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瞭望|從「法屬阿爾及利亞」到「新阿爾及利亞」

2024-08-28心靈
一場「蠅拂引發的戰爭」最終於1830年爆發。遠征軍很快擊敗侯賽因帕夏的軍隊,後者於7月5日投降。法國自此拉開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並最終建立了以萊因河和剛果河為界的「大法國」
1870年,阿爾及利亞正式並入法國。據【大英百科全書】稱,最可靠的估計表明,截至這一時期,法國發動的殘酷戰爭及其導致的疾病和饑餓,讓阿爾及利亞的土著人口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阿爾及利亞人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他們的大片土地被征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阿爾及利亞人失去了1160萬公頃的耕地、林地和放牧用地,被迫遷往邊遠地區和林區
一戰期間,法國從殖民地大量征兵,大約20萬阿爾及利亞人為法國而戰。關於戰爭中陣亡的阿爾及利亞人的數量,據估計在2.5萬至8萬之間
在持續8年的阿爾及利亞獨立革命期間,約有3.5萬法國人死亡,而阿爾及利亞人的死亡數碼,有不同說法,在30萬至150萬之間。還有300萬阿爾及利亞人被迫遷離故土
今年7月,阿總統特本在致全國人民的獨立日公開信中,將對抗殖民者的鬥爭稱為「英雄的史詩」和「無價的遺產」,稱今天的阿爾及利亞不斷從革命中汲取養分,迎接和戰勝各個層面的挑戰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天雨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城市相同,從清晨到夜晚,清真寺的宣禮聲也會數次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街巷回蕩。但與此同時,市中心的法式建築、山頂的天主教堂、行人購物袋裏的法棍訴說著這座白色山城不一樣的故事——在1830年至1962年殖民統治期間,法國將阿爾及利亞視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在地中海南岸留下了太多法式銘印——其中充滿了累累傷痕。
蠅拂引發的殘酷戰爭
16世紀至19世紀前期,現在歸屬阿爾及利亞的這片土地,名義上由鄂圖曼帝國統治。但在距離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頗為遙遠的阿爾及爾,事實上的統治者侯賽因帕夏對當地事務擁有非常大的自主權。1827年,他在追索法國欠下的一大筆購糧款時,用蠅拂打了態度輕蔑的法國領事皮埃爾·德瓦爾。事後,侯賽因帕夏拒絕按法國要求的方式登艦、懸掛法國國旗、鳴禮炮道歉,甚至用炮彈阻止法方談判代表上岸,這激怒了當時與俄羅斯和埃及結盟失敗、內外交困的法國國王查理十世,法國開始對阿爾及利亞實施海上封鎖。
法國首相朱爾·德·波利尼亞克親王提出,海外軍事行動可以為國王爭取急需的公眾支持。在這一背景下,一場「蠅拂引發的戰爭」最終於1830年爆發。6月14日,由3.7萬余人組成的法國軍隊在阿爾及爾西部的西迪·弗雷傑登陸。遠征軍很快擊敗侯賽因帕夏的軍隊,後者於7月5日投降。法國自此拉開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並最終建立了以萊因河和剛果河為界的「大法國」。
占領阿爾及爾後,與抵達其他殖民地時一樣,法軍立即開始掠奪當地財富,在阿爾及爾破壞墓地、將清真寺改為教堂、攻擊當地部落。同時,法國人不滿足於占領阿爾及爾、奧蘭等主要城鎮,希望建立「從突尼西亞到摩洛哥、從地中海到沙漠」的統治,但遭到阿爾及利亞傳奇人物阿杜-卡迪爾領導的當地部落的抵抗。
在一段打打停停的有限戰爭之後,1839年11月,阿杜-卡迪爾以法方違反協定為由,襲擊了阿爾及爾附近的法方哨所和農場,法國人用暴力鎮壓進行回應。法軍自此加大殺戮力度、燒毀村莊、破壞農田,以動搖阿爾及利亞社會的根基、削弱民眾對阿杜-卡迪爾反抗運動的支持。在巨大的壓力下,反抗運動被迫轉入摩洛哥,並於1847年底向法國投降。
戰勝阿杜-卡迪爾僅僅是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的第一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法國軍隊繼續向南擴充套件其勢力範圍。殖民者沒收了阿爾及利亞最好的土地,將抵抗運動領袖處決或驅逐,在本已極端貧困的地區施加巨額罰款。1870年,擁有近25萬法國定居者的阿爾及利亞正式並入法國,非歐洲裔的居民成為法國的國民(非公民)。
據【大英百科全書】稱,最可靠的估計表明,截至這一時期,法國發動的殘酷戰爭及其導致的疾病和饑餓,讓阿爾及利亞的土著人口減少了近三分之一。就連法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托克維爾都說,法國人的統治讓阿爾及利亞變得更加野蠻了。
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右)和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參加宣言簽署儀式(2022年8月27日攝) 新華社/法新
艱難屈辱的殖民歲月
自法國軍隊從阿爾及爾登陸以來,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數量不斷增多。初期,法國各地當局試圖將乞丐、罪犯和各類麻煩制造者送往阿爾及利亞。但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統治者並不歡迎這些人,部份人遭到遣返。後來,法方對移民作出了道德和身體素質方面的規定,也作出了具有一定吸重力的承諾。例如,對於1848年的農業殖民者來說,可以享有免費的交通、口糧、土地、住房、工具和種子,淡季的公共專案工作,以及經過三年富有成效的勞動後獲得有保障的財產所有權。這吸引了一些希望改善生活前景的法國公民。而阿爾及利亞人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他們的大片土地被征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阿爾及利亞人失去了1160萬公頃的耕地、林地和放牧用地,被迫遷往邊遠地區和林區。
占士·麥克杜加爾在【阿爾及利亞史】一書中參照了以下數據,1934年,歐洲農場工人的薪金在每天15至24法郎之間,而阿爾及利亞人的收入在6到14法郎之間。1936年,歐洲人在阿爾及利亞控制的耕地,是阿爾及利亞人的16倍。20世紀40年代,擁有土地的農民僅占阿爾及利亞農村人口的一半。
在城市裏,阿爾及利亞人的生活狀況也沒好到哪裏去。20世紀30年代,阿爾及爾廉價房的月租金一般在140至160法郎之間,而大多數男性臨時工的日薪只有10至20法郎。到1938年,阿爾及利亞只有70名本土律師、41名本土醫生、3名本土工程師,只有不到5%的阿爾及利亞女孩接受過教育。在1945年之前,平均每年只有100名阿爾及利亞人從中等教育畢業。
行政層面,法國將阿爾及利亞稱作「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設立奧蘭、阿爾及爾和君士坦丁三個省份,行政事務由省長管理。1865年頒布的一項法律規定,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可被視為法國國民(非公民),對非公民而言,上級官員保留了拘禁、軟禁或流放、集體罰款或沒收財產的權力。1902年到1931年,被指控犯有普通罪行的阿爾及利亞人由特別的「鎮壓法庭」審判,程式快,上訴可能性低。統治者還在1902年設立特別刑事法庭,以審理穆斯林被告的案件。自1870年引入陪審團審判以來,陪審團完全由公民即歐洲人組成。這一制度持續至1944年。
當時,軍隊也參與了殖民地治理,阿爾及利亞實際上被一分為三。歐洲人口相對較多的地區,施行法國普通法;歐洲人占少數的農村社群,施行軍事和民事混合統治;阿拉伯領土則完全處於軍事管理之下。
1911年,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數量超過75萬,到獨立革命爆發的1954年,法國人數量超過98萬。同時期,阿爾及利亞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從400余萬快速增加至900萬。但法國人仍然享受著遠超其人口比例的影響力,作為一個集團致力於保護定居者的利益。而阿爾及利亞精英要申請公民地位,則必須放棄穆斯林民事地位,也就是放棄他們的信仰。
阿爾及利亞人在很大程度上被封閉在低人一等的隔離政治空間中。滿懷抱負的本土精英們面臨著來自定居者社會及其優勢政治的拒絕之墻,但相比以往,他們人數更多,也更加直言不諱,希望享有法國公民的充分權利。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法國政府一項可能幫助2.5萬阿爾及利亞人獲得法國公民身份的法案根本沒能得到討論就石沈大海,當阿爾及利亞溫和的民族主義者將本國旗幟與法國國旗並列就遭到殘酷鎮壓、上萬人因此喪命時,他們認識到,「法屬阿爾及利亞」不屬於自己。
世界大戰加速了阿爾及利亞的崩潰。一戰期間,法國從殖民地大量征兵,大約20萬阿爾及利亞人為法國而戰,超過三分之一的20至40歲阿爾及利亞男性曾居住在法國,在法國軍隊和工廠服役。和平回歸後,約有7萬阿爾及利亞人留在法國。關於戰爭中陣亡的阿爾及利亞人的數量,據估計在2.5萬至8萬之間。
二戰期間,英美曾占領北非。占領軍在某種程度上無意間成為民族解放的推動者;盟軍和軸心國的電台競相用阿拉伯語進行廣播,向當地人許諾一個新世界。二戰結束後,當全世界開始反思戰爭和人權時,阿爾及利亞人的獨立意識更加強烈。
在阿爾及利亞人的要求下,法國國會於1947年9月投票透過一項法令,阿爾及利亞穆斯林將被視為法國公民。但該法令出台之際,當地的民族主義情緒已非常高漲,再加之法令執行情況不理想,最終,阿爾及利亞城市精英和農村團體一道,於1954年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
艱苦卓絕的獨立革命
當阿爾及利亞人正式宣戰時,法國的帝國政策正因另一個重大事件陷入混亂——在奠邊府戰役決定性的失敗後失去印度支那。已然因在越南的失敗而滿懷怨恨的法國政府,決心不再作出任何讓步,迅速並毫無保留地作出回應,派遣部隊「保衛」阿爾及利亞免遭民族主義威脅。
武裝起義很快愈演愈烈並蔓延開來,逐漸影響到阿爾及利亞大部份地區。雖然法國人對此給予嚴厲反擊,但一些地區——特別是東北部山區以及鄰近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的地區——成為法國無法控制的遊擊隊據點。
為集中精力保住「法屬阿爾及利亞」,法國於1956年接受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的獨立地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夏天,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發起阿爾及爾戰役,試圖癱瘓法方行政機構。為阻止武裝起義者的襲擊,法國軍方對嫌疑人施以酷刑和即時處決。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整個領導層的成員或被消滅或被迫逃離。
戰爭期間,法國先後征召200萬名士兵在阿爾及利亞作戰,最終無力取勝。重新上台的戴高樂允許阿爾及利亞人自主決定其地位,部份法國定居者試圖用恐怖主義行為阻止阿爾及利亞獨立,但已是徒勞。1962年3月,法阿雙方簽署授予阿爾及利亞獨立地位的【伊夫昂協定】,協定條款7月在阿爾及利亞訴諸公投,約600萬票支持和1.6萬票反對。在被占領132年之後,阿爾及利亞終將殖民者驅離。
據估計,在持續8年的阿爾及利亞獨立革命期間,約有3.5萬法國人死亡,而阿爾及利亞人的死亡數碼,有不同說法,在30萬至150萬之間。還有300萬阿爾及利亞人被迫遷離故土,很多人再也未能重返家園。2018年9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承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期間存在系統性虐待行為。
阿爾及利亞獨立前後離開的歐洲人很多是管理和技術專家。阿爾及利亞被迫在諸多領域從零開始。一方面,出於維持影響力的考慮,法國依據【伊夫昂協定】向阿爾及利亞提供了急需的財政援助、必需品供應和技術人員。另一方面,阿爾及利亞也嘗試向其他國家求援。中國援阿醫療隊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前往阿爾及利亞的。
「新阿爾及利亞」的覺醒願景
如今,重獲獨立的阿爾及利亞已走過62個年頭。在這62年間,阿爾及利亞-法國關系因歷史、能源、移民、西撒哈拉等問題起起伏伏,但正如阿前總統胡阿裏·布邁丁所說,兩國關系可能有好有壞,但絕非無關緊要。今天,在這個地中海南岸國家,與它的名字還是法國人起的Algérie一樣,仍有許多抹不掉的法國銘印留在這片土地上。
但另一方面,全球南方的覺醒也正在阿爾及利亞發生。今天的阿爾及利亞將「回憶」問題置於對法關系的首位,兩國組建聯合委員會處理歷史上的恩怨糾紛。但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和血緣關系,讓這一切不那麽容易。法國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約100萬阿爾及利亞移民生活在法國,這大抵相當於阿爾及利亞獨立時逃回法國的定居者數量。阿爾及利亞【獨立青年報】新聞主任卡邁勒·曼沙利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在阿爾及爾,人人都有親戚在法國生活,有多少人表達對法國的不屑,就有多少人在阿爾及爾的法國簽證中心前排起長隊。
歷史的潮流無法逆轉。2021年9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阿政治制度發表批評性言論,阿隨即召回駐法大使磋商相關問題,同時禁止法軍用飛機飛越其領空。2022年7月,在阿獨立60周年之際,馬克龍向阿總統特本致賀電,並於次月存取阿爾及爾和奧蘭,兩國簽署【關於重建夥伴關系的阿爾及爾宣言】,承諾建立基於互信的戰略關系。今年7月,阿總統特本在致全國人民的獨立日公開信中將對抗殖民者的鬥爭稱為「英雄的史詩」和「無價的遺產」,稱今天的阿爾及利亞不斷從革命中汲取養分,迎接和戰勝各個層面的挑戰。
無論兩國間的聯系如何千絲萬縷,無論殖民歷史的傷痕是否完全消除,「法屬阿爾及利亞」都已成過去,這個國土面積最大的非洲/阿拉伯國家,今日正全神貫註走在覺醒路上,走向特本提出的「新阿爾及利亞」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