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史上最強賭徒天團登場:區區兩百人起兵,數日摧毀一個龐大王朝

2024-12-11心靈

南朝的北伐(20)

主筆:朱暉(閑樂生)

公元403年十二月,東晉權臣桓玄在清洗了東晉宗室實權派與北府老將之後,終於篡晉自立,建立了所謂「楚朝」,史稱桓楚。然而桓楚建立了還不到兩個月,北府少壯派將領劉裕就決定與老友何無忌返回北府兵總部京口起兵倒桓,光復晉朝江山。

其實桓玄對劉裕的防範還是很完備的,北府兵已被打散配給諸桓,大多駐紮在建康,而從後面的發展來看,京口鎮將桓修手裏的兵極大概率是劉裕指揮不動的荊州兵。總之,劉裕現在手裏頭並沒有現成的軍隊可用,他必須另起爐竈。好在,劉裕與何無忌家族在京口紮根數十年,有京口有很多親朋故舊可用,只要認真準備,搞定桓修、控制北府的問題不大。

但劉裕等人商量後認為,與京口一江之隔的青州廣陵與建康西面的豫州歷陽兩大軍府也得同時奪取才好,否則京口腹背受敵,恐怕很難打到建康去。另外占據歷陽,也可以堵住上遊的荊州軍主力與桓玄溯江逃歸之路。

廣陵本是北府老帥劉牢之女婿高雅之的地盤,高雅之北逃之後,桓玄派了桓修的弟弟桓弘擔任青州刺史,主持江北廣陵軍務。歷陽號稱西府,當然也很重要,桓玄派了心腹刁逵擔任豫州刺史掌管此處。好在,劉裕在歷陽豫州軍府與廣陵青州軍府裏也有人,完全可以一同起事。

劉裕在歷陽的人叫諸葛長民,時任豫州刺史刁逵的左軍府參軍。諸葛長民所在的瑯琊諸葛氏乃中古名族,三國時出過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等大人物,東晉初年名臣諸葛恢(諸葛誕之孫)也是出自瑯琊諸葛氏。諸葛長民是不是諸葛恢之後已無從查緝,但他肯定與北府舊將諸葛侃有關系。公元377年,謝玄在京口重建北府兵,所招募的第一批北府將中除了彭城劉牢之、樂安高衡、東海何謙、東平劉軌、晉陵孫無終,還有就有瑯琊諸葛侃。諸葛長民應是諸葛侃的子侄輩,作為北府二代,他與劉裕、何無忌也是老相識了。

諸葛長民這個人文武雙全,頗有一些才幹,而且還寫的一手好行草,但他有個缺點,就是貪愛錢財,而刁逵這人也貪財,大概諸葛長民貪汙貪到刁逵頭上了,所以被刁逵免了官。諸葛長民懷恨在心,所以決定加入劉裕反楚集團,即日潛回歷陽聯絡舊部,準備殺掉刁逵,起兵舉義。

劉裕在廣陵的人則更可靠,就是他的親小弟劉道規。劉道規比劉裕小七歲,這年才35歲,他少倜儻有大誌,深得劉裕器重。劉道規此時剛好就在青州刺史桓弘手下任職,職務和劉裕一樣,也是中兵參軍,加五品寧遠將軍。

另外,桓弘的青州主簿孟昶世代僑居京口,也是劉裕的舊相識。孟昶出身平昌孟氏,其父孟馥官至中護軍,履職武事,體現其家族尚武之特征,但他們父子又附庸風雅,頗有一些文才。另外孟昶也是一個大帥哥,據【南史·謝靈運傳】記載,孟昶與弟弟孟顗「並美風姿,時人謂之雙珠」。

不過,孟昶曾為劉牢之主簿,劉牢之背叛桓玄,下場悲慘,故北府兵被打散後孟昶雖被分配給了桓弘,但心中仍頗為不安,好在他的好友名士羊孚正擔任桓玄的記室參軍(註1),孟昶遂請托羊孚在桓玄面前美言(註2)。於是,桓玄抽出時間面試了孟昶一下,隨即打算提拔孟昶做尚書郎。尚書郎位居六品,晉時常為高門士族起家之選,東晉以後雖「官資小減」,但無論如何也是朝廷要職(註3)。孟昶從不入流的州主簿升至六品中央要職,這也算超擢了。可眼看就要任命了,桓玄忍不住又向自己的刑獄參軍同時也是孟昶的同鄉劉邁咨詢了一下:「素士中得一尚書郎,卿與其州裏,寧相識否?」劉邁一向不喜歡孟昶,遂答道:「臣在京口,不聞昶有異能,唯聞其父子二人每日更相贈詩唱和。」桓玄一笑之下放棄了此念。孟昶見仕途無望,便決定與劉裕、劉道規兄弟同謀。孟昶一向認為,草間當有英雄起,英雄有誰,正當劉裕耳!

孟昶的妻子周氏,此時正在家中哺育幼子,她家中豪富,得知丈夫欲舉大事之後,便把錢財都交給孟昶支配,讓他購買軍資器械,並表示即使孟昶造反失敗,她也會在奚官(犯罪者從坐家屬所在之官奴機構)中照顧公公婆婆,錢不夠的話就算把她孩子賣掉都行,她甚至還號召她妹妹也傾其家中絲物,為軍士縫制袍服(註4)。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賭徒的妻子,賭性更強!

此外,劉邁的弟弟沛郡人劉毅,從前做過輔國將軍劉敬宣的參軍,後來自己也做到了三品輔國將軍,但桓玄篡位後,劉毅作為逆黨劉敬宣的故吏,估計被降職了,如今正在桓弘手下擔任中兵參軍屬,也就是劉道規的副手。劉毅少有大誌,在京口群雄中也算是一號領袖級的人物,論才望可能僅在劉裕之下,何無忌覺得此人也可以爭取一下,於是來到他家,用言語試探他:「桓氏強盛,其可圖乎?」劉毅答道:「天下自有強弱;茍為失道,雖強易弱,正患事主難得耳。」何無忌道:「天下草澤之中非無英雄也。」劉毅道:「所見唯有劉下邳(劉裕先領下邳太守)。」這一下何無忌就明白了,於是把他也拉到了密謀團體中。劉毅的任務,就是與劉道規、孟昶一起幹掉桓弘,襲取廣陵。

劉毅既然加入了,劉毅的哥哥劉邁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他是桓玄的親信,所掌握的情報最準確,那麽他就負責主持建康造反小隊,聯絡王元德、王仲德兄弟以及振威將軍童厚之、河內太守辛扈興一同在建康起事,刺殺桓玄,內外呼應,則大事可成也!

當然,這些安排再重要,也比不上奪取京口重要。刁逵的弟弟刁弘正是桓修撫軍大將軍府的司馬,執掌京口兵權,是劉裕起事最大的障礙。

如所周知,劉裕在京口中威望巨大,當地頗有一些賦閑在家的軍官願意隨他起兵。其中的重要人物有:

桓修的另一位參軍長流參軍(掌捕捉盜賊及審理處罰)檀憑之以及他的五個侄子。檀憑之與劉裕素來交好,兩人曾多次一同領軍平定天師道之亂。檀憑之跟著劉裕混了不少戰功,一路升到東莞太守,加五品寧遠將軍,論職位,在整個密謀集團中僅次於劉裕。他聽到劉裕召喚,便以父母之喪借故到京口與劉裕會合,與其合謀。

桓修手下的兗州主簿魏詠之。魏詠之是兗州任城流民後代,世居京口,此人跟青州主簿孟昶一樣,都是懷才不遇的寒門讀書人。更糟糕的是,魏詠之天生就是兔唇,雖經荊州刺史殷仲堪幫忙找了醫生給他做了整形手術,但以當時的技術肯定不完善。後來魏詠之作為兗州主簿拜見桓玄,桓玄竟對他的容貌嗤之以鼻,說他氣質猥瑣成不了大器,末了連差事都不給他派就把他打發走了。桓玄殺了魏詠之的恩人殷仲堪,又如此侮辱魏詠之,此仇此恨,魏詠之一定要報。

劉毅的堂弟劉藩,能力也很強,但他的情況在史書中記載的不是很清楚。我們只知道,在義軍之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劉裕、檀憑之、劉毅、何無忌、劉道規、孟昶、諸葛長民和魏詠之,而檀憑之、魏詠之又早逝,所以劉藩可以說是該集團第七號人物。

第八號人物則是劉裕建武將軍府的司馬孟懷玉。孟懷玉是也是孟昶的族弟,多年來一直隨劉裕平定天師道之亂,可以是劉裕的心腹。

劉裕建武將軍府的參軍向彌。向彌也是世代僑居的京口的北方流民,他與劉裕同齡,都是生於公元363年,二人年少時就是好友,後來也是一同加入的北府軍,可以說是劉裕心腹中的心腹。

此外,劉裕的二弟劉道憐與妻弟臧熹也參與到這個密謀集團之中。

據【宋書·武帝上】記載,這個密謀集團的核心人物總共有二十七人,除了以上幾位大佬之外,其他人也大多是僑居京口的低等士族,包括魏詠之的弟弟魏順之、欣之,孟懷玉的弟弟孟龍符,河內管義之,陳留周安穆,臨淮劉蔚,劉蔚堂弟珪之、寶符、侄子穆生,臨淮童茂宗,彭城劉鐘,陳郡周道民,漁陽田演,譙國範清等。這27個人組成的復仇者聯盟,在歷史上有個名稱叫做「建義諸將」或「建義功臣集團」。

除了27人核心集團,京口還有「願從者」百余人,廣陵城還有「壯士」五六十人,共272人,再加上歷陽、建康城裏的內應,加起來一共282人(按【宋書·武帝紀】所載劉裕「乞正封賞」奏書)。這兩百多位好漢,就是劉裕目前能拿出手的全部兵力。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他們的風險偏好就是要比別人要高。劉裕這兩百多人大多是低階士族與北府將門出身,他們並沒有落到陳勝吳廣、綠林赤眉那種非反不可的境地,但就這區區兩百人,居然就想掀翻百年門閥政治的壓制,摧毀一個龐大王朝的統治?這無論怎麽推演都感覺是必死的結局。但這兩百多人卻人人都覺得可以賭一把,而且勝算很大。因為他們的帶頭大哥劉裕可是一個人就敢沖數千人,幾百人就敢沖幾萬人的超級猛男!有他在,一切沒問題!再說了,北府可是咱們的老窩,怕甚麽!失敗了那才是叛亂,成功了叫革命,叫舉義!!懂嗎?

註1:記室參軍與主簿都是為主官執掌文書的。但記室參軍所處理的文書和事務具有一定的機密性和重要性;而主簿則更多地涉及日常的文書和行政管理工作,職位相對較低(參軍為七品,主簿不入流),工作內容更為瑣碎和具體。軍府參軍之中,以記室參軍最為清官,因此,從其他曹轉任記室屬於榮遷。如果說咨議參軍猶如中央的侍中,那麽記室參軍則猶如中書監、令。

註2:【世說新語·文學篇】:「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雲:‘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蕰。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見箋,馳喚前,雲:‘子道,子道,來何遲?’即用為記室參軍。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雲:「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註3:【通典·職官典】:「晉尚書郎,選極清美,號為大臣之副。……自過江之後,官資小減。」這大概是因為高門甲族子弟嫌憎其工作忙。當然,尚書郎之中主管人事工作的吏部郎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爭著當。如【晉書·王國寶傳】記載王國寶將被任命為尚書郎時,他卻「以中興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為余曹郎,甚怨望,固辭不拜」。吏部郎的官品也比尚書台其他諸曹郎要高,按【唐六典】卷二:「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諸曹郎。魏晉來晉(宋齊?)吏部郎品第五,諸曹郎品第六。」

註4:詳見【晉書·列女傳】。當時孟昶表示:「劉邁毀我於桓公,使我一生淪陷,我決當作賊。卿幸早離絕,脫得富貴,相迎不晚也。」周氏卻說:「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謀,豈婦人所能諫!事之不成,當於奚官中奉養大家(婆婆),義無歸誌也。」並在拿出全部資財時指著懷中孩兒說:「此而可賣,亦當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