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有哪些現在薪資高,卻很快會衰落的行業?

2019-09-22知識

所有生產制造和依賴技術研發推動的產業都有一定的產業周期。

這是產業生命周期曲線, 產業的生命周期曲線忽略了具體的產品型號、質素、規格等差異,僅僅從整個行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幾乎所有生產制造和依賴技術研發推動的行業都不可避免的在走這樣的曲線。

對於不同的行業而言,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產業消亡,一種是從新產品逐漸成為日用品。

產業消亡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隨著儲存技術的革新,菲林唱片、磁帶、菲林已經被新產品所替代;隨著塑膠的誕生,原來的搪瓷盆、搪瓷茶缸、捆東西的紙繩、網兜也都消亡了;隨著娛樂內容的升級,原來70後80後玩的推圈、發條玩具也都成了小眾復古懷舊玩具。

還有是產品逐漸成為日用品。50年前賣空調是高科技行業,現在是普通家電生產商,GE、西門子都曾經是這一領域稱霸世界的品牌;30年前賣電腦是高科技行業,現在是普通電子產品生產商,IBM、SONY都曾經是這一領域稱霸世界的品牌;10年前蘋果推出智能電話,到今天智能電話慢慢也變成了普通電子產品,諾基亞、摩托羅拉也都是曾經在這一領域稱霸世界的品牌。

題主提到的回答主要說的是通訊業。過去二十年,是通訊業輝煌的二十年。三大營運商是和四大行相提並論的印鈔機器。但從2017年開始,中國電信移動使用者2.4億,中國移動8.8億和中國聯通2.8億的使用者數,三家營運商的使用者數總和約14億戶,超過中國的人口總數。這意味著流動互聯網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通訊業和軟件業都會進入一個長期的瓶頸期。

百度李彥宏:互聯網人口紅利沒有了,但成長動力還在

對於通訊業而言,4G時代已經能夠帶來足夠快的網絡速度。創造了一系列的線上影片、直播、互動娛樂行業套用高潮。在未來的5G時代,連線速度更快的網絡對於普通的移動使用者而言已經意義不大。中國移動今年斥資數百億招標的NB-IOT,計劃用於物聯網。但主要的場景是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路燈等簡單套用。說實話,移動花的幾百億足夠給全中國的抄表工、停車場收費老大爺發十幾年的薪金了。在器材營運周期內是否能收回投資是有很大風險的。但如果沒有這樣的招標,像華為、中興、收歸國有的諾基亞可能都發生大裁員。眾所不周知的是,在3G出現之前,華為也曾經瀕臨破產過。但隨著3G、4G大規模興建,通訊硬件廠商獲得了新生。目前,三大營運商在4G網絡建設上投入的幾千億成本尚未回收幹凈。未來計劃2020到2021年商用的5G,需要如此高速率的套用場景也只有自動駕駛等若幹細分套用。而自動駕駛還受到傳感器價格等影響,何時能商用還未可知。因此可見未來若幹年內,行業的衰落是必然的。

對於軟件行業尤其是互聯網產業而言,也是一樣的。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流動互聯網的市場就這麽大了,不會再有大增長了。以前做APP的,新增使用者很可能就是一個流動互聯網的新使用者,在使用者習慣養成期就裝了你的軟件,使用者後續的價值會很高;而未來做APP,每個新增使用者可能都是解除安裝了你競爭對手的軟件,才會安裝你的軟件,你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和難度會指數上升。現在入門網站正在慢慢變成和傳統新聞、報紙一樣的傳統行業。中小網絡遊戲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去年大熱的陰陽師,今年逐漸衰落。最近就連王者農藥也有降溫的趨勢。在交通出行上,從賣機票賣火車票,到打車軟件、到共享單車,所有出行方式都革新了;在智慧城市之後,又開始搞智慧小鎮,各種智慧社區、智慧養老的套用也逐漸趨於平淡。推進工業互聯網的GE最近股價下跌了15%,推進工業4.0的西門子裁員了9600人。當巨頭們的各項獨門絕技,慢慢變成街頭阿貓阿狗都會的技術的時候,巨頭又怎能不隕落。可見未來十年內,從事網站前端後端、APP開發的碼農們的行業收入會越來越低,越來越接近普通工作。除非你所從事的是有機會變革其他行業的人工智能和更前沿的新技術。

其實在流動互聯網行業之前,硬件設計和生成是和軟件開發差不多的薪水待遇。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硬件開發人員的薪水在逐漸像機械設計人員靠攏。而機械設計人員在幾十年前,也是高薪搶手的工種。

流動互聯網的紅利消失,就像WTO對中國的紅利消失一樣。在中國,鋼鐵、電力、冶金、水泥、紡織等眾多基礎行業本來就過剩了。石油天然氣本來也是過剩的,隨著北方煤改電煤改氣引發氣荒,可見未來幾年還會有一波建設高潮,但恐怕也就是幾年。中國十年前只有一條京津高鐵,而今天高鐵的通車裏程已經世界第一。這樣的建設速度是不能維持十年、二十年的。下圖是過去幾十年,公路總裏程、航班通航裏程和航道長度的增長速度表。(單位:萬公裏)

上圖是過去幾十年,鐵路營業裏程、電氣化鐵路裏程、高速公路裏程、國際航班、輸油管道長度的增長速度表。(單位:萬公裏)

下圖為國內主要港口的吞吐量:

對於我們國家而言,領土面積是有限的。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未來10年也許還能保持這樣的速度,但也很難保持這樣的速度持續的修建20年、30年。美國的主要核電站、油氣管道都是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修建的。修完之後,最近幾十年都沒有建造,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飽和了。我們國家透過一帶一路,可以獲得更多的工程實施專案,促進就業,但效果能有多少還需要實踐檢驗。

按照一個人的退休年齡計算,個人的職業生涯在35-42年。對於一般人而言,在職業生涯中,都會經歷至少1-2個行業低潮,甚至行業消亡。 這是很難避免的。如果你能正確決策,在行業低潮堅守陣地,也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但如果行業是會消亡的,則你的技術、經驗、人脈積累都會消失殆盡。

那麽有哪些行業,持續穩定,沒有衰落呢?在一開始講行業周期曲線的時候已經說明了,所有生產制造和依賴技術研發推動的產業都受到這樣的影響。而農業、餐飲服務業、金融服務業、醫療服務業是不受這樣的規律影響的。農業、餐飲服務薪資比較低;而金融業和醫療服務真的是百年不衰的高薪職業。是這樣嗎?

金融包含很多個細分行業。例如銀行業。工商銀行2014年營業網點17,245個,到了2017年只有16,429個。未來互聯網金融會推動所有銀行業務數碼化。VTM和虛擬銀行等技術也會逐漸替代傳統的銀行櫃台。未來幾十年裏,銀行業的從業人員會有較大數量的下降。類似的,股票交易員、期貨交易員等都有存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風險,而且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已經發生了。

同樣的還有醫生。研發AlphaGo的DeepMind,最終要實作的目標就是要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實作突破,徹底的替代門診醫生。

機器人參加執業醫師考試20分鐘內交卷 成績達中高級

當然,任何產業都有一定的技術替代率,當你使用新技術的成本高於使用人,那麽新技術再厲害,也無法替代人!互聯網搞O2O,有的賣菜,有的賣水果,結果都死掉了。因為一個核心的問題是,互聯網技術並沒有給賣菜這個產業帶來生產率的加成,最後使用的成本高於人直接賣,結果自然是無果而終。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目前搞得互聯網+,其實是在互聯網寒冬來臨之前,加入傳統經濟,以求企業軟著陸。對於房地產行業巨頭,同樣是積極轉型,搞商業地產,搞影視娛樂。

21世紀是變革的世紀。未來所有行業都可能會是衰落的行業。而人唯一能做的是,不斷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