頭搞得隨機化,再被避孕、計劃生育和社會壓力搞得和生物品質脫鉤。繁殖選擇中那個最核心的問題:什麽樣的生物特性/基因型才能提升後代的數量?現在已經沒法找到答案。起始問題中那些特性( 崇拜讀書無用論、流浪明星、洋人尺寸和小鮮肉 )非但不是生物特性,而是浮在meme層面的V2衍生物,就算我們硬把它們看成基因表現的生物特性,它們也無法轉譯成繁殖成功。就算你變成這樣容易找性夥伴,婚姻市場吃香,你真的比潮汕傳統婦女更能生嗎?歐洲穆斯林第一代能生,第二第三代融入當地社會又會怎樣?在生物特性對擇偶和生育影響式微的時代,meme的影響似乎更顯著。但meme不是基因決定的,而是生於V2,在V2中傳播,變化極快,跟經典前進演化機制脫節。經典前進演化那種動輒用成千上萬代慢慢篩選基因的節奏,在V2掌控的時代已經完全跟不上了。

這就是前進演化生物學家不談當代的原因。他們畢生研究的理論到此時全盤崩解。

然而,這樣的混亂和解構,在生物前進演化史上不是第一次。實質相同的劇變,從前起碼還有三次。這個實質是社會網絡的發達導致智能飛躍升級,新生的智能解構原先的生命/前進演化模式,重構適合自己的新模式。

這裏先立下一個核心論斷: 智能的實質是復雜通訊網絡的自組織行為。巨大的、分布式的復雜通訊網絡,是現存智能的普遍存在形式,很可能也是真智能唯一的形式。

這個觀點要解釋清楚需要很多本書。這裏是我的另一個回答供參考,展示一個智能例項(大腦)的細節。這個回答中也包括V1如何建設V2的生理細節。

我們回到開頭。單獨一個基因,無法形容的弱智。它就會造一個蛋白質,蛋白質的作用是一塊不知用來做什麽的積木,或者催化一個莫名其妙的化學反應。它甚至連什麽時候該造什麽時候該停都不知道,只要能造就不停地造。然而幾千幾萬個基因組成化學訊號網絡(基因組)之後,這東西立即聰明得可怕。它為自身制造(更前沿的表述是從無機世界「接管」)了細胞——生存機器和豪宅。單細胞生物的典型:細菌,已經十八般武藝齊全,能吃能拉能動,能適應各種環境,能制造操縱電子和質子的納米機器,還是比人類更成功的化學家。

但是單細胞生物畢竟被環境的暴君統治,毫無抵抗之力。細胞們開始抱團互助,例如疊層石這樣的聚生群落。於是下一次組網發生了: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就是一個細胞的所有後代分工聚生,他們之間的通訊網絡就是V1。這裏一定要註意:組網之後,單個細胞的生命意義和前進演化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法國生物學家、諾獎得主弗朗索瓦•雅各總結得很精辟: 「每個細胞的夢想都是變成兩個細胞。」 這是天經地義的生命真諦。但是多細胞生命中絕大多數細胞都是有限次計劃分裂生成,達成社會規劃之後就放棄分裂了。放棄了繁殖!也就是說,這個聚生群落中絕大多數成員都老實蹲在前進演化的死胡同,放棄了生命最本源的活動,只為組成一台更強大的生存機器,保證寥寥幾個(或幾百萬個)生殖細胞的繁殖成功。那些離經叛道找回夢想的叫做癌細胞。多細胞生命表現出的智能也就是V1的智能,它是基因組自我復制無數份之後組網形成,上了一個層級。最典型的是植物智能。

這些聚生群落中有一些先天不足,沒有葉綠體。因此它們必須搶奪其它生命的有機物,因此它們必須分化出一類細胞執行快速應激性功能。V2是個巨大的升級裏程碑,原因很樸實:V2通訊的速度快了千百倍。更厲害的是它有直連刺激功能,比V1的化學訊號擴散刺激精準多了。如果說V1的聯網尋址像無線電廣播找頻道,V2的聯網尋址就像有線電話找號碼。復雜度的提升不可以道裏計。

V2網絡不可避免形成更高級的智能。從神經節到原始的腦,局部形成的神經細胞聚落越來越龐大復雜,變成了專用智能器官。這次升級的最終作品:人類大腦,把神經細胞聯網智能拔到畸形的高度。智能的三大功能:記憶、世界建模和預測全都在人腦取得了重大突破。

前進演化升級的步調越來越快,人類個體大腦形成不久就開始組網。不是從互聯網開始的,而是人類有社會以來的各種組織。你可以把各種社會組織:部落、教會、國家、企業、軍隊看成大大小小、互相巢狀的生物。 這是字面意思,毫無比喻成分。 這些東西有新陳代謝,有應激性,有生命周期,有不可避免的腐壞,有後代和特征繼承,當然是生物!它們的生殖細胞是什麽?就是那些把抽象架構、思想和知識整理濃縮,傳給後世的人。以前看見有人質問:社會為什麽要花錢養那些光吃飯不幹活、不產生經濟效益的知識分子?喏,答案在這。

教義、科學或meme就是這些生殖細胞攜帶的基因。快餐連鎖店這種生物特別典型:只要一套管理基因證明成功,馬上無限復制到處撒種,整出無數複制後代。狠人如小胡子、喬大叔,看生殖細胞都看得很清楚。當他們真想滅絕「波蘭怪獸」時,都是先把生殖細胞攏起來殺掉。包括詩人。

人類已經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宏生物內部生存發展了幾千年。它們的淘汰率很高,很多沒有留下繼承者。但其中有些種性很強,比如老羅馬過了一兩千年還能播種新羅馬。以全體來看,這些生物不是特別聰明,相對組網構成它們的人類個體,還沒有達到飛躍升級的程度。這是因為人類來自小團體生活的猿,等級意識根深蒂固,組網形式幾乎全是倒置樹形等級網絡,而不是成員相對平等的分布式網絡。簡單邏輯: 如果一個樹形網絡是絕對的根節點單點指令控制,那麽它不可能比根節點的個體更聰明,只可能更強力。 實際上人類的組網沒有那麽絕對,每一個成功生存的樹形網絡,在高層面都存在一定的分布式集體智慧。那些真正玩單點控制的都死得很快。

這就是為什麽, 互聯網是前進演化史上劃時代的發明 。它的分界意義跟基因組、多細胞生物、人類大腦的出現相當。提前叫它V3並不過分。算一下這四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指數級加速的步調清晰可見。而我們生活在它剛剛降臨的時代,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混亂、解構和重構。多細胞生物需要幾千萬年、上億代才能完成的重構過程,我們很可能在三五代人之內完成。重構之後出現的超級生物,以全體人類的分布式通訊網絡為基礎,光速運轉,單點精確尋址和大面積頻道廣播同樣犀利。這個智能執行的層面,它是否有意識或主動性,很可能高到我們無法理解、無法感知,就像任何一個神經元也絕對不懂大腦的黑。

回到開始的問題:在這個超級生物內,個體人類的前進演化/生殖前景如何?我們仍然向前尋找模式。

四次大組網中,最民主最分布式的是頭一次。真核生物基因的生殖權是完全平等的,哪怕是那些功能不明、寄生性的DNA單元,通常被算在基因組外,也跟著一起復制。這個社會的生產者總數不到10%,但資源充沛,拖得動剩下的90%,所以不管它們怎麽朽爛、寄生,也是大家一起繁殖。基因組網之後的功能分化也最小。那是因為它們太簡單,只會一個功能,所謂分化只能是On/Off。

然而多細胞生物內部的細胞開始了劇烈多樣的功能分化,伴隨著形態分化。生殖權也急劇壟斷。更高段的V2中的神經細胞,是第三次大組網的主體,生殖權卻下降到慘不忍睹的程度:它們還不如肝細胞、上皮細胞這些搞後勤的,成形之後一次也不能分裂!不能分裂的原因在於它們特化程度非常高,功能和連線在胚胎期就規劃好了,所以後期分裂無用。

社會昆蟲如螞蟻、蜜蜂、白蟻,它們的組網智能模式非常類似於人類的互聯網大組網。它們同樣有劇烈的形態功能分化,同樣有生殖壟斷。

越高段,越分化,生殖越壟斷。沒有什麽理由認為將來的人類社會會是例外。想要基因組式的公平,除非未來社會創造出取之不盡的資源,能養活絕大多數的廢物。這裏有一線不確定性,不知是亮光還是更黑的黑暗:我們上面很可能有個超越我們的智慧。

2023.11.更新:科普->科幻

如果你想用一部科幻/懸疑小說來泡開我的最後一個答案,連結在這裏:

這部書的靈魂就是答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