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國國際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首次釋出:近八成國外民眾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

2025-01-11心靈
調查簡介:
■本次全球調查由環球時報研究院執行。
■調查國家樣本中包括14個已開發國家和32個發展中國家,涵蓋各大洲代表性國家及所有G20國家、金磚國家、東盟國家。不含中國。
■調查物件樣本選取及問卷投放、數據回收等工作依行業規範開展。調查方式根據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宜方式,包括面對面存取(CAPI/PAPI)、電腦輔助電話調查(CATI)、大規模會員樣本庫線上調查(Online) 三種。調查物件為18-70歲的普通民眾。數據回收過程中,根據各國人口特征對樣本組構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配額限定。
■調查時間為2024年8月至11月。共獲得有效樣本數據51332份。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註,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世界如何感受中國變化?怎樣看待中國發展?如何認知中國形象?為此,環球時報社啟動了一項面向46個國家、5.1萬名民眾的問卷調查,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開展的規模最大、樣本量最多、問卷設計最全面深入的全球民意調查。
中國發展前景光明,成為各國受訪民眾共同感受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綜合國力及各項實力被國外受訪民眾普遍評價為「強」。經濟實力強獲認可比例最高,達77%;其次為科技實力(75%)和金融實力(72%)。年輕群體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更高。非洲國家、金磚國家、中東國家、發展中國家有超過七成民眾認為中國綜合國力強;該比例在東盟國家和歐洲國家超過六成,在已開發國家超過半數。
在大國國際地位排名上,分別有20%、27%、17%的國外受訪民眾將中國排在首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綜合計算排名得分居第二名。美國被排在首位的比例為47%。俄羅斯、日本、英國所獲排名得分接近,同處第三層級。有相對較多比例的受訪者將俄羅斯排在第三位,將英國和日本排在第四位。
調查發現,多數國外民眾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與發展潛能持積極看法,近八成國外民眾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九成多國外受訪民眾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近六成認同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發展中國家、中東國家和金磚國家預期中國經濟增速提升的比例超過3/4;非洲國家達85%;歐洲國家和東盟國家的該比例超過七成;已開發國家為六成多。六成國外民眾認同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向正確」。約2/3認同中國經濟前景光明、有潛力,兩成持中立態度。非洲國家(81%)對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的認同比例最高,中東國家、金磚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該比例超過七成,歐洲國家和東盟國家超過六成,已開發國家超過半數。
國外民眾對華好感度高、對中國印象好
調查問卷讓被訪者自主描繪其過去一年裏對中國的突出印象。統計發現,各國民眾使用率最高的關鍵詞包括「經濟」「技術/科技」「發展/發達」「好」「強大/強國」「先進/創新」「文化/文明」「商品/產品」「人口眾多」「中餐/美食」等。在已開發國家、歐洲國家、中東國家和東盟國家,「經濟」被提及的頻次居首;在發展中國家、非洲國家、金磚國家,「技術」被提及的頻次最高。
調查數據顯示,國外受訪民眾對中國感興趣的比例超過九成,四成民眾對中國感興趣的程度很高,包括14%的「極其感興趣」和26%的「非常感興趣」。發展中國家民眾(95%)對中國感興趣的比例高於已開發國家(86%)。在對中國的主觀情感方面,總體有63%的國外民眾表示對中國有好感,兩成持中立態度。從不同國家群組來看,非洲國家的對華好感度最高,達84%;拉美國家、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超過七成,東盟國家接近七成,中東國家超過六成;歐洲國家對華好感度接近半數,約三成持中立態度。
關於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綜合評價,近六成國外民眾對中國的整體印象評價為「好」,中立態度為三成多。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持有好印象的比例為74%、72%,對中國文化持有好印象的比例超過六成。55%的國外民眾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評價為「好」,36%持中立態度。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給七成多國外民眾留下了好印象。本次調查還列舉了10余項有代表性的中國事物,並逐一向國外民眾詢問喜愛與否。其中,長城(67%)、高鐵(65%)、熊貓(63%)、智能電話(61%)的獲喜愛比例超過六成,過境免簽(57%)、電動汽車(55%)和網絡購物(55%)的獲喜愛比例超過半數,中餐(48%)和TikTok(48%)的獲喜愛比例接近半數。數據比較發現,已開發國家民眾相對更喜歡長城、熊貓、中餐等中國傳統事物,中東國家、金磚國家和非洲國家的民眾相對更喜歡高鐵、智能電話、網購、電動汽車等中國新事物。
期待中國更多參與國際事務、貢獻更大力量
近七成(69%)國外受訪民眾期待中國未來更多參與國際事務或發揮更大作用。近九成(88%)支持中國在有關國際機構、機制或平台中主動發揮更大作用。八成多期待中國在經貿合作與教科文兩個領域作出更多國際貢獻;近3/4期待中國在國際秩序建設、維護和平穩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國外受訪民眾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率達66%,對三大全球倡議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率為七成左右。對「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兩項主張,國外民意有超過半數認同,中立態度約三成,不認同比例為個位數。
「全球南方」崛起,對世界發展變化的意義重大。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國外受訪民眾認同中國是「全球南方」一員,僅4%持相反看法。有明顯更高比例希望中國推動「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守護文明多樣性、促進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關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調查數據顯示,有明顯更高比例的國外民眾認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夥伴,幫助其提升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開拓發展機遇、加強經濟基礎建設,而非西方輿論炮製的「新殖民主義」「債務陷阱」「資源掠奪」「輸出過剩產能」等。非洲國家有超過六成民眾認同中國的積極貢獻,持負面觀點的約為一成。
關於地區熱點問題,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六成國外民眾期待中國未來更多參與中東地區事務並行揮更大作用;中東國家該比例接近3/4,超過半數表示出較高程度期待。中國呼籲巴以雙方停火和聯合國大會休戰草案均獲半數以上比例的認可、兩成多中立和極少量不認可。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期待中國參與協調的比例為46%,一成希望中國「完全不參與」。
國際民意普遍期待中美關系穩定向好
中美關系攸關兩國,牽動世界。調查發現,當前國際民意總體希望兩國關系穩定向好。數據顯示,超七成受訪民眾希望未來中美關系「趨向緩和」或「保持現狀」,僅一成多希望「趨向沖突」。在美國,也有相對多數(38%)民眾期待兩國關系「趨向緩和」,是「趨向沖突」比例(18%)的兩倍多。調查發現,過去一年,美國民眾對華好感度有所改善。
關於南海問題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超過六成東盟國家民眾支持當事國談判協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菲律賓民眾選擇該項的比例為65%。
對華友好是各國民眾普遍願望
中國已同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國外受訪民眾認為本國與中國的關系是友好的、正常的、戰略合作的,一成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數據比較發現,非洲國家大多數民眾將中國視為「戰略合作夥伴」或「友好國家」;發展中國家、東盟國家、中東國家、金磚國家的民眾將中國視為「戰略合作夥伴」「友好國家」「正常關系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歐洲國家將中國視為「友好國家」「正常關系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已開發國家將中國視為「正常關系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
關於本國與中國關系的未來變化,62%的國外民眾希望變得更好,26%希望保持不變。非洲國家希望本國與中國未來關系更好的比例超過八成;發展中國家、中東國家和金磚國家的該比例為近七成;東盟國家超過六成。95%的國外民眾歡迎中國人到訪本國,其中,旅遊最受歡迎(64%),其次為投資(50%)、工作(46%)、留學/訪學(45%)。中國最佳化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後,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未來願意來訪中國。
調查數據顯示,年輕群體對中國有更大興趣、更好印象、更高熱情、更強認同。如,40歲以下年齡組人群對中國感興趣的比例、期待中國未來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比例,均高於40歲以上年齡組5個多百分點;前組對中國有好感、對中國整體印象好、願意到訪中國、了解中國重大倡議/理念的比例,均高於後組10個百分點。(環球時報研究院 執筆:張琪、易佳)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環球時報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