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間接稅為何在募集財政收入方面有優勢?相比於直接稅而言?

2019-12-09知識

直接稅在制度上的牽動作用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間接稅是企業在負擔。企業以及行業,其實是作為一個站在員工集體前邊納稅代表。無論間接稅多復雜,最終體現於薪金和物價,國家更好掌控稅收博弈的水平。所以,基層組織和執法人員,沒有那麽大的壓力。而如果收了直接稅,稅費的上漲都是攤在明面上的,其實民意牽動就特別大了。就像間接稅漲稅,民眾感覺不敏感,只會覺得物價漲了。國家調控物價,手段之一就是管控稅率。但如果是直接稅,就會和電費一樣,直接牽動民眾對公共政策的意見。漲的多,漲幅大,都會有政治影響。如果不漲,就像今年一樣,企業那邊生產又會出問題,其實政策靈活性降低了。所以,如果以直接稅為主的話,必然意味著,人民代表制度,議席制度,聽證制度,基層民主,必須落得更實。因為間接稅的民間稅收博弈代表,其實是企業,圍繞的是物價。而直接稅的民間稅收博弈方,就是民眾本身,而合理博弈下,肯定會形成民意代表,對基層政治要求更高,但企業就釋放了一定的精力和成本空間...

兩千年的農業稅時代,最後都會形成士族門閥,地方郡望,鄉賢縉紳等強勢時可隱匿戶口的強大階層...它們首先就是莊園主,就是稅收博弈的民間代表。稅收形式,和國體的關聯是很高的。直接稅,代表的就是政權與民眾的稅收博弈。所以你看西方,它那套政治制度,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一會兒高保障高稅收,一會兒高自由度低稅收,其實和他們的稅收制度也是匹配的。中國呢?讓不再受制於間接稅的企業家,和本身就是吃財政的人去代表?還是產生自下而上的代表?其實面對負稅人好就好在,集中制的國家可以直接對物價和民生指標下手,制定企業政策來調整稅率。企業就是稅收博弈的民間代表,把企業和民眾綁在一起了。而面對納稅人,國家反而成了與民間代表的博弈方...西方那套可以這麽搞,因為他們的流水總統和流水內閣就是出來唱白臉搞博弈的,它們不是集中制,而是議席制。

某教授說,無代表不納稅。其實反過來說,納稅(而非負稅)會催生出代表。負稅可以無代表,因為負稅的代表就是企業本身,國家需要聚焦於管控企業政策。而直接稅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確權,權責對應,實際上是私有產權再進一步的制度配套。現階段來看,中國稅制轉型暫時還不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