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過自負的人,他就沒那麽聰明,真聰明人會覺得自己無知。
2,失敗多數都是暫時的,所以用臨時性的成敗,去衡量一個人如何如何,這種優績主義敘事,是不客觀的,也會對當事人的韌性和積累產生重大打擊,或者捧殺。
3,在很多口語語境下,聰明幾乎等同於認知,但是,存在廣泛的,對自己和他人認知評價的虛高,實際上認知分布是圖釘形狀的,多數人都沒有在圖釘的針體上,自作聰明或者誤以為他人聰明的現象非常普遍。
4,周期律、心理韌性、直覺有效性、資訊源管理/獲取、財務容錯性、情緒管理能力等等很多方面都會影響博弈的成敗,而其中與認知有關的因素很多,但不是全部。
5,通常來說,人們自己的認知水準與自身社交環境有極強的管理性(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表征,所以多數人現實中很難認識復數的高認知者。
6,社會機制是一個復雜系統,復雜系統的特點是如果不經歷高階抽象、通感等等方式,只觀察表象所得出的規律、結論等等,都是無效的,而多數人沒有復雜系統的概念,因而會信任被表象驅動的範式、經驗和偽規律,而進入不斷靠運氣開盲盒的階段,這種狀況下,成敗的運氣最重要。
還是那句話。
認知以外,就是命運。
庸人眼中的聰明,在這個過程中,作用也唯有聊以自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