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要讀歷史?
很少有人去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從古今集大成者的經歷來看,他們無一不是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的。
教員則是更加瘋狂,基本上每個歷史名人他都研究過,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也有過精妙的點評。
所以我經常說,讀歷史的人,不但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多的是人生格局上的變化。
讀史的人,容易陷入深思,久而久之會明白很多道理,大到治國平天下,小到修身齊家。
中國5000年的歷史,千古興亡,王侯將相也不過是南柯一夢,無非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的雖然不是同一件事,但其中蘊含的大道是一樣的。
總之一句話, 吃透史書的人,大概率是能窺探到事物發展的規律的。
教員就是這樣,當年他說 「抗日戰爭快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 ,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兩句話都有印象。
類似這種「預言」教員有過4次(按時間順序),而且全都一一應驗了。
01
1916年7月25日,教員說「中日之間必有一戰」!
這一年,教員才23歲,他可不打王者,每天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購買書籍、雜誌和報紙。
尤其是看國內外新聞時尤為認真。
教員看報紙不像我們,專挑有「噱頭」的標題看,他是找到關鍵資訊,無論篇幅有多長,都會細心的從頭看到尾,並且做標記。
你以為這就完了?他將自己做過標記的報紙,用剪刀剪下來,之後裝訂成冊。
普通人要是看到他的這份「成果」,至少會改變人生軌跡。
其實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幾十年下來,硬生生的被教員拔高了。
當然這是題外話,我只是想說,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跟緊,悉心學習。
教員的這一預言不是電洞來風。
1916年7月25日,他曾致信蕭子升,信中談的就是中日關系。
從「日俄協約」到「日人誠中國勁敵」,直接在信中說道:
「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沈酣未覺,註重東事少。愚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只有磨礪以待日本。」信後,還叮囑蕭子升等其他人,一定要多看書籍和報紙,關註東事,提高對日本的警惕。
要知道,1916年的歐洲正在打世界大戰,國內也還上演著復辟醜劇,軍閥也忙著混戰割據一方。
唯獨教員清醒異於常人,有時候真的不得不信,有的人生來就是為了完成某種使命,延續華夏文明的。
事實上正如教員預言的那樣,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全民抗戰拉開序幕。
八年抗戰,在人心惶惶,即將被摧毀時,他在延安窯洞寫下了【論持久戰】,使得國民信心倍增。
02
1933年預言「紅軍將失去打破第五次‘圍剿的有利時機’」。
彼時的中國真的是內憂外患,日軍入侵華北,在東北生死存亡之際,蔣介石仍然堅持剿共。
一度調集百萬大軍,其中用於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就高達50萬人。
總之「優勢在我」。
因為除了兵力布局,蔣介石還做了多方面的充分準備,強調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政治上在根據地周圍地區實行保甲制度和連坐法;經濟上直接封鎖根據地。
目的就是徹底消滅紅軍。
其實當時的紅軍主力也有8萬余人,如果能夠正確估計形勢,利用有利條件,指揮得當,突破「圍剿」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前幾次都成功了。
之所以失敗,就是教員不在其位。
這也是教員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之一,「龍困淺灘」是最難受的,處於政治生涯低谷的他,任何計策都被排除。
正因如此,教員才預言這次反「圍剿」註定是要失敗的。
03
1934年12月12日預言「不能去湘西」。
這時候的背景就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為了擺脫蔣介石的追殺,已經開始被破實行戰略轉移了。
說是戰略轉移、長征,實際上就是逃跑活命。
當時有7萬多紅軍,博古決定留下16000人在中央蘇區堅持戰鬥,自己帶著五萬多人與紅2、紅6軍團會師。
這一操作直接被蔣介石拿捏,他早就開啟口袋,等著紅軍轉進去。
那時候教員依舊沒有指揮權,只能看著紅軍讓入虎口。
事實證明,湘江一役,紅軍只有3萬余人渡過湘江。
可博古認為紅軍戰鬥力強,這樣下去肯定能勝利會師,於是下令繼續向湘西靠攏。
而此時的博古又被蔣介石拿捏了。
如果按照繼續向湘西靠攏的計劃走,紅軍大概率是會滅亡的。
所以教員冒著被再一次扣帽子的風險,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要阻止紅軍去湘西。
教員原本是有參與會議權的,結果這次是應邀到會,可見地位真的是一落千丈。
他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構思,讓紅軍向貴州前進,因為貴州的國軍兵力薄弱。
這一提議差點又被pass掉,好在黨內的二把手張聞天同意了。
之後周恩來,朱德以及王稼祥也同意。
其實這些大佬在湘江戰役後就復盤過,博古的指揮造詣和軍事能力就是一坨翔,漏洞百出。
會議在湖南通道縣進行的,所以也叫「通道會議」、「通道轉兵」。
教員的預言再一次被應驗,蔣介石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埋伏重兵,就等著紅軍鉆進去。
結果這次讓他意外了,紅軍竟然轉去貴州。
之後的過程大家也都知道了,教員軍事生涯上最得意的一次指揮,四渡赤水。
這一番操作,直接把光頭的CPU幹冒煙了。
不僅如此,四渡赤水也給教員證明了,他是能在前線指揮的,而不是指揮坐在後方進行戰略指揮。
04
1935年5月24日預言「我們肯定能走通石達開沒有走通的路」。
這次預言,應該是教員心裏最沒底的一次。
5月26日,紅軍抵達大渡河安順場,因為這裏是蜿蜒百裏最適合渡河的地方。
看著大渡河,教員開始惆悵了,一直猛地吸煙。
紅軍現在面臨的問題,和當年石達開是一樣的。
石達開全軍覆沒了,蔣介石認為紅軍是在劫難逃。
因為紅軍要全部渡河,至少要一個月,畢竟船只太少了。
就在教員眉頭緊鎖時,李富春說自己有渡河妙計。
原來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名老秀才,名為宋大順,他曾親眼目睹了石達開被殲滅。
作為本地活了90多歲的老秀才,對大渡河的了解一般人還真比不了,得知宋大順有渡河良策。
教員連夜拜訪。
李富春說「要麽請過來吧,你已經很久沒休息了。」
教員看著腳底布滿的濃瘡的血泡,笑著說「還能走。」
這血泡一點不假,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後,教員跟紅軍為了搶時間,2天跋山涉水300多裏地。
你就是鐵打的也吃不消啊,更何況是肉做的。
其實這裏還有個細節,當時的紅軍名聲一般,教員不親自去,人家未必以真誠相待,當年劉備三兄弟還三顧茅廬呢。
歷史就是用來效仿的,好的必須學以致用嘛。
老秀才見教員等大佬親自來問,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老秀才直言不諱,說安順場渡河,下場跟石達開無異,甚至更慘。
紅軍若不怕辛苦,可沿著大渡河往上300裏到達瀘定,那裏有一處鐵索橋,是康熙年間所造,在此地渡河還有一線生機。
就這樣,教員帶著紅軍,3日急行160公裏,最終抵達瀘定橋,上演了後人津津樂道的「飛奪瀘定橋」。
這4個預言也都一一應驗,雖說第四個有運氣成分,但運氣本就是實力的一部份。
教員的臆測,很多都不是巧合,更不是危言聳聽,他能說出這些,都是建立在擁有豐富的閱歷和淵博的學識上的,加上他非凡的洞察力和縝密的分析,那些高瞻遠矚的妙計也就顯得非常客觀了。
最後用一句教員的話,以此鼓勵現在的學生。
「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完——
萌新初來乍到,求個關註,抱拳~~。
更多深度內容,可以➕V——songleping150110
公眾號 (轉載可聯系) :伊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