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上看見一條多年前的老梗:
2016年4月,Nike官方釋出了一款擁有專利的zoom air氣墊的鞋子,售價1499元每雙。
據說這個氣墊是Nike專門研發的,可以極大的提升鞋子的舒適感。
但很多消費者買鞋之後,卻發現這個鞋很硬,落地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腳酸。
有個消費者納悶之下,割開了這雙鞋,發現這雙號稱擁有專利氣墊的鞋子,裏面居然沒有氣墊!
不是某幾雙鞋沒有,是整個中國地區銷售的這批次鞋,裏面都沒有氣墊。
很自然的,這事上了2017年央視的「3·15」晚會,Nike鞋名聲掃地,被迫退一賠三。
如果故事只是到這裏,對於中國消費者絕對是一個 喜大普奔 的結果,但並不是,後邊還有更大的驚喜。
在Nike氣墊事件爆發後,全國有大量的Nike同款鞋被檢測出含有氣墊,質素完全過關,各項技術指標都非常優秀。
一查,所有含有氣墊的Nike鞋,全部是假鞋,莆田假鞋廠的老板以為Nike鞋裏有氣墊,老老實實按原版鞋防制的,用料非常紮實,結果Nike那邊出了質素事故,全部沒有放氣墊,導致隱藏的莆田鞋一下子全部暴露出來了。
氣墊門事件之後,有人對莆田鞋的質素產生了濃烈的好奇心,自費購買了不少莆田Nike鞋送去專業機構檢測。
在各項嚴格的測試中莆田Nike鞋居然完全不亞於正版Nike鞋,雙方的質素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一雙假鞋當時只買400,幾乎是真鞋的四分之一。 那麽Nike沒有放氣墊的、以次充好的,「真鞋」的成本到底是是多少。
想明白這個問題,或許就能解釋為什麽北京奧運會總投入是68億美元,東京是280億美元 (巧了也是將近4倍)。
7月21日,Forbes網站上刊登了一篇歷屆奧運會成本支出的對比。這個對比已經考慮了通脹因素,除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和21年東京奧運會,之前所有的奧運會都折算成2015年美元價格。北京總投入是68億美元。倫敦是150億美元,裏約是137億美元,東京是280億美元。知乎上有人說紙板床價格高是因為床品貴,價格淘寶上都有。這就有點搞笑了,先不說批發價和成本價是兩回事(正常的商業邏輯是:奧運這麽大的采購量再加上可以直采,價格來個腰斬都是有可能的),就說性價比,我覺得法拉利也不錯呀,奧運會不采購跑車難道是因為質素不成,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必要。 這個時候怎麽沒人說節能、環保了?
熟悉北京奧運會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最早鳥巢是有「蓋兒」的,後來由於提倡「節儉辦奧運」,就把蓋取消了。這應該才是奧運會的正常開啟方式吧!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有人說: 不惜一切代價。 但不同國家這句話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中國人說的「代價」是自己,轉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領導您瞧好吧,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咱吃點虧也把這事辦好了。
比如:當年在建設雷神山的時候,我們見到了一大堆牛AC可拉斯的企業,大年初一冒著疫情感染的危險趕到了武漢,他們是:三大營運商、中建三局、武漢建工、武漢市政、華為、格力、聯想、齊魯制藥、中國五礦……這些企業難道都不如日本一家做床單的嗎? 為什麽奧運會有高價床品,雷神山只有低價國貨?
老外口中的代價通常指的是國家:想辦事就要給錢,如果著急還要加錢,這也叫特事特辦!
在商言商本來也沒有錯,畢竟我們不能要求工匠民族像中國人一樣有家國情懷。可笑的是某些理中客雙標的太離譜,偏要提什麽品牌價值,把個做床單的楞說成高大上、獨一無二,這不是「 建」 嗎。
中國就是世界工廠,什麽都有呀,價格還有人比我們清楚嗎?洗什麽洗呀!
杈不多就得了!
總之, 有些事我們看不明白,不是外國人太怪,而是中國人太特殊!
參考:打臉外國品牌的三個中國案例 遠方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