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咨詢師有前途嗎?

2015-03-23心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只能用這句話來開篇。

如過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本篇文章會打擊滿腔熱血要入行的朋友的心。但是如果你用心讀了,可能會讓你入行節省幾年和幾萬甚至數十萬百萬投入。

這篇文章是描述我親身經歷的心理咨詢之路。我是80後,目前咨詢12年,現在基本保持每周20個個案的咨詢,有時候會多一些,偶爾一天8小時個案,有一周做了40個案。

這些年除了偶爾抽空寫點隨筆,幾乎沒有上過任何宣傳網站和平台,個案基本都是訪客和朋友推薦來的。

我是純小白入行,不是學院老師,也不是精神科醫生(目前大部份一代咨詢師基本來自這兩個群體),起點可以說比較低,但是這也同樣給我接待真實社會訪客群體的基礎,所以我的受眾面向比較廣泛也比較有好的咨詢效果。

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好的前景,當然我也看到不少唱衰的說法大多基於新手咨詢師的就業率和收入來看。我熱愛心理咨詢工作,目前發展的也特別好。所以我覺得是很好的。

我從 內功心法、學習之路、帶領老師、個案實踐 分享一下成長經歷以供大家參考。這也是我認為咨詢師成長路上的 最重要的四步曲。

第一步

咨詢師自身人格水平糊修通成長高度

咨詢師的內功主要是自身的素養,具體外在就是5種能力:接納力、真誠力、共感力、穩定力、慈悲力。這一切核心是內心純凈自然的狀態。

這是最難的,其實也是最核心的。如果脫離了咨詢師的基本素養,那麽其他一切都失去根,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決定了咨詢師的培養只能是手把手教學。

這5個素養能力其實是可以系統培養的,我現在的教學中完善了這個部份,主要方式是: 技能促進體驗和修通、體驗式技能教學、生活中會內功心法、借助生活體驗情緒體驗修通自己。

這也是咨詢師執業一生中不斷發展的,只有雙向技能才會促進自己進入良性迴圈——自己修通成長隨著咨詢案例時數越來越快的發展。而單向型技術—比如行為技術、某些團體帶領、某些催眠等等都很難促成自己成長,可能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自戀和分裂。

還有很多咨詢師在這個部份花費十數年時間,投入上百萬、數百萬的都有,即使這樣也依然沒有完成自我成長,我就遇見很多這樣的咨詢師,我稱為「未入門」。當然也與目前培訓和培養的方式有關系。

目前實作這個核心部份的渠道有五種:

①天賦異常(具備極強的返身力+敏銳的覺察力+生活中持續的痛苦體驗且不落入病理中);

②持續且可靠的個人體驗(據我所知能做長程個人體驗的咨詢師極少如果有也在收費每次1000以上,至少100次以上可能達到所要求狀態,是否到了根在修通還要看機緣);

③技能體驗+生活實修(比如掌握了真正的自由聯想技能、長期夢工作分析或者人本療法等)就可以長期浸泡和使用,在生活中自身情緒覺知等等就可以不斷提升。

我這些年完善的是這個培養咨詢師體系,目前已經第四期學員,比市面上培養咨詢師成功率高20倍以上,很多已經做到了獨立執業。

④自我療愈完成的人。

⑤有其他的修習背景或者本身功能很好的其他職業人士。

這其實就淘汰了90%的想著快速執業的人。

第二步

學習之路上技能技法與理論模型的支持

學習之路,紮根主流學派;從單支清晰透徹,最後結合自身整合。最後適當學技巧、技術。

開始選擇什麽樣的心理學工作方法,決定了在這條路上你能走多遠。小療法學起來簡單有感覺,實際走不了多遠。

大學派開始較難,需要有人帶領,會越走越寬、越來越清晰。學習之前,先看國際、國內的、官方的主流體系。

目前三種主流體系

一、精神分析及動力學體系(各種變式);

二、認知行為療法體系(各種變式);

三、人本療法體系。

好的咨詢師這三大流派是融匯貫通的,所以我的教學體系中會專訓這三主流學派核心技能。

最開始我學習一些「療法」,發現自己有很多體驗,但是很難去用這個做咨詢,很多時候用不出來那個味道和效果。帶著這個疑問,我發現目前大部份技術是整合了精神分析、人本療法、認知行為技術,抽離了幾個元素出來,做快速推動的。

實際咨詢中要運用還需要內功支撐的。之後我了解到的一些療法比如意象對話、沙盤療法等都與精神分析有關,沒有精神分析的基礎幾乎很難確認這些療法在什麽地方發揮作用、如何發揮作用、咨詢變得有章法可循也很困難。

這樣,我發現更多療法都有精神分析的影子,學這些小療法很難得到根源上理解一個人為什麽出現這些癥狀、怎麽工作就能消除這些癥狀,我開始選擇學精神分析。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用了兩年學經典精神分析,兩年學客體關系,用了六年學自體心理學。不得不說,精神分析確實是個人成長和探索意識、潛意識的有利武器,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看自己人格發展就像一幅幅畫卷展開,生命力像流動的河流,內心世界有無數的關系、影像,主體體驗感受到來自體內流動運轉的自體客體。

好在,我是一邊學習一邊自我體驗成長中走過來的,並不是學好一個學派才能接個案,而是會了技能之後就可以嘗試在督導幫助下接個案。

我在學習這些理論模型的時候,一直有一個確認的體驗:無論是怎樣的模型,都是為自己的意識服務的。

自己的生活經歷、意識過程、情緒情感體驗都是最真實的心理學素材。模型有助於理解歸納規律,但是不能取代自己。

「先有心,後有理,此為心理」,自體的穩定是學習心理學的重要基礎。我細致的研修一個個理念,實在不能當時理解的,就記下來,在生活中慢慢體驗、蘊養,直到有感覺。

我在臨床中發現每個流派能幫到一部份人,但是從深層模型涵蓋大部份群體的依然是主流體系。這段時間持續了大約5年。這五年我經歷了敬佩、認同、反身、欣賞的歷程。

從堅信理論模型到思考重新定位心理咨詢

促成我反思的是我的太奶,1914年生,經歷了幾乎精神分析定義的所有創傷情景,歷經各種危機,然而她活到了104歲,其中最後有5年時間是在黑暗的土炕上躺著過的。至今在她生活過的地方,村子裏的人們提到她,幾乎所有的人都敬愛她。

我發現一個人的生命豐富程度遠遠不是一個心理學模型能描述涵蓋的,任何模型都僅僅是復雜的精神結構的一個面向,「可為器,載物,終不可全依」。

這之後我從理論反身,一邊從事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的工作,一邊留意我個人的哲學觀和視角。

精神分析,包括自體心理學,都很註重自由聯想,自由聯想因為自主、自發、情景、貫註效能帶動潛意識浮現以及身體感覺,這是借助於「想」工作,當代人們想法熾熱,以想來工作很得心應手。但是單純的想,對有些訪客群體工作也容易瓶頸。

恰在此時,人本體驗性療法出現,我開始受訓,是從身體感受性開始,大致可以說是從「體」到「想」。這恰好是我從早年自己本來就熟練運用的。

我以前自己喜歡練習正念,有近二十年的正念內觀基礎,對我的感受基礎起到了很多幫助。

當代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是一個主流學派,來自科胡特,源起弗洛伊德;當代人本體驗性療法聚焦也是大的學派,來自簡德林,源起羅傑斯。最後我整合是借助於臨床實踐完成的。

如果用一棵樹比喻我的咨詢,這棵樹的樹根是人本精神和我們自己的文化傳承,涉及到集體文化、集體潛意識;樹幹是精神分析的,是個體人格的部份;樹冠是認知行為等各種技法的,這是應對各種問題和外顯行為的。

第三步

帶領老師的選擇極其重要。如果選錯了方向,越努力坑越深。

選擇帶領老師,從熱鬧到實用;選擇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相似的老師。他的成功你可以復制。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呢, 問自己三個問題 他在這個行業內做了多久實際有效的咨詢?他的個案群體是怎樣的?這些個案是怎麽找到他的? 我看了一下自身情況,因為以後打算在社會機構做咨詢,所以我得選一個同樣起步於社會機構的心理咨詢師。

學習過程中,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他,我該怎麽做個案?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發現有一些精美的課堂片段並不是實際咨詢過程,因為訪客不會這樣,咨詢師也不會這樣,多方了解,之後選擇我的帶領入門老師,我學的是上課老師的氣息、神態、語言的流動,從那其中窺得他做個案的姿態,這是我要學的。

至於他講的內容,我會記錄下來,課後花多一些時間去梳理知識點補齊。最關鍵的是他做的一些演示片段,我親身體驗到了以後,發現非常不同於我的以前認知上的理解: 心理咨詢和心理學不同,只有體驗到了才真的明白。

要比起同行人更快的掌握心理咨詢,就是要體驗到。體驗到了就有感覺,有感覺就運用自如。 知識和體驗隔了很遠的路,這是卡住大部份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學愛好者的原因。跨越這個部份,咨詢師不但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幫助自己,多年的咨詢師之路將會大振幅縮短。

自心置於靜安,得清晰自然。 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是要獲得知識還是技能。獲得知識越有趣越記憶深刻,獲得技能就要全像的學習。這樣也可以明白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授課老師。

學習過程中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是:

我需要什麽?

遇到一個我喜歡的老師,我會問,他的什麽是我需要的?

老師良莠不齊,辨識需要一雙慧眼。

第四步

做咨詢個案,當不忘初心,保持內心的純粹和純凈。

早期個案,專心於修通自己提高內功和掌握紮實的功底;精細耕耘,當不忘初心。

對於咨詢師來說,個案永遠是難忘的,第一個個案尤其如此。那是一位朋友推薦給我的個案,她當時做心理咨詢師時間比較久,我是新手,做低費個案,一次一百元,那個個案做到了一年半直到訪客懷孕不得不停止,其他幾個個案也基本是十幾次。

當時我的時間是這樣分配的,做個案每次1小時,每個個案做完之後自己梳理筆記整理和自由聯想2小時,做督導1小時,督導錄音後再對比梳理和反思1小時,這樣每個個案用了大約5小時時間。

做句對句復原訓練,明白自己無意間說了那麽多不著邊際的廢話,這是很重要的成長過程。之後,用這些第一手材料去對應相關的理論模型。還會順手寫點心得、體會。有時候自己遇到沖擊了還會用一些時間去平復心情和發現自己的瓶頸。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什麽?

一個是安心,一個是督導。安心首先是準確定位自己,當時給自己確定了目標就是學到真本領,先不考慮收入,這樣就比較專心。

督導是非常重要的,咨詢是高度專業和需要語言技巧訓練、自心訓練的工作,工作的物件是人的心靈,沒有督導風險會非常大。

我的咨詢能力來自大量的感受性訓練和督導,其中對語言的精細化訓練(句對句訓練)幫助很大。我至今為止不認為一個人必須要接受個人體驗才能咨詢,個人體驗是加分的,但不是必須的。

生活也是體驗,身邊的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人際關系還有各種艱難的體驗都是自己的體驗師。

這樣兩年時間我成為獨立執業水準的咨詢師。這期間,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推薦了一個訪客給我,之後咨詢進展很順利,他們在咨詢過程中都受益很巨大,整個人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之後她們又陸續推薦其他訪客給我。

這個過程也影響了這位朋友,後來她也成為全職心理咨詢師。我對訪客的姿態是寧可暫時不咨詢,也不主動推動她咨詢,因為有的訪客當時就是沒有足夠的動力,有的就是對心理學不了解。這樣有一部份訪客當時雖然沒繼續咨詢。

其實作在心理咨詢現狀是: 從來一直不缺少個案,真正缺少的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還有一個現狀是大眾對心理咨詢了解很少。心理咨詢到底有沒有用這樣基本的常識性問題都是需要講解和普及。

希望這條路上專業的同行越來越多。我相信只要方向對了,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

我是@田凱,這是我田凱個人簡介,全職心理咨詢師,最近給知友直播講座分享我的跨行執業成為心理咨詢師的經驗,10月份講座|克服心理咨詢師從小白到跨行執業四大難關,大家可以私信預約@田凱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