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面對「不想改變」的人,心理咨詢師可以怎麽辦?

2021-06-03知識

在咨詢室中,總是不乏一些似乎不願改變的來訪者。或許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在身邊親友的要求下走入咨詢。又或許他們的困擾由來已久,做出改變就好像是要經歷一場外科手術,雖然能治愈病癥,但也必須經歷疼痛。

面對這些「不想改變」的人,咨詢師該怎麽辦?

來訪者對於改變的準備

對於來訪者想不想改變、對改變的準備是否成熟,咨詢師可以透過 Prochaska 和 Norcross(2010)提出的來訪者準備的5個階段來評估,這5個階段分別是:前沈思階段、沈思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

在Uni往期文章【只有20%的來訪者準備好了改變 | 來訪者準備的5個階段中】,對來訪者對於改變的準備有過詳細的介紹:

前沈思階段 :個體還沒有改變行為的意圖,盡管他們可能會思考改變或想要改變,但他們不願意做任何事來促進改變。
沈思階段 :個體會承認自己的問題,想要改變,願意采取行動而不只是停留在思考
準備階段 :行為和意圖達成一致。個體準備做出改變,開始設定目標和行動計劃,為進入下一階段做準備。
行動階段 :個體投入時間和精力來改變他們的行為,並開始解決他們的問題,關鍵是他們的努力開始被其他人認可。
維持階段 :維持和持續行為的改變超過6個月是維持階段的標誌。

改變的過程由內向外,自上而下。準備水平低的來訪者,在咨詢行程中容易產生阻抗,影響咨詢的進展和成效。

面對還沒準備好的來訪者

  • 什麽是動機式訪談?
  • 在應對準備水平很低的來訪者時,咨詢師能做的是 提升治療的意識 給予大量的安撫 、並 評估環境的影響 (Seligman & Reichenberg, 2016)。

    其中,米勒在1983年研究物質濫用的治療方法時創立了名為 動機式訪談 的療法,指的是一種 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合作性的,引導來訪者發現和加強改變動機的,以人為中心的咨詢方式

    當咨詢中出現阻抗時,咨詢師無須直接面對,而可以使用動機式訪談的相關技巧(如多問開放性問題、探討目標和價值等)創造羅傑斯式讓改變發生的條件(共情、一致性和無條件積極關註)。

    在動機式訪談的運用中,強調 三大要素 四大原則—— 三要素為動機式訪談確定了基調和風格,而四原則進一步為動機式訪談的實踐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也將介紹一些實踐中可以使用的咨詢技巧,幫助大家更好地將動機式訪談的理論思想落實到實踐中。

    動機訪談之三大要素

    動機式訪談的三大要素包括 改變 (Change) 合作性 (Collaborative) 、和 引發性 (Evocative)

  • 改變(Change)
  • 首先,動機性訪談是關於改變的談話,目的是改變來訪者現狀中對其產生困擾的行為或想法。研究發現,來訪者對於改變的言論與改變的效果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在訪談中,咨詢師要引導來訪者說明、評估或解釋改變的 欲望 (我想要改變)、 能力 (我可以改變)、 原因 (改變對我很重要)及 需求 (我應該改變)。

    在此之後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討改變的執行力: 承諾 (我會做出改變)、 啟用 (我已經準備好進行改變)、和 行動 (我在透過具體的行動做出改變)。

  • 合作性 (Collaborative)
  • 其次,動機式訪談中的咨訪關系強調合作性,以人為中心,尊重來訪者的自主性。這意味著訪談應該根植於來訪者的感受和想法,而非權威性的「給予與接受」的關系,彼此合作的內容有助於構建和諧互信的咨訪關系。但這不意味著咨詢師需要認同來訪者對於問題本質或改變的所有看法,雙方可能會對同意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彼此理解,而非誰對誰錯。

  • 引發性(Evocative)
  • 最後,動機式訪談的目的是引發和加強來訪者進行改變的動機,從而為改變投入更多實質的行為。相比於觀點的輸出,引發出來訪者對改變的動機與決策會產生更持久的進步。改變的力量源於來訪者自身,這既是對來訪者自主性的尊重,也同時在引導來訪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動機訪談之四大原則

    動機式訪談的四大原則包括 表達共情 (express empathy)、 促進自我效能感 (support self-efficacy)、 應對抵抗 (roll with resistance)、和 呈現矛盾 (develop discrepancy):

  • 表達共情
  • 共情需要咨詢師從來訪者的立場、想法、情感出發,理解來訪者的世界。反過來,共情也可以讓來訪者產生信任感,更深層地分享自身經歷。

  • 促進自我效能感
  • 動機式訪談相信來訪者本身具有進行改變的能力,因此需要咨詢師令來訪者有更強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我是可以做出改變的。來訪者經常會因為以往不成功的改變經歷而對自己產生懷疑、喪失信心。咨詢師需要對於來訪者的進步、能力的增強進行積極的肯定。

  • 應對抵抗
  • 當來訪者感到自由和自主性被侵犯時,可能會對咨詢師和治療產生抵抗情緒。在動機式訪談中,為了避免抵抗情緒,咨詢師不會站在與來訪者對抗的立場;而當抵抗情緒出現時,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不是在「摔角」,而是在「共舞」。咨詢師進行咨詢的核心仍是讓來訪者自己發現問題、解釋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 呈現矛盾
  • 動機源於矛盾——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動機式訪談中,咨詢師要幫助來訪者認識到其生活現狀是如何阻礙他們實作理想狀態和個體目標的。矛盾的呈現和分析有利於增強進行改變的動機。

    動機訪談之六個談話技巧

    在四大原則的指導之下,動機式訪談的實踐中還有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運用 (節選自美國馬塞諸塞州立大學釋出的【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Definition Principles and Approach】):

    1. 問引發性問題 :多問開放性問題,這種問題需要來訪者詳細的解釋和深層的思考,可以幫助來訪者發現改變的原因和可能性。
    2. 探討關於改變的不同可能性 :問問來訪者,改變對他們有什麽好處和壞處?保持不變又有什麽好處和壞處呢?
    3. 適當追問細節和例子 :當有關改變的談話發生時,盡量和來訪者多聊一些細節。「能不能再多和我講一講剛才說的事情?」 「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時什麽時候?」
    4. 向後看 :問問來訪者,在(需要改變的)這個行為出現之前,他的情況有什麽不同?是不是比現在好?
    5. 向前看 :問問來訪者,如果保持現狀,未來會是什麽樣子?試一試問這個問題:「如果你在改變這個問題行為上得到了100%的成功,困擾你的問題全都解決了,你的生活會發生什麽不同?5年後,你的人生又會是什麽樣?」
    6. 探索目標和價值 :和來訪者討論對他來說中最重要的一些價值觀是什麽,他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什麽樣的?然後再問問,當下的這個行為是否和他們的價值觀相符?繼續這個行為能對追求他們理想的人生有幫助嗎?

    人本主義理論相信,每一位來訪者都是有力量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們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電影【時時刻刻】中,深受精神疾病困擾的伍爾芙對想要讓她遠離城市喧囂的丈夫說:

    你永遠無法透過逃避人生來找到平靜 。」

    改變的最終決定權始終在來訪者手中,而咨詢師能做的便是幫他們找回自己的力量,叫醒他們內心的勇敢者。

    參考文獻與資料: 1.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Definition Principles Approach. University of Massachussets 2.Miller & Rollnick(2013). 動機式訪談法:幫助人們改變. (郭道寰,王韶宇,江嘉偉譯).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3.Seligman & Reichenberg (2016). 如何選擇有效的心理療法. (項錦晶,張麗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簡單心理Uni」心理咨詢師的終身成長學院。匯聚海內外名師,針對不同階段的心理咨詢學習者,提供音訊、影片、直播、長程訓練專案等多種培訓課程,專業針對性強,體系化程度高。目前已有30萬+人參與學習。

    這裏有100+門課程等你來開啟喲,課程學習戳 → @簡單心理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