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你會送她去報道的吧,送去以後跟她一起去食堂吃個飯,溜達溜達,食堂的飯價格心裏有數了吧,也得再去周邊溜達溜達,那些小飯館吃個一兩頓看看吧,臨走請宿舍的小姑娘們吃個飯吧,選個稍微好點地方,外面吃飯也有數了吧。閑的沒事你在那定個位開啟外賣軟件,再看看外賣,也有數了吧。
按平常在家,閨女喜歡吃的水果,也去周邊水果店看看,給她買點水果,水果價也心裏有數了吧。
普通的家庭條件,就按一個月一半食堂吃飯,一半外食,偶爾出去宿舍聚個餐這麽個數給夥食費。
然後每兩三天買點水果,加水果費。
再有買別的日用品,雜七雜八買點想要的東西,就再預算多加個幾百塊錢,家庭條件好點的,這個就多給點。
加一加就出來了。
余外的大錢可以報銷,比如幾千的輔導班啊,上千的機票錢,上千的想要旅遊一下的錢,換手機電腦啊之類的。
孩子不會受苦,也不會沒錢社交自卑,也沒法揮霍,也能買點想要的東西,能安心的學習,孩子只要不虛榮攀比,也不至於走歪路啥的。
我爸這種大男人,04年的時候,就是這麽送我開學報道,陪我溜達,暗自觀察,自己算了算給的生活費,每年考慮通脹還加一二百,談戀愛了再加二百。
他也有朋友,也有同事,閑的沒事聊起給孩子生活費啥的,有說給的多的,有說給的少的,他都會明白沒有什麽參考價值,孩子在的城市不一樣物價不一樣,家庭條件也不一樣,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孩子性格脾氣也不一樣。自己明白有數就行。別在家自己臆想,或者聽人說多少多少。
事實證明確正好,正好不用太考慮吃喝,又可以跟小夥伴們出去溜溜聚聚,可以買點想要的東西,但又得省著點花,不多也不少。
就。。。我爸是幹教育的,同時也是搞數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