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地向內歸因,可能是一種創傷反應。
這樣的人,其體驗到的核心情緒大概是【擔憂和恐懼】。
【都是我的錯】,在我們說出這句話,或者感受到它並打算為此負責之後,你和外界的關系立刻發生的第一個變化就是——
這個場域下的壓力,被分解了。你獻祭了自己,換來了整體的輕松。
聽起來,這麽做,對當事人一點好處都沒有?
但,真的如此嗎?
才不是嘞!甚至恰恰相反。
說到核心情緒,不得不提及另一個名詞——
環境母親。
從概念上,環境母親是指透過母嬰(或親子)關系傳遞給孩子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影響的、那種與可見、可感、可觸的 客體母親相關的功能性存在 。這些功能可以是提供 依戀的、抱持性的、涵容的、轉化有毒心理元素 的。
環境母親是無形的,但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因為它會關乎我們的長期情緒,比如總懷疑自己有錯 ,那麽這種環境母親的功能,多數是不足的 。
孩子沒有對客體母親加以使用和內化,便會缺少自我支持的內在力量。
於是乎,懷疑自己無力,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解讀。
恰是一個功能不夠的母親,在養育兒童過程中,自身不能涵容,甚至恨不得出了問題,讓孩子去承擔,去涵容母親的情緒不穩定,躁狂和發飆。
久而久之,孩子於家庭中則必須承擔一個角色——成為幫助母親(照顧者)泄憤的工具。
於是,當你習慣懷疑【都是我的錯】,甚至表現出願意負責的姿態,你和外界的關系還會發生的第二個變化就是——
那個即便有錯但不承認,卻先發制人的母親(照顧者)反而不那麽癲狂了。
你換回了暫時的不穩定的平靜。
於是乎,你保留了【懷疑自己有錯】的生存策略,來應對生活中持續不斷爆發的【II型創傷】。
根據泰爾分類法(Terr,1989),略微復雜一點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反復發生的、開始童年期)稱為II型創傷,即復合型創傷。
在II型心理創傷中,現在的創傷事件只是一個「扳機點」。
所以你現在遇到問題,下意識認為我錯了,可能恰恰反應創傷啟用的事件出現了。
現在研究表明,II型創傷出現 更多表現內疚、羞愧,與抑郁緊密相關,導致缺乏自信和自責 。隨著時間的推延,創傷狀態會滲透進那些沒有自行消化創傷經歷受害人的主觀解釋、行為模式、認知模式等方方面面。
這種創傷狀態可以逐漸形成一種皮亞傑總結的「創傷模式」(Fischer & Riedesser,1998)。
與之相對的,「受傷者」會發展處相對應的 「創傷應對模式」 ,比如題主的「都是我的錯」。
本著看見即療愈的原則,我介紹了不少成因的可能性之一。
如何調節呢?真不是不想多寫,而是這裏有很多體驗式的部份,或許寫出來,也真的很難得到效果。
不過,一個小tips,
從培養自己內在孩子的環境母親入手。
一是生活中多創造和接觸安全、溫馨的環境,給自己增加穩定感。
二是可尋找一些高質素的團體,透過言語和行為感受到溫暖和支持。
三是嘗試互動,在信任和安全的關系裏彼此提供情感支持,為自己重新建立自信和獨立性。
Blessing~
我是 @楚涵 ,整合流派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