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家裝的邏輯(1)家裝行業為什麽這樣難做?

2021-12-29知識

這篇文章有點長。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整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壓縮到3000字左右。之所以寫得這麽長,是想從最底層的邏輯開始梳理整個家裝經營管理的理論體系。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解釋家裝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就單一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

如果你正在做、或者打算做一家家裝公司,讀讀這篇文章,我想多少對你會有些幫助。

做家裝就像寫小說

沒做過家裝公司的人,都覺得做家裝很容易;做過家裝公司的人都知道,家裝行業其實非常難做。

做家裝就像寫小說,寫起來容易,寫好難。

新成立的家裝公司不好做

一家新成立的家裝公司,它的生命周期大概率會是這樣的:

  • 產值暴漲階段(開業後的0-3個月):由於開業時行銷投入充足,促銷力度較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比較高,導致開業時的產值虛高(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由於缺乏行銷投入,產值一上來就進入低迷階段)。
  • 產值暴跌階段(開業後的3-6個月):由於行銷費率偏高(行銷費率偏高是行銷效率低下的表現),行銷投入難以為繼,產值開始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 產值低迷階段(開業後的6-9個月):產值暴跌導致員工收入下降,員工收入下降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整個公司開始陷入持續低迷的階段,開業時的現金儲備開始快速流失。
  • 拖欠工程款階段(開業後的9-12個月):隨著年關臨近(如果開業是在上一年年底或者當年年初),積壓的大量應付工程款無法按時支付,只能與工長協商年前支付一小部份,剩余大部份等年後產值上來再支付,這是公司患病的開始,也是拯救公司最後的機會。
  • 毛利暴跌階段(開業後的12-15個月):第二年開年伊始,公司現金流更加緊張,為了增加現金流,開始大幅降低毛利率,這是公司病情加重的訊號。
  • 削減行銷投入階段(開業後的15-18個月):瘋狂降低毛利率,並不能徹底改變公司的困境,隨著現金流的進一步緊張,不得不開始削減行銷投入,這是公司病危的征兆,到了這個階段,公司基本也就沒救了。
  • 拖欠員工薪金階段(開業後的18-21個月):資金鏈斷裂,開始拖欠員工薪金,到了這個階段,公司實際上已經進入彌留狀態,可以盡早安排後事了(啟動危機處理預案,詳見我們第五章:財務的邏輯一章)。
  • 如果你曾開過家裝公司,一定對這個過程並不陌生。

    區域品牌公司也不好做

    新成立的家裝公司難做,那些在區域市場(某個省內)鼎鼎大名的家裝公司,在開拓全國市場的時候,也同樣是困難重重。

    自從國內家裝行業1997年誕生以來,所有試圖開拓全國市場的區域品牌家裝公司,都毫無例外地失敗了(失敗的後果,輕則導致公司產值的增長逐漸趨於停滯,重則導致整個公司的消失),以至於後來有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聲音說,家裝行業屬於服務行業,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好本地服務,不適於大範圍地全國擴張,家裝公司是做不大的(我們所謂大,是指年營收在100億元、甚至1000億元以上的營收規模)。

    家裝行業為什麽這樣難做?

    我們首先把所有的行業分為三大類:

  • 標準化產品行業(銷售的產品都是一樣的,例如電視、手機)
  • 標準化服務行業(銷售的服務都是一樣的,例如餐飲、足浴)
  • 個人化服務行業(銷售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家裝)
  • 任何行業的經營管理,都是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 客戶從哪裏來?
  • 客戶如何轉化?
  • 客戶願不願意重復購買?
  • 我們把這叫做商業的銷售閉環。

    對於標準化產品行業來說,客戶主要是從媒體來,依靠產品來轉化和復購。

    媒體主要包括兩種:傳統媒體(例如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

    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因為有競爭的存在,媒體的流量成本(廣告費價格的高低)並不是媒體自己決定的,而是由所有廣告主的轉化和復購效率之和的平均值來決定(如果媒體廣告費的價格定得過高,廣告主就會流向其它媒體)。如果廣告主的產品復購效率偏低,就需要透過提高產品的毛利率來彌補復購成本的損失(例如保健品行業)。那些低於轉化和復購效率之和平均值的產品就會被市場淘汰。

    到了網媒時代,流量分發越來越集中,媒體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對產品轉化和復購效率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獲客成本越高,對產品轉化和復購的要求就越高),越來越多的產品被淘汰或者淪為為媒體打工(掙紮在盈虧平衡線上)。

    對於服務行業來說,客戶主要從店面來,依靠人來轉化和復購。

    服務行業是靠人來提供服務的,但是個人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接待的客戶有限,成熟的服務人員又不能像產品一樣迅速批次復制,所以原則上,服務行業不適合透過媒體引流(轉化和復購效率低於產品行業)。但是僅僅透過店面引流,新客流往往有限(在一個店面前反復走動的,往往是同一撥人群),所以決定店面客流的關鍵,是復購效率。

    服務行業從本質上講是一門復購生意,缺乏復購效率的服務模式,都很難成立。

    家裝消費具有以下七大特點:

  • 低頻:平均每十年以上裝修一次
  • 大宗:平均單量在10萬以上
  • 個人化需求強烈:每家的設計要求不一樣
  • 交易門檻高:交易前需要長時間討論設計方案和預算
  • 施工環節多:包括硬裝、主材、軟裝等幾十類產品的交易和協調
  • 施工周期長:平均施工周期在60天以上
  • 工地分散:分布在市內各個角落
  • 正是因為家裝行業這七大消費特點的存在,導致家裝行業比一般的服務行業更加難做:

  • 低頻(店面客流少,單純的家裝店面、尤其是那些動輒幾千平米的大店,如果不打廣告,就難以生存;如果打廣告,偏低的轉化和復購效率,又會導致行銷費率偏高,行銷投入難以為繼)
  • 大宗(理性消費,轉化難)
  • 個人化需求強烈(需要一對一的設計和預算,轉化難)
  • 交易門檻高(交易前需要長時間討論設計方案和預算,轉化難)
  • 施工環節多(不易管理,客戶滿意度低,復購難)
  • 施工周期長(不易管理,客戶滿意度低,復購難)
  • 工地分散(不易管理,客戶滿意度低,復購難)
  •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家裝行業為什麽這樣難做。

    不同行業生產、銷售的本質是什麽?

    標準化產品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同一種產品、用同一種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比較容易。

    我們可以把服務行業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產品行業,生產、銷售的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人。

    因此,標準化服務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同一種人、用同一種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也相對比較容易。

    個人化服務行業(例如家裝行業)實際上是在生產許多種不同的人、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轉化和復購,所以它的經營管理相對比較困難。

    兩種錯誤的解決方案

    為了擺脫家裝行業的銷售困境,家裝行業的從業者們想出了兩個比較普遍的辦法:

  • 第一種辦法是開設社區店(解決獲客問題)
  • 第二種辦法是希望將家裝行業從個人化服務變為標準化服務(即整裝產品的開發)(解決轉化和復購問題)
  • 家裝行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組織形態存在:

  • 區域品牌公司: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具有二級以上管理結構(總公司、分公司)、且公司老板不親自提供具體服務(設計或施工)的組織形態
  • 小型家裝公司: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內、只具有一級管理結構(公司)、且公司老板不親自提供具體服務(設計或施工)的組織形態
  • 設計工作室或家裝遊擊隊: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內、只具有一級管理結構(工作室)、且公司老板親自提供具體服務(設計或施工)的組織形態
  • 對於設計工作室或家裝遊擊隊來說,開設社區店是可以的(實則沒有太大必要)。

    對於小型家裝公司來說,開設社區店的關鍵,是如何透過管理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個我們後面會講)。

    對於區域品牌公司來說,實作較大營收目標(比如6000萬元的年營收)的方式有兩個:

  • (1)開設一間1000㎡的城市中心店覆蓋全城服務
  • (2))開設十間100㎡的社區店覆蓋全城服務
  • 由於家裝行業具有交易門檻高、工地分散的特點,如果是開城市中心店,服務半徑過長,會導致服務效率的下降;如果是開社區店,管理半徑過長,會導致管理效率的下降。

    這兩種效率的下降,最終都會導致營運效率的降低(行銷費率的上升)。

    有人說,我能不能透過物業、房屋中介或者社區意見領袖來為社區店引流?

    如果你實操過這種行銷模式就會知道,這種行銷模式實際上並不成立。

    主要原因有四個:

  • 一是物業、中介、社區意見領袖自身的工作與家裝並不匹配,無法積極配合、滿足家裝公司的客戶需求
  • 二是低頻的消費很難推介
  • 三是家裝行業的轉化率偏低,這種企業外部的合作無法形成有效的黏性
  • 四是最關鍵一條,這種模式同樣無法解決社區店管理效率下降的問題
  • 那麽,家裝行業能不能誕生麥當勞式的(整裝)企業呢?

    家裝與餐飲雖然都屬於服務行業,但是二者實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家裝消費具有低頻、大宗的特點,這就導致客戶對個人化服務的需求遠高於餐飲業,即便家裝公司成功開發了十幾款整裝產品,但是客戶到店面溝通時,仍然需要討論個人的設計需求,仍然離不開傳統家裝設計師的個人服務,這些整裝產品最終並不能被當做成品銷售出去,而是變成了廣告促銷的引流產品。

    此外,家裝服務還具有交易門檻高(簽單前需要看工地、量房、設計、預算)、服務環節多、服務周期長、工地分散的特點,這就導致公司對員工服務的管理難度也遠高於餐飲業。

    所以我們說,家裝行業很難誕生麥當勞式的標準化服務企業。

    家裝行業究竟應該怎樣做?

    那麽,家裝公司究竟應該怎樣做?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介紹一種正確分析問題的方法------家裝的邏輯(2)邏輯思維的方法。

    因為正確分析問題,是做對事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