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中國證券報】14日刊發文章【擴開放穩外貿穩外資重點任務明確】。文章稱,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專家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系列舉措適應了中國開放重點從制造領域拓展至服務領域的發展趨勢,也適應了數碼經濟和數碼貿易發展新形勢,有利於發揮外貿發展和吸引外資的創新優勢,進一步激發增長潛能。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會議明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明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會有大步伐、大動作。」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主任魏建國表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或單邊開放」是新提法,這意味著中國將加快對標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根據自身實作現代化的步伐來有序擴大開放。
針對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中國將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主動開放國內市場,使貿易順差回歸合理區間,促進全球各經濟體「合作共贏」,同時以自身開放帶動世界共同開放。
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表示,擴大制度型開放是開放模式的重大轉變,是新形勢下打破貿易壁壘的需要,是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就對外開放的具體制度而言,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測,2025年中國會加快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和【數碼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行程,並以此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
「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是中國自主開放的重要實踐,海南自貿港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樣板間’。」魏建國表示,自貿區不僅是對外開放的平台,更是改革的試驗田,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可以更大力度地推進改革行程。隨著海南在2025年啟動全島封關,更多新的政策及成效將逐步顯現。
增強外貿新動能新優勢
會議要求,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碼貿易。
今年以來,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海關總署釋出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增長6.7%,進口增長2.4%。
「2025年,中國外貿形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穩外貿的必要性、緊迫性大大提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數碼經濟、綠色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引擎,也是現階段中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三樣」已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下階段要繼續深化數碼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合作,增強外貿新動能新優勢。」溫彬說。
魏建國認為,中國外貿在今年走出了出口、進口雙雙增長的態勢。接下來,既要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提升,也要看外貿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但要積極出去參展、開拓多元化市場,還要更多讓海外市場看到中國制造能夠以質素和服務取勝,要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打出新招術,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此外,會議提出,推動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魏建國表示,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中國的出口需要在海外市場完善海外倉、物流快遞等基建,以及加強金融支付、退貨、商品檢驗等綜合服務體系的建立。
「在一系列穩外貿措施支持下,2025年外部環境變化對外貿的沖擊將得到有效控制。」王青說。
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
會議明確,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外商投資是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商務部12月13日訊息,12月12日,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會見賽諾菲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朱海鸞,就賽諾菲集團在華投資經營情況交換意見。本月初,賽諾菲集團宣布將投資約10億歐元在北京亦莊設立全新生產制造基地,這將是賽諾菲集團在華的第四個生產供應基地,創造了該公司在華最大單筆投資紀錄。
「中國對外資的友好程度不斷提升,而海外的長線資本、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關註程度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自主開放、單邊開放政策,展現出巨大的開放決心。面對困難和挑戰,中國仍然積極探索和其他國家合作共贏,成為動蕩國際環境下的「穩定器」。
此外,會議提出,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當前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服務業吸引外資的潛力很大。」潘圓圓表示,依托中國國內大市場和產業優勢,中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後勁較足。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未來要透過制度型開放促進服務消費發展,在服務業特別是服務消費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逐步縮短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