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二次元男神圖鑒:大家的老公都一樣?

2021-12-13知識

一年前,發生在北歐日光中的恐怖片 [仲夏夜驚魂] 眩暈了一眾邪典愛好者。

這也讓時隔50年之後。

[魂斷威尼斯]中的絕美少年伯恩·安德森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他是那個恐怖片裏砸爛了自己臉的部落老者。

也是曾擁有著古希臘雕塑般容顏的「美神」化身。

2021年,伯恩66歲了。

他的臉會老去。

但也在另一個次元獲得青春與永生。

很多人可能也是看了他的個人紀錄片 [世界第一美少年] 才知道:

原來,伯恩·安德森與日本漫畫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關於這個破次元的故事,我們來慢慢講一講。

日本人愛他,一如日本人愛美少年漫畫。

美少年漫畫

伯恩·安德森是漫畫界的「巨星」。

要問,他究竟影響了多少少女漫畫?

答案可能是: 無數

80年代末。

三浦建太郎構思 【劍風傳奇】 時,想要畫一個集合了大劍與魔法、中世紀與戰爭、魔鬼與不死者等波瀾壯闊世界觀的暗黑系漫畫。

結果,當他開始了連載,兩位男主——一個肌肉猛男、另一個纖細美型,纏纏綿綿、相愛相殺。

就連追漫的猛男們也不禁發出「嚶嚶嚶」的疑惑:

「我追的這是少女漫吧?!」

從此,有著青年漫暗黑內核的純情無敵少女漫系列,誕生了。

格裏菲斯,這個女孩們都愛他、猛男們都恨他的美少年反派。

用他驚人的美,撕裂了漫畫評論的陣地。

即使很多人並不確切知曉三浦建太郎畫格裏菲斯的靈感來源,但漫畫迷們又樸素的感應到了他和伯恩·安德森那隱秘的相似。

其實常看日本動畫的人都能很直觀感受到: 它們很大程度是雌雄同體的藝術

這裏不僅有【劍風傳奇】以美貌傾城的格裏菲斯。

還有:

宮崎駿電影 [千與千尋] 中神秘而溫柔的白龍;

【幽遊白書】 中以薔薇花瓣做武器的長發藏馬;

一代少女的夢 【浪客劍心】 緋村劍心;

全員美型、男女通殺【聖鬥士星矢】.....

Bishonen,釋義:美少年;漂亮男孩。

它已成為日本動漫一個特定類別的術語。

一般指十幾歲的男性角色表現出美少女風格的微妙跡象,例如細長的眼睛或女性化的臉龐,四肢修長、皮膚白皙,頭發柔滑或飄逸,精致且美型。

每一個美少年,都是雌雄同體的美學家。

性別模糊,亦男亦女,搖曳生姿。

且多出自女性創作者之手。

它從少女漫畫中起源,又深刻影響了後來少年漫、甚至青年漫的畫風審美。

定義漫畫臉

美少年審美或許在整個日本文化中源遠流長:

比如歷史上源義經和天草四郎的美少年之戀,比如武士階層中的「小姓」制度。

但少女漫畫的美少年含量過高,更多與當時流行文化有關。

70年代,一個雌雄同體的美學盛世。

大衛·鮑伊穿著亮片連身裝、超級高跟鞋,以一頭橘紅頭發、來自火星的宇宙搖滾巨星之名火遍全球。

皇後樂隊等華麗搖滾樂手台風騷猛,著裝大膽。

將模糊性別的華麗中性風旋風奇跡般帶至年輕人的世界。

70年代,也是這批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後的女性漫畫家登上歷史舞台的時刻:

竹宮惠子、池田理代子、山岸涼子、萩尾望都、大島弓子等人。

打破了此前由男性漫畫家統治的業界現狀,將主打女性視角與女性故事的少女漫畫推至一個新高度。

竹宮惠子、山岸涼子、萩尾望都

她們一般被稱作 「花之24年組」

畫風華麗,故事結構緊密,舞台宏大,且多將背景設定在遠離日本的歐洲,幻想濃度頗高。

是這批少女漫的特色。

更重要的,她們也是最早開始探索「少年愛」題材的漫畫家。

筆下的主角多是性征尚未分化的少年,以及雌雄同體、男女莫辨的角色。

竹宮惠子的 【風與木之詩】

講述了一段發生在19世紀法國寄宿學校的同性戀情,被認為是 「最早的耽美漫畫」 ,影響深遠。

池田理代子的 【凡爾賽玫瑰】

一部講述法國大革命前夕,被當做男人培養長大的女性——王室侍衛隊隊長奧斯卡愛恨悲歡、波瀾壯闊一生的史詩作。

論成就與高度,可與手冢治蟲【怪醫黑傑克】和永井豪【惡魔人】並稱 「70年代三大不朽傑作」

不僅是寶冢歌劇團長期保留劇目,到今天還在制造流行文化梗。

萩尾望都 【托馬的心臟】

描繪寄宿男校少年間萌發的不含雜質又真切感人的同性愛故事,是耽美題材又一早期經典作。

他們且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同時代歐洲唯美主義電影的影響,如維斯康蒂的 [魂斷威尼斯] 。(【托馬的心臟】則深受另一部法國美少年電影[特殊的友情]影響)

以及,電影中的美少年:伯恩·安德森。

伯恩·安德森的美,是古希臘式的。

[魂斷威尼斯]改編自德國作家杜文·曼的同名原著,描寫了一個老年藝術家在威尼斯的度假中,愛上了一個波蘭美少年,從而爆發出超越理性的狂熱激情。

杜文·曼寫美少年,深受希臘美學影響。

「他臉色蒼白,神態幽嫻,一頭蜜色的鬃發,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張迷人的嘴。」「他的手還象孩子一般的小,袖子正好遮住了他纖弱的腕部。」「他的腋窩還沒有長毛,光滑得像一座雕像那樣,一條條藍悠悠的靜脈清晰可見,仿佛他的肌膚是用某種透明的物質做成似的。」

這樣「復活」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畫美感的形象,本來只是像杜文·曼超越了現實的某種想象。

但有了伯恩·安德森在電影中那靜默而美得讓人心驚的還原——就如某電影評論家所言:「他的電影畫面應該懸掛在盧浮宮或梵蒂岡的墻上。」

這激發了少女漫畫家們的創作靈感。

【風與木之詩】的主角吉爾貝爾,身形纖細,一頭金發,擁有著不論男女都嫉妒垂涎的天賜美貌。

也因美貌,他的人生好似一席華麗的袍,近看卻爬滿了虱子。

他被一些人喜愛——這些人愛他的美貌,更垂涎他的身體;

他也被一些人厭惡——他受到了太多來自同級生的排斥與孤立,甚至是校園霸淩;

他愛上了養大自己的叔叔,卻在對方變態式的PUA教育下,無法獲得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的依靠不同的男人而活。

當他終於能健康的戀愛,與初戀的室友一起從寄宿學校的魔爪逃出。

靈魂自由的時刻,也是吉爾貝爾面臨肉身枯萎之時。

破碎感絕絕子

【風與木之詩】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竹宮惠子以極細膩的筆觸、浪漫的抒情性描寫吉爾貝爾的人生悲歌,一如片頭片尾的吟唱詩:

「你是那搖曳我枝頭的風。聽見了嗎,那風與木之詩。」

纖細美麗、憂郁而飽受苦難的吉爾貝爾,幾乎成為當時「不能言說」的女性角色的代言人。(竹宮惠子曾在采訪中表明:彼時因不能描寫女性的性,於是轉而描寫男性。)

唯美意識流的性描寫

她/他們同樣被凝視、被挑選、被狩獵。

為愛付出一切,為美付出代價,也因性而沈淪直至最終淪陷。

漫畫這段敘事,不僅與伯恩在拍完[魂斷威尼斯]之後的人生有諸多暗喻的重合。

更以極致哀美的虐戀,啟迪了往後數年一代又一代的耽美敘事。

直至今日,它的影響仍未止息 (「笨蛋美人」人設鼻祖)。

吉爾貝爾的原型,當然是伯恩·安德森。

自此,伯恩的金發美男形象,更在一代代的耽美敘事中不斷重演。與美麗與死亡幽魂纏繞,成為二次元世界絕對的「美與哀傷」的神。

可是。

這對終其一生只想擺脫美少年符號的伯恩來說,很難說是幸事還是不幸。

可能參照 [世界第一美少年] 中日本音樂人堺正俊的話來說:

「聽起來有些誇張,但這就是他的命運。」

而自1971年兩次日本之行的近50年後,伯恩為了紀錄片拍攝,再一次來到了日本。

這次,漫畫家池田理代子,終於見到了伯恩本尊。

「【凡爾賽玫瑰】中女扮男裝的奧斯卡,完全是以伯恩為原型創作的,他就是樣板。」

「我認為在更深層次上,所有漫畫家都受他啟發,只是每個人方式不同。」

70年代後。

池田理代子花了40多年仍在繼續書寫、不斷完善奧斯卡形象;

伯恩花了40年,打碎美少年鏡面,拿回自我並與美貌和解。

二次元與三次元,在此處交叉又分野,自此走向詭妙的反方向。

伯恩很難抗拒「命運」,即使他不在場。在二次元世界,他又無處不在場。

雌雄同體

70年代,這批以「少年愛」題材聞名的女性漫畫家,革新了少女漫的主題和畫風。

往後的少年漫和青年漫,為吸引女性讀者,吸納了大量少女漫的手段和表現形式。

比如,三浦建太郎的【劍風傳奇】。

其美型反派格裏菲斯,無疑是對【風與木之詩】吉爾貝爾和【凡爾賽玫瑰】奧斯卡的一次「描摹、借用和重組」。

他們也成為日漫裏「酷兒」角色的代表

千萬人之中,唯有你一人而已

今年5月,三浦建太郎去世了。

但——「硬核漫【劍風傳奇】為何會連載在以少女漫著稱的白泉社?格裏菲斯的性向?格裏菲斯與另一主角格斯之間是愛情嗎?等」——「世界未解之謎」仍將在漫迷圈被廣為討論,不會終結。

因為,雌雄同體的人設與畫風,早已走出了少女漫範疇,還常常成為二次元作品取得成功的關鍵。

細數凡在女性受眾中廣受歡迎的作品——

如【聖鬥士星矢】、【銀河英雄傳說】;

如【機動戰士高達】和【叛逆的魯路修】;

如富堅義博的【幽遊白書】和【全職獵人】。

都將更細膩中和的美少年傾向,貫徹到底。

【機動戰士高達】夏亞;

【銀河英雄傳說】萊因哈特;

【全職獵人】酷拉皮卡。等經典金發美少年或許都直接從伯恩身上取得靈感

就像高達創作者富野由悠季曾在1998年一次采訪中表所說:女性觀眾和粉絲對高達的早期成功相當重要。

因為美型人設,加之男孩子揮灑激情與汗水持續高昂戰鬥的故事線,常能吸引女性讀者拉CP的二次創作。

比如【足球小將】【聖鬥士星矢】【機動戰士高達】等作。

都曾在同人誌舞台占據一席之地。

伯恩本人,也經常成為同人誌原型。

如古屋兎丸的【麻布十番に死す】

與崇拜美少年相似的,是崇拜櫻花——

「少男和盆栽應該永遠都不要長大。」 (by井原西鶴【男色大鑒】)

因為青春短暫易逝,所以更顯哀美珍貴。

日本二次元的美少年文化,有其古早而深刻的文化之源。

但經由70年代女性漫畫家之手改造,我們得到了一系列擁有著女性靈魂、男性身體,來抵制異性戀父權制世界的角色。

雌雄同體的幻想世界,為現實中傳統刻板的男女兩性關系開啟了一個出口。

雖然竹宮惠子不能描寫女性性關系、轉而下筆描寫男性的時刻,一定不曾想過改變時代審美這種「歷史性大事」。

時代選擇了她們,也塑造了她們。

隨著女性經濟崛起,男色時代到來。

從二次元到三次元偶像產業,雌雄同體的中性審美開始在流行文化破壁了。

傑尼斯美少年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而定義「漫畫臉」的男孩伯恩·安德森,他與美貌鬥爭一生,他的青春也在漫畫永生。

關於他的人生故事,他與日本漫畫的故事。

歡迎前往 「現在電影APP」 ,點選觀看紀錄片 [世界第一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