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來訪者缺乏面對實際問題和改變的動力,怎麽處理?

2021-06-09知識

由於在醫院工作,我和我團隊中的心理師,常常會遇到這樣一類個案。他們是在醫生建議或家人要求下來心理咨詢。不同於那些主動求助的來訪者,他們顯得非常「佛系」,他們不認為自己有什麽問題,也不會迫切尋找答案或改變之道,來到咨詢室更像是配合完成任務,心理工作行程也粘滯遲緩、步履蹣跚。

我在督導這類個案時,有些心理師一方面會感到很無力,同時又堅信只要持續地予以接納、理解、共情、抱持,當來訪者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自然會把內心的矛盾、沖突呈現出來,到時候就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指導或幹預工作了。但常常還沒等到這個階段出現,心理咨詢就脫落了,讓心理師感到困惑、失落。

我自己也曾有對這類個案工作的曲折經歷,走過很多彎路,也積累起豐富的臨床經驗。也從一開始只能被動地「靜待花開」,到越來越能夠準確評估心理工作階段、預測走向,積極有效地推動心理工作行程,把控節奏。因此,忍不住野人獻曝,貽笑大方。

面對會引起強烈痛苦的創傷,或是預期無法解決的困難,回避、否認和壓抑是人的本能,也是自我保護的防禦機制。

具體表現:

1. 無法記清楚過往相關經歷的細節,只留下影影綽綽的大概,來訪者在討論的過程中,也顯得情緒平淡、波瀾不驚。甚至可能完全「遺忘」。

2. 否認某些事情對自己的重大影響,認為無足輕重。或是堅稱自己已經完全克服了,沒有必要再談。

3. 表達出對自己目前生活的滿意或接納,提不出改變目標,認為心理咨詢的作用只是有個人陪自己聊聊,或是放松一下。

4. 開始頻繁的遲到、改期、甚至缺席,貶低心理咨詢的作用,或是希望和咨詢師發展其他方面的關系。

應對策略:

我們需要對來訪者內心的激烈矛盾有深刻的理解。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老實」。來訪者花費寶貴的金錢、時間,定期和心理咨詢師會談,絕不只是來閑聊的。費用支出或所占用的時間成本,對來訪者越昂貴不易,越提示內在動力的強烈。

就像我對這樣的來訪者,有時會講的一個故事:

生活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行船。有一處海域,如同著名「百慕大三角」,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海平面下實際布滿暗礁危機四伏。一位船長目睹過很多人、重要的人在這片海域觸礁沈沒,一命嗚呼;甚至ta自己也曾在這片海域遭遇海難,只是僥幸逃出生天,但一直都心有余悸。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曾在這片海域目睹過或經歷過的海難已在記憶中模糊。但每次遠航臨近這片海域,就好像撞到一面隱形的墻壁,這位船長的雙手仍會鬼使神差般,不自覺地轉舵、減速,回退或遠遠地繞過。

船上的新乘客不明就裏的問船長:咦,你怎麽不往前走了呢?為啥掉頭?為啥要偏轉航向?

船長告訴乘客前面這片海域很危險,可是船上的眾人看著風平浪靜的海面,完全無法相信ta的話,反而譏笑船長,嫌棄他軟弱無能。

因為這片海域的存在,這位船長總是不得不繞道遠行,費時費力,甚至常常因此任務失敗,而且總是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幫助。漸漸地,他不願意再出航,或是做一些只需要沿岸短途航行的小任務維持生計。久而久之,他自己都開始說服自己甘於甚至享受目前的生活狀態。

現在,這位船長正坐在我面前,他掏出隨身攜帶的酒壺,昂起頭飲了一大口,半睜著微醺的雙眼對我說道:「何必做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的生活安寧舒適,有什麽不好?」

我說:「是的,如果我是在酒吧裏偶遇你,你對我說這些話,我會微笑著點頭表達認同。」這的確是很多人生活軌跡的寫照,不啻為一種不錯的人生歸宿。

「可實際上,現在這段對話發生在我的工作室裏。你每周都橫穿整片城市,特意花錢來見我。而且你知道,我是一個以無數次協助遠航成功而聞名的大副。」我緊緊地註視著他,幽幽說道,「所以當你對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恐怕無法僅僅以微笑、點頭、認同來回應了。」

「我想,我會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拷問你的內心‘真的嗎?我尊敬的船長,你真的能被自己這些話說服嗎?’」

如果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僅僅展現出充分的理解、接納,完全沿著來訪者的談話軌域順暢地行進,就像在陪伴船長航行時完全沒有留意到航向的異常偏轉,當然會讓來訪者感到放松,他可以更順心地遠離危險。但另一方面,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斷重復,也會讓他感到無比失望。

因為心理咨詢師這樣的做法,和ta自己已經所做到的,又有什麽兩樣?

來訪者因此會懷疑咨詢師是否真的理解ta、關心ta,還是只是在例行公事般的招待ta?來訪者也常常把自己對於創傷的恐懼與回避、對於困難的無能為力,投射到咨詢師身上,認為咨詢師可能也對此害怕,難有作為。因此,反而更加堅定了ta應該遠離那片「百慕大三角海域」的信念,或自己的生活無法改變的負面預期。

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心理咨詢師雖然不應該強迫來訪者硬著頭皮直面困難,必須駛入危險海域,但我們應該堅定地向用各種方式來訪者表達出:

我深知「百慕大三角」在你內心的存在,它對你很特殊、也非常重要。我不會強迫你駛入,但我有著成功穿越它的信心和豐富經驗。我會幫助你做更充分的準備,並隨時待命,陪伴協助你揚帆駛入這片海域。這個過程的確艱辛不易,這也正是你需要我的原因。

具體有以下這些方法:

  • 矛盾呈現法(面質)
  • 矛盾可以存在在來訪者的信念和自然規律之間,也可能在ta的想法和行為之間。我們需要敏銳的發現,並適時恰當地呈現給對方。

    一位來訪者堅持否認戀愛挫敗對ta的影響,認為「感情很麻煩」,自己可以不需要親密關系也能過得很好。

    我們既可以告訴ta,人類是一族群居性動物,在感情中受到傷害後忍不住想逃離,甚至完全封閉自己。但脫離了他人的支持與陪伴,就像把樹木拔離土壤,我們會更容易感到孤獨、無助。你持久的抑郁、煩悶,很可能與你無法得到情感的滋養,內心越來越枯竭有關。

    也可以指出,你說自己根本不在乎那段感情,可是我看到正是在那次分手之後,你的生活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和ta分手後,你不斷倉促地進入一段又一段的戀愛關系又匆忙逃離,那段時間的生活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迷茫混亂。

    或者告訴ta,你說你不需要親密關系,不需要他人的陪伴和心與心的聯結。你知道嗎?心理咨詢中的雙方,本質上也是一種親密關系,一種特殊形式的心靈聯結。其實你不怎麽聽取我的建議或指導,我的家庭作業你也不太願意完成,但你依然堅持幾乎每周都來到這裏和我交流。所以當你口中信誓旦旦地說著自己不需要什麽親密關系,他人對你只能帶來煩擾,你的行動卻在更強烈地告訴著我另一個答案。

  • 隱患具象法
  • 咨詢師在和一位未成年來訪者工作,越來越意識到無法回避家庭對這位來訪者的巨大影響,提出要見ta的家長時,對方卻非常抗拒,堅稱心理咨詢是ta自己的事情,和父母無關,不需要父母摻和進來。

    我們除了和來訪者一起探討如果讓父母「摻和進來」,具體會發生什麽,由此更深刻理解ta的擔心以外,也可以向ta發問,如果我們兩個人的工作方向和父母期待的顯著不同,父母發現隨著心理咨詢工作深入,形勢反而越來越「失控」,他們會有什麽反應?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來訪者,很多父母會因此陷入強烈的不安,對心理咨詢師極度不滿,他們也有無數種方式破壞、中斷心理咨詢。——就像上次他們說你彈吉他影響學習一樣,停報了你的吉他課。如果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該怎麽應對?

    當來訪者采取否認、回避的防禦策略,即使我們深知這很可能只是「把頭埋進了沙子裏」,是一種非常幼稚和不靠譜的做法,但的確不應該直接拒絕來訪者的訴求,或批判ta的態度。我們可以借助豐富的臨床經驗,具象化推演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並和來訪者一起為可能出現的不利情形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 問題強化法
  • 當來訪者逃避了現實的挑戰和困難,進入到一種短時間內貌似風平浪靜,可以「優哉遊哉」的生活狀態,的確可能會令ta更不願意尋求改變。

    就像現在很多孩子由於在學校裏受到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挫敗後,抑郁發作而不得不休學,但即使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臨床治療,情緒狀態也平復很多,但依然無法回歸學校。每天在家裏作息時間不受約束,整日玩遊戲、看影片、網聊,家人也因為擔心再度「刺激孩子」而不得不對ta軟語溫存、小心翼翼,孩子的確容易在這樣的舒適生活中日漸沈溺,即使嘴上說著「不去上學不對」,但卻一直缺乏行動表現;甚至直接說出「現在的生活蠻好,學習成績、未來啥的都無所謂」這樣的話。

    或者對這樣的孩子,為了激發他們改變的動力,有一個方法我經常使用。我會順著他們的心思,說:「嗯,其實你每天的花費也不多,相信按照你們父母的家庭資產,結合我們政府的福利制度,你這樣的生活應該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

    「你現在是16歲,我們蘇州市目前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6歲。哇,現在這樣的日子,你還可以重復過上70年。真是太好了!不是嗎?」

    其實,一直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生活,時間久了,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無聊、乏味。但由於時間總是悄無聲息地流淌而走,在我們的拖延、蹉跎中,寶貴的青春年華在不知不覺中就一年一年倏忽而逝。比起遙不可及的「以後爸媽老了你怎麽辦?」,或不具現實可行性的「你再這樣下去,爸媽都要不管你了」,將那種空虛、貧乏的生命歷程,用一種具象化的呈現出來,會讓對方忍不住感到恐懼和不甘心。

    來訪者聽到我這麽說的時候,常常會楞一會兒,然後否認這是一個好的未來。這時我們再不失時機地和來訪者討論ta理想的生活是什麽樣子,具體勾勒出ta的渴望、目標和擔心,以及如何幫助ta克服原來阻擋ta的障礙,利用和發掘ta的優勢,達成他的理想。

  • 沖突制造法
  • 未成年人休學在家期間的上述這種情況,僅僅只是透過言語上激發,有時依然效果不足。我們有時需要聯合家長,透過對孩子現實生活方面有步驟、有技巧的限制和約束,「制造」出恰當量級的沖突,迫使孩子一步步改變。

    這方面的工作比較復雜,我想之後專門寫一篇文章來總結闡述。

    總之,心理咨詢師不能總是扮演做來訪者眼中的「好人」,心理咨詢的目的也不只是讓來訪者在咨詢室內感到舒服、放松。我們要能夠看到來訪者否認、回避包裹中的激烈沖突,深刻感受他們內心平靜海面下的暗潮洶湧。

    當然,心理咨詢師什麽時候該做「壞人」,「壞」到什麽程度,能把來訪者刺痛到忍不住爬起來,但又不會痛到逃之夭夭,的確是需要勇氣、智慧、經驗的海量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