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計劃寫一部有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教程:
裏面我會從各種角度告訴你為什麽選擇流形,以及為什麽也可以「不用流形」.翻閱史料可以看出,Einstein 本人想把閔氏度規 \bm\eta 換成可以描述重力的度規 \bm g 時,心列根本就沒打算把 \mathbf R^n 換成別的背景.他甚至都沒認真考慮過時空連續統這個事.「時空的拓撲不由方程式先驗決定」是花了若幹年份才終於澄清的基本事實.Einstein 並不需要真正地懂整體拓撲學下的微分幾何,局部座標就夠用.任何物理理論背後的真正結構都是系統的對稱性.從這一角度來看,它與數學工具的關系更像是邂逅.基於這一點,我們才說廣相有了流形會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