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520余萬件北京城市家具納入網格化管理

2024-09-28心靈
如果把城市看作「家」,那麽街角路邊的路燈、公共座椅、候車亭、標識牌等公共設施就是「家具」。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推進城市家具治理提升,從細微處改善家具的舒適性,同時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本市累計整治城市家具1萬余處,規範拆除各類護欄900公裏,精細化治理提升背街小巷1730條。截至目前,本市520余萬件城市家具已納入網格化管理。2024年對城市家具的治理也成為34件本市重要民生實事專案之一。隨著對城市家具更新和治理的不斷深入,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案例1
邊角地增設充電櫃巧解「窗下難題」
生活越來越好,家裏置備的「大件」家具也越來越多。市民對樓院、胡同的公共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有限的公共空間也需要不斷購置新家具。不僅有常見的路燈、長椅,也有當下居民最關註的電動單車充電設施。在胡同裏裝幾組充電櫃談何容易,要考慮場地、電源、服務範圍等多類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窗下難題」。
胡同狹長,居民都希望胡同裏趕緊安裝充電設施,而且離家越近越好,但是放在誰家窗根底下又都不樂意。不論是設定垃圾桶站、增加公廁,還是安裝充電設施,都有這樣的矛盾,這就是「窗下難題」。
東城區靈光胡同東口設有充電櫃,但是住在西邊的居民嫌遠,近幾天,西口增設了3組充電櫃,滿足了大夥兒的充電需求。為了增加新的設施,屬地安定門街道沒少下功夫。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魏煥啟說,得找到能放得下充電櫃的地方,不能離配電箱太遠,也不能離居民的窗戶太近。「居民對充電櫃的安全性不是很了解,離著近了總有顧慮,以前我們在胡同賴恩裝充電櫃,一般會先和胡同裏的一些社會單位溝通,爭取安裝在社會單位或商鋪的周邊,但是靈光胡同西口附近沒有這樣的條件。」
幾經踏勘,相關各方最終相中了一處離西口不遠的邊角地。訊息傳開後,有居民不樂意了。居民說胡同太窄,不光是要找安置充電櫃的地方,還得考慮停車的問題,這塊地兒周邊原本能停下不少電動單車呢!魏煥啟說,後來各方聽取居民意見建議,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老住戶說,這塊邊角地其實廢棄多年了,時間一長邊角地的台子上就被周邊居民用來放置一些長期不用的東西,一旁的空地則用來停放車輛。後來這塊邊角地裏還長出過一些雜草,夏秋季節,特別招引蚊蟲,如果能給台子做個平整擴充一下空間也挺好的。
有了廣大居民的支持,屬地立即行動起來,拔掉了邊角地內的雜草,清理了雜物,將及膝高的台子進行了修整,並在此新增了3組充電櫃,由此一舉三得。居民有了充電設施,淩亂的邊角地得到了清理,充電櫃周邊區域仍然能保留停車空間。
「窗下難題」不僅胡同裏有,老舊小區裏也有。官書院小區改造充電車棚時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底層居民的房屋處於半地下,車棚幾乎就在窗前。有居民提出了兩點顧慮,一是怕車棚擋光,二怕充電設施離視窗太近有隱患。魏煥啟和充電車棚的建設單位反復溝通,不斷完善方案,終於打消了居民的顧慮。一方面將車棚的充電樁移至遠離視窗的區域,另一方面將車棚原本的平頂設計成斜頂,不再遮住陽光。
而且新增設的充電櫃具有防爆防火功能,電池在充電櫃裏冒煙,最多熏黑櫃子,避免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損。作為城市家具的小小充電櫃,不但是居民生活剛需,也是保障安全的一道閘。
透過做通居民工作,東城區靈光胡同內順利增添了城市家具充電櫃。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安定門街道采取指導單位建設、引入企業投放、街道出資建設三種方式,推動電動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截至目前,轄區已建設充電設施179處,可提供2632個充電介面,基本滿足了轄區居民的充電需求。采訪期間,魏煥啟把一本厚厚的申報計劃方案擺到了記者面前,這是屬地街道下一步要做的事兒。比如把電動單車的電池拆下來再放進櫃子,對於部份居民來說較為費力,而且有些電動單車的電池無法拆卸,充電櫃不適用。「現在這本方案,就是要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註重安全與貪圖方便,居民心裏會有桿秤,只有不斷創造好的條件,這桿秤才會更向安全傾斜。」魏煥啟說。
案例2
電箱電櫃「三化」為居民休閑留空間
電箱也是城市家具中不可或缺的,在今年釋出的【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設定與管理規範】中明確了電箱小型化、隱形化、景觀化的「三化」要求和「多箱合一」設定要求。在西長安街街道雙柵欄胡同與北新華街交會口的三角地上,箱體的最佳化和整合專案正在進行中。
今年7月,住在這處三角地的居民傅女士透過12345市民熱線反映,不大的綠地內外設定了9個大小不一的高壓電箱和充電櫃。傅女士說,這些電箱電櫃幾乎把綠地完全遮住了,胡同內空間本來就狹小,希望能夠把這塊綠地騰出來,再修修周邊坑窪的地面,盡可能為居民提供舒適的休閑空間。
記者註意到,該片三角地東西兩側分別是雙柵欄胡同和北新華街。三角地南側鋪設了人行便道,北側則是一塊面積約有七八十平方米的綠地。緊鄰綠地南側,設有7個充電櫃和變電櫃,還有2個電箱直接安在了綠地裏。其中較大的3個電箱足有一人多高、3米多寬,幾乎將後面的綠地完全擋住。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西長安街街道經過商議決定將該片三角地的改造納入2024年城市更新重點專案中,同時根據新釋出的【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設定與管理規範】,透過「三化」和「多箱合一」對這9個電箱、電櫃進行最佳化。
經過前期調研和規劃,8月份,最佳化電箱的施工正式開始。9月1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三角地西側的一處公房內,施工人員正在挖掘電箱遷移時所需要的坑基。據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這9個電箱、電櫃的產權單位涉及電力、路燈、通訊、交通等多個部門。
「經過與各方協調,目前這些電箱、電櫃都已找到了妥善的安放地點。根據施工方案,電力的電箱將會進行‘多箱合一’處理,由3個合並成1個。還有一些箱體將遷移入建築物,從而實作隱形化,另一些箱體也將透過縮小體型、進行適當裝飾或噴塗,達到小型化、景觀化的效果。」從現場的施工效果圖看到,完工後該片三角地將設定多片花壇、綠地,同時還將增設部份長椅供周邊居民休息。全部提升工程預計將在10月中旬前完成。
案例3
「精品工程」讓老街告別雜亂局促
昌平區政府街的前身是永安古城的府前街,自建成以來,一直是昌平城區的主要軸線。時至今日,政府街周邊機關單位、教育機構、商業設施林立,再加上地鐵昌平站也坐落在這條街上,每天早晚高峰期間車流人流匯集,暴露出不少問題。
據老街坊回憶,改造前的政府街由於人行便道狹窄,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很不順暢。「人行便道只有三人寬,在地鐵站和商鋪周邊缺少停車位,單車停放後通行空間就會被擠占。」「有的公交月台只設有幾根護欄,沒有遮風擋雨的頂棚。」透過實景地圖記者還看到,去年5月改造之前,人行便道曾是一幅非機動車堵塞道路、線桿林立的景象。在新新公寓外政府街南側的路面上,就矗立著包括1個大路牌、2個交通標識牌及多個監控探頭桿和電箱在內的各種城市家具,顯得雜亂局促。
今年政府街實施環境提升「精品工程」,這條西起西關環島、東至東環路的老街迎來了新生。8月,「精品工程」正式完工。9月25日記者來到這條大街,只見新增設的公交港灣裏,公交車進出站井然有序,即使早晚高峰時,周邊道路也不再擁堵。一些公交月台還增加了候車棚。4米寬的人行道上車輛停放井然有序,行人日常通行也更加順暢。
昌平區政府街環境提升「精品工程」實施後,城市家具設定更合理,通行環境也更順暢。據工作人員介紹,過去政府街老街的人行便道寬度僅有2.5米左右。人行便道靠近路中的一側一般會被稱作設施帶。燈桿、監控桿、交通標識牌等城市家具一般情況下都應設定在設施帶內。然而由於老街本身空間有限,一些城市家具只能設定在設施帶外,擠占了通行空間。「在這次改造中,我們透過壓縮沿線單位院門院墻,將人行道從原來的2.5米拓寬到4米,空間大了,城市家具的布置就能更合理。」
位於政府街上的地鐵昌平站在建站之初並沒有配套非機動車停車區位,在這次改造中,地鐵站周邊增設了非機動車存車架、停車位。此外,有關部門還撤除了沿途冗余的60余個標識牌,同時透過架空線入地、多桿合一等方式,減少40余根線桿。
專家觀點
城市家具應更好服務市民
暢想未來,城市家具要想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還需要從以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在城市家具的設定中應因地制宜,兼顧通用化與個人化。通用產品的設定應保證城市家具滿足相關規範和標準的基本要求,個人化設計則可以確保城市家具在復雜場地環境下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城市家具的設計和建設透過細節化、個人化設計,提升城市空間美感,體現出對不同人群的關懷。與此同時,隨著智能技術的普及和先進材料的更新換代,城市家具中也應吸收相關元素,更好地服務市民。
以公交月台為例,現在仍有一些公交月台存在不方便老年人和殘障人士使用的情況,應在城市家具的精細化治理工作中得到重視,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不斷最佳化城市公共環境建設。
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未來市民可能對座椅、照明和指路牌等城市家具有更高的依賴度。高齡老年人行動不便,出行時需要時不時坐下休息,如果能夠在道路旁以合理間距增設座椅,同時完善背街小巷的照明和指路牌等設施,能讓老年人在出行中更為安全便捷。
最佳化城市家具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服務,不應片面追求形式感而忽視實際使用功能。城市家具的設計和建設者只有走進居住小區,走進公園,切實聽取民意,才能滿足市民的實際需求,才能體現出城市的宜居性和人文情懷。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 李迪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陳聖禹,景一鳴
流程編輯: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