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各大奶茶店紛紛開啟24小時營業制,主流茶飲品牌包括喜茶、霸王茶姬、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滬上阿姨都在其列。夜間消費在前兩年各類夜市、地攤盛行的時候爆發過一陣,如今,再度火遍整個消費市場。
除了奶茶店,一些餐廳也陸續加入「24小時營業」陣營。
如小龍坎旗艦店一直主打24小時營業;巴奴火鍋在今年7月份也宣布24小時試營業;甚至一些連鎖快餐品牌,老鄉雞、遇見小面、超意興……這些原本在白日活躍的品牌都開始24小時營業。
就連一些書店、咖啡館、便利店、洗浴中心皆在夜間經濟中等待爆發,社交平台上甚至還火過一段時間的夜校,2024年以來,小紅書上的「夜校」搜尋量同比增長980%,相關筆記評價數同比增長226%。
夜晚不睡覺的年輕人有那麽旺盛的消費需求嗎?
數據顯示,國內有60%的消費發生在夜裏,大型購物中心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占比超過全天的二分之一,這一占比到了90、00後這一代還在繼續上升。今年餓了麽與美團的數據也顯示,奶茶在深夜的需求不可小覷。
時至今日,總也等不來爆發的消費市場不想再放棄任何一次復蘇的機會,哪怕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大不如前,也要24小時待命般守在其錢包邊上。
「夜間生意」好做嗎?
在熬夜一事上,當代年輕人有著超高的發言權。調查顯示,有40.41%的年輕人幾乎每天熬夜,32.21%的年輕人經常熬夜,幾乎不熬夜的年輕人只有3.93%,從未熬過夜的人更是只有0.06%。
年輕人不睡覺的時候,或許會天然生出消費欲望,整個消費市場也需要這份欲望來點燃寒冬。
2023年一則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淘寶夜間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90%,支付寶夜間休閑生活行業營收總額同比增長25%;一些便利店在夜間的營業額甚至在全天能占比到30%。
從最近轉型24小時營業的奶茶店來看,也能窺探到一絲年輕人在夜間的消費熱情。數據顯示,古茗一家位於寧波的門店,夜間裏的訂單能帶來1000-2000元的營收。甜啦啦24小時營業測試門店,單店營業額提升了近230%。
但夜間生意真的好做嗎?恐怕不能單憑幾個數碼來論斷。畢竟這門生意如果好做,全天營業門店占比在40%以上的麥當勞就不會遇到業績低谷,一向是24小時制的便利店也不會大批次倒閉,連711的風頭都大不如前。
首先,門店延長營業時間背後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值得一提,典型的例子是奶茶店。
調查顯示,當一家奶茶店把營業時長延長到24小時,其器材成本、人工、水電費都要跟著上漲。有店主計算過,其門店在去年3到5月轉為全天經營,水電費增長了30%左右,約2100-2700元。再加上器材與人工,這對於一家加盟店而言是筆不小的成本。
此外,夜間奶茶消費基本是外賣平台下單,店家還要考慮夜間平台抽成與深夜增加的配送成本。
其次,門店24小時營業其實並不止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全天營業就意味著對一家門店的營運方式、產品結構、乃至整個供應體系發出更嚴格的要求,這也是大部份24小時營業門店都出自連鎖品牌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尋常門店而言,一旦經營時長放寬,無論是產品種類還是儲備供應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此一來,采購、人工與倉儲的成本也會跟著上升,而在餐飲成本中,原材料采購與人力本就占據大頭,前者通常占營業收入的20%至30%。
另外,隨著熬夜消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想要擠入夜間經濟的各色商家也層出不窮,且涉及的範圍花樣百出,包括夜購、夜食、夜遊、夜娛、夜秀、夜讀、夜動……不睡覺的年輕人仿佛在消費市場的鼓動下,把夜生活過得比白天還要精彩。
因此,商家在夜裏的競爭絲毫不遜色於正常經營段的白天。【阿裏巴巴「夜經濟」報告】顯示,23點到24點之間,餓了麽上的餐飲商戶有超過83%還在營業,過了24點之後仍然在營業的商戶比例超過60%。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燒烤、火鍋等餐廳門店還要面臨夜間擾民被投訴的風險。以夜生活豐富的青島為例,有一年七月,青島各大便民熱線接到有關餐飲門店深夜擾民的投訴近200條。
原本增加營業時長是為了刺激消費,拉動營業增長,但當真的到了深夜,不少商家無奈地發現,夜裏年輕人的錢遠比他們想得要難賺。
年輕人在夜裏上演「消費升級」?
當前的消費市場到處都在迎合降價狂潮。
有意思的是,相比於白日裏捂緊錢包的理性與慎重,年輕人在夜裏的消費行為卻有一點「升級」的兆頭。多年位居網紅城市之列的長沙有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在夜間外賣消費的筆單價顯著高於全天平均值,長沙夜間筆單價比全天高出近25%。
無獨有偶,便利蜂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對比一天三頓的正餐,年輕人更舍得為夜宵花錢。僅有10%的白領平均午餐費用在30元以上,而同等價位的夜宵消費者占比卻有62.5%,足足超過午餐6倍。
這是為什麽?
或許夜間經濟崛起的原因能夠恰當地解釋這一點。年輕人之所以在夜裏撐起一片大市場,其本質是當代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大多數年輕人白日困在職場裏,夜晚反而成了休閑時刻,甚至有時候夜裏還要加班。
BOSS直聘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有81%的群體表示工作中需要加班,一周加班天數在2-3天人群占比達32%;獵聘數據則顯示,42.9%的職場人日常經常加班。因此,夜間消費表面看似升級,實際上還蘊含一點「報復性」心理。
24小時營業的奶茶消費利就曾暗示過這一點。
今年餓了麽【24小時奶茶消費報告】裏就有提到,有13%的深夜訂單是送往寫字樓;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在下午4點後到次日淩晨5點的時間段裏,寫字樓、園區這類工作場所下單茶飲的訂單比例超過30%,夜間時段(22:00-04:59)占比也有9.8%。
年輕人在夜裏的消費真的在升級嗎?其實不然。
看似升級的背後實則是日常消費降級後的一次自我宣泄。曾經在消費升級的年代,年輕人為取悅自己一擲千金,彼時,四位數的球鞋、買到破產的盲盒、幾百塊的雪糕……消費市場跟著樂此不疲地創造風口。
時至今日,夜裏加班點杯奶茶、在大排檔吃口燒烤對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忙裏偷閑的解壓方式。而「解壓放松」也是年輕人喜歡夜間消費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高達59.8%,就連看上去最該催動夜間消費的「社互動動」,其占比尚只有55.3%,排在了後一位。
這也就意味著,當消費行為以釋放壓力為前提發生時,奶茶、燒烤、火鍋……一類傳統業態基本能滿足這一需求,消費市場很難再像從前一樣出現新的風口供資本消遣,夜間經濟所傳達出的消費理念明增暗降。
可以確定的是,熬夜的年輕人撐不起所謂的夜間經濟,回望整個消費市場,多少興盛於夜間的商業業態逐漸雕零,典型的例子是KTV與小酒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年-2019年國內KTV業態場所數量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三年之內KTV數量削減近一萬。另一方面,被年輕人熬夜追捧過的海倫司酒館,已從2022年的767家減少至2023年的479家,同比下降37.55%。
或許,開始加入24小時營業大軍的「奶茶店」們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沒人甘願承認而已。
年輕人已成消費市場最後的「底線」
盡管這兩年裏年輕人在消費市場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但透過現實的種種,並不難看出消費市場對年輕人始終持留戀態度。甚至在年輕人消費能力不勝從前的當下,仍然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再從這一群體身上敲出些商機。
當然,大部份年輕人的處境未必有外界描述得那麽不堪,DT商業觀察在去年出過一則調查報告,2023年大概有3成年輕人的年收入上升,同時,有近6成人比上一年的花銷增大,2024年,超過九成的Z世代參與雙11大促。
某種程度上,沈寂日久的年輕人仿佛再次有了消費欲望。天貓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24年5月份,天貓公布的88VIP會員數據中,00後開卡人數激增533%;就整體同比而言,今年雙11期間00後使用者數同比增長67%。
這大概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消費者一直「盯著」年輕人不放。而夜間經濟更是證明了年輕人在消費市場上尚有一絲影響力。盤點全國夜間消費交易額最高的幾個城市,基本全是年輕人經常活躍的地方,如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北京、成都……
然而,消費市場大有要吃盡年輕人身上一切紅利的陣仗,這會不會物極必反?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這屆年輕人即便是消費意識回升,卻也很少像從前那般任由資本「擺布」。在昔日的商業邏輯裏,一家新生品牌只要拿捏好流量,便極易在年輕群體裏出圈,當前一些頭部消費品牌在當年皆玩過這一招。
但時至今日,年輕人不樂意再為消費市場一場場刻意的狂歡買單,甚至下意識排除那些「內建」熱度的東西。鐘薛高、三頓半、虎頭局、茶顏悅色、完美日記、和府撈面、花西子……這些在2019年前後異軍突起的網紅品牌,如今紛紛趨於安靜。
今年3月份,鐘薛高宣布回到2.5元雪糕時代;往日最容易在年輕群體裏出圈的美妝系,三年關停高達18個品牌,基本都是創辦於2017~2020年的新勢力;2023年才實作扭虧為盈的奈雪的茶,2024年上半年的虧損再度達到4.38億元。
不可否認,年輕人的冷落對整個消費賽道的打擊是致命的,新一輪的造富神話仿佛於幾年前就宣告終結。
反應到資本層面或許更為直擊人心。贏商網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間,新消費品牌累計融資161起,不足上一年的一半。而在2021年,彼時還是新消費取悅年輕人的巔峰期,這個數碼則高達513起。
消費市場固然離不開年輕人,但這屆年輕人也不似從前了,起碼「敲骨吸髓」的商業遊戲很難再玩轉,即便各行各業24小時輪番上陣也不行。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