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醫生職稱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醫生的水平?

2013-11-28知識

多大程度不好量化,主任醫師當然不是必然比副主任醫師高明。

臨床序列 的職稱,初級職稱叫做 住院醫師 ,中級職稱叫做 主治醫師 ,高級職稱叫做 主任醫師 。高級職稱裏又分正高和副高,就是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

教授副教授屬於 教學序列 的職稱,另外還有 科研序列 的職稱,比如研究員副研究員之類的。

通常醫院裏就是臨床序列職稱,但在大學的附屬醫院中,因為承擔了大學的教學任務,所以有的醫生也獲得了教學序列職稱,甚至有人還獲得了科研序列職稱。


如果你只是去看病,別的不用管,就看他的臨床水平,那麽教授不教授的無所謂,就關註他的臨床職稱就可以了。

那麽臨床職稱多大程度上反應醫生水平呢?得看醫生職稱是怎麽升上去的。

如今醫院裏醫生職稱的晉升, 臨床水平如何並不重要, 最關鍵的要看你有沒有課題,有沒有論文,當然,還有一定的人際關系。就算你手術沒做過幾例,但是論文發表的夠兇猛,那麽晉升職稱總是不成問題的。而那些醉心臨床的醫生,實在懶得去搞科研,那麽你手上的活再漂亮,能晉升到副高已經算不錯了。你看微博上的急診醫生於鶯,幹了十幾年還是主治。她辭職後說,不和醫院晉升機制玩了,她承認玩不過人家。

本來晉升還有年資限制,不過,隨著醫生學歷門檻的提高,年資不是問題了。現在博士畢業,半年可以晉升主治醫師,再過五年可以晉升副高。這麽說吧,放眼全中國所有醫學院,哪個醫學院的博士,畢業半年就能勝任臨床主治醫師工作的?是不是勝任先甭管他,先晉升了職稱再說!內科系統也就罷了,理論知識過硬也還說得過去。外科系統可是要動手開刀的,半年時間,能做幾例主刀啊?可別以為博士生在學校裏都學會了,現在高校博士畢業是有論文門檻的,你文章發不出來怎麽畢業,要發文章哪有那麽多時間在臨床開刀?所以,工作中低學歷高年資的主治醫師,帶著高學歷副高開刀的例子可不少見。


醫院裏規定的專家門診、名醫門診,其實都只是按照職稱來排的,如果你的職稱還沒有晉升好,那麽不管你臨床水平如何,有些門診也都沒資格看。曾經有位學校領導要來開刀,托院領導幫忙找個水平好的醫生,院領導開玩笑的問他,兩個醫生,一個是正高博士,論文發了很多,所以臨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醫門診」;另一個是多年的副高碩士,沒啥論文,但是整天就泡手術室那種,所以一直沒再升上去,平時是沒資格看「名醫門診」的,您看打算選哪個呀?


臨床水平是要靠長時間在臨床上摸爬滾打練出來的,而職稱的晉升,不過就是為了事業單位體制內的管理,是和待遇掛鉤的。 以目前國內醫生的晉升機制,是很難真實反應醫生的臨床業務水平的。 歐美的經驗,沒有這樣的醫生職稱,只要你經過了規範化的醫生培訓,獲得了醫師資格,那麽就可以行醫。如果再進一步獲得了專業醫生的資格(fellowship),那麽就是對你在相關領域的肯定。然後,為了保障醫生水平,國家組織定期的醫生考核,而沒有什麽正高副高這麽復雜。


當然了,醫生的臨床水平確實是有高低的,那麽怎麽了解醫生的臨床水平呢?這個確實不好回答。粗略想了下,首先,年資很重要,醫學確實是要靠經驗的。不過,也不是越老越好,別覺得找了個六十多歲的醫生看病就是逮到寶了。很多老年醫生醫療觀念更新不夠,不見得就比年輕醫生強多少。所以,我個人覺得最好的醫生年齡段應該是在35-50歲,這批少壯派接收新事物能力更強,醫療知識更新及時,同時有經驗,有精力,有想法。

另外,就外科系統而言,要想找靠譜的醫生開刀,最好不要迷信那些職稱頭銜,而是找個熟悉點兒的本院醫生打聽打聽。 而本院醫生當中,最好是聽聽麻醉醫生的評價 ,因為麻醉醫生常年駐紮在手術室裏,每個醫生的手術情況都盡收眼底,自然會有比較。所以,如果麻醉醫生們認為手術好的,那麽應該就是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