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有點長。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整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壓縮到3000字左右。之所以寫得這麽長,是想從最底層的邏輯開始梳理整個家裝經營管理的理論體系。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解釋家裝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就單一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
如果你正在做、或者打算做一家家裝公司,讀讀這篇文章,我想多少對你會有些幫助。
做家裝就像寫小說
沒做過家裝公司的人,都覺得做家裝很容易;做過家裝公司的人都知道,家裝行業其實非常難做。
做家裝就像寫小說,寫起來容易,寫好難。
新成立的家裝公司不好做
一家新成立的家裝公司,它的生命周期大概率會是這樣的:
如果你曾開過家裝公司,一定對這個過程並不陌生。
區域品牌公司也不好做
新成立的家裝公司難做,那些在區域市場(某個省內)鼎鼎大名的家裝公司,在開拓全國市場的時候,也同樣是困難重重。
自從國內家裝行業1997年誕生以來,所有試圖開拓全國市場的區域品牌家裝公司,都毫無例外地失敗了(失敗的後果,輕則導致公司產值的增長逐漸趨於停滯,重則導致整個公司的消失),以至於後來有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聲音說,家裝行業屬於服務行業,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好本地服務,不適於大範圍地全國擴張,家裝公司是做不大的(我們所謂大,是指年營收在100億元、甚至1000億元以上的營收規模)。
家裝行業為什麽這樣難做?
我們首先把所有的行業分為三大類:
任何行業的經營管理,都是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我們把這叫做商業的銷售閉環。
對於標準化產品行業來說,客戶主要是從媒體來,依靠產品來轉化和復購。
媒體主要包括兩種:傳統媒體(例如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
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因為有競爭的存在,媒體的流量成本(廣告費價格的高低)並不是媒體自己決定的,而是由所有廣告主的轉化和復購效率之和的平均值來決定(如果媒體廣告費的價格定得過高,廣告主就會流向其它媒體)。如果廣告主的產品復購效率偏低,就需要透過提高產品的毛利率來彌補復購成本的損失(例如保健品行業)。那些低於轉化和復購效率之和平均值的產品就會被市場淘汰。
到了網媒時代,流量分發越來越集中,媒體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對產品轉化和復購效率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獲客成本越高,對產品轉化和復購的要求就越高),越來越多的產品被淘汰或者淪為為媒體打工(掙紮在盈虧平衡線上)。
對於服務行業來說,客戶主要從店面來,依靠人來轉化和復購。
服務行業是靠人來提供服務的,但是個人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接待的客戶有限,成熟的服務人員又不能像產品一樣迅速批次復制,所以原則上,服務行業不適合透過媒體引流(轉化和復購效率低於產品行業)。但是僅僅透過店面引流,新客流往往有限(在一個店面前反復走動的,往往是同一撥人群),所以決定店面客流的關鍵,是復購效率。
服務行業從本質上講是一門復購生意,缺乏復購效率的服務模式,都很難成立。
家裝消費具有以下七大特點:
正是因為家裝行業這七大消費特點的存在,導致家裝行業比一般的服務行業更加難做: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家裝行業為什麽這樣難做。
不同行業生產、銷售的本質是什麽?
標準化產品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同一種產品、用同一種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比較容易。
我們可以把服務行業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產品行業,生產、銷售的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人。
因此,標準化服務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同一種人、用同一種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也相對比較容易。
個人化服務行業(例如家裝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許多種不同的人、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相對比較困難。
兩種錯誤的解決方案
為了擺脫家裝行業的銷售困境,家裝行業的從業者們想出了兩個比較普遍的辦法:
家裝行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組織形態存在:
對於設計工作室或家裝遊擊隊來說,開設社區店是可以的(實則沒有太大必要)。
對於小型家裝公司來說,開設社區店的關鍵,是如何透過管理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個我們後面會講)。
對於區域品牌公司來說,實作較大營收目標(比如6000萬元的年營收)的方式有兩個:
由於家裝行業具有交易門檻高、工地分散的特點,如果是開城市中心店,服務半徑過長,會導致服務效率的下降;如果是開社區店,管理半徑過長,會導致管理效率的下降。
這兩種效率的下降,最終都會導致營運效率的降低(行銷費率的上升)。
有人說,我能不能透過物業、房屋中介或者社區意見領袖來為社區店引流?
如果你實操過這種行銷模式就會知道,這種行銷模式實際上並不成立。
主要原因有四個:
那麽,家裝行業能不能誕生麥當勞式的(整裝)企業呢?
家裝與餐飲雖然都屬於服務行業,但是二者實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家裝消費具有低頻、大宗的特點,這就導致客戶對個人化服務的需求遠高於餐飲業,即便家裝公司成功開發了十幾款整裝產品,但是客戶到店面溝通時,仍然需要討論個人的設計需求,仍然離不開傳統家裝設計師的個人服務,這些整裝產品最終並不能被當做成品銷售出去,而是變成了廣告促銷的引流產品。
此外,家裝服務還具有交易門檻高(簽單前需要看工地、量房、設計、預算)、服務環節多、服務周期長、工地分散的特點,這就導致公司對員工服務的管理難度也遠高於餐飲業。
所以我們說,家裝行業很難誕生麥當勞式的標準化服務企業。
家裝行業究竟應該怎樣做?
那麽,家裝公司究竟應該怎樣做?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介紹一種正確分析問題的方法------家裝的邏輯(2)邏輯思維的方法。
因為正確分析問題,是做對事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