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瞭望|為「大上海」建設者安家

2025-01-16心靈
2023年以來,上海積極探索由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建設營運、用人單位共享租賃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為從事建築、交通、環衛、快遞等行業,保障城市建設執行和服務市民生活的一線人員,在「大上海」提供一個溫暖的家
「自己家裏的事,自己說了算。住戶參與社區治理,建議意見能夠實作,才會真正有家的感覺。」
他鄉有家、生活有盼、閑暇有伴、共創有戲。像這樣的「新家」,正在上海各個角落生長出來,如星星之火,溫暖著每一個異鄉人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永前 黃安琪 鄭鈞天
下午五點,保安張頌蔚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小家——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華潤有巢公寓社區馬橋AI店內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這是一個四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廚房、衛浴設施齊全,還配有儲物櫃和書桌,足足的空調暖風瞬間為他驅走了不少寒意。
社區裏設有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公共浴室等嶄新設施。「每月500元房租,性價比很高。」張頌蔚對這個家很滿意,「我是一名保安,平時的工作是為客戶服務。在這裏,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管家服務,感到自己受人尊重。」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上海自2020年起探索建設「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住房租賃供應體系,讓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2023年以來,上海積極探索由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建設營運、用人單位共享租賃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為從事建築、交通、環衛、快遞等行業,保障城市建設執行和服務市民生活的一線人員,在「大上海」提供一個溫暖的家。
2023年,上海共籌措建設1.1萬張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2024年,上海將「新增籌措供應3萬張以上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目前已實際籌措3.03萬張。
上海市閔行區華潤有巢 3 號樓黨群服務站召開「有巢 YI 家」議事會,商討「巢寶探園」活動規劃及社區規範停車事宜(2024年11月13日攝) 受訪者供圖
「一張床」一個家
閔行區首個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位於華潤有巢公寓社區馬橋AI店內,後者作為閔行區與華潤集團合作建設的綜合性保障租賃住房專案,於2023年3月正式營運,目前已入住2955人。該專案占地約4.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包含8棟15層住宅樓和1棟3層公共服務配套樓,共有2475套房源。
三種形態共同構成了這個社區的租賃住房供應結構:「一套房」179套,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創人才和家庭使用者;「一間房」2158間,主要面向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一張床」138間440張,主要面向快遞、外賣、保安、保潔、護工等城市一線建設者。
「這樣的居住形態,體現了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友好度、包容性,測量出城市的溫度。」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傑教授說。
「一張床位的價格在每月500元至1000元之間,相當於一位藍領工人、快遞員或環衛工人月收入的10%至15%。」上海市住建委主任王楨表示,上海將進一步加強宿舍型房源籌集,增加「一張床」租賃供給,精準解決一線公共服務人員的住房租賃需求。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在建設配套上,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註重適宜性,雖然租賃的是「一張床」,但房間帶有獨立的衛浴設施,有家的溫馨感;在營運管理上註重服務性,員工可以拎包入住,省心省力;在專案布局上更加註重便捷性,社區多位於交通便利、產業比較集中的區域。
「小家」融入「大家」
薄荷、紫蘇、茴香、桂花、檸檬香茅、越南香菜……走進華潤有巢公寓社區馬橋AI店,名為「暖暖百草園」的社區種植區域映入眼簾。
住戶蘇傑正為菊花增加營養土,以禦寒過冬。「百草園是2024年初開辟的,由熱衷園藝和美食的住戶們與暖暖社區公益團隊共同開墾播種。」蘇傑來自北京,一向熱愛花花草草,但是上海寸土寸金,「很難想象有這麽一大片地可以用於種自己喜歡的植物。來自五湖四海的住戶在共享廚房裏烹飪自己的家鄉菜,采摘百草園植物作為作料調味。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這裏的大部份植物都有香氣,還有歐芹等西餐原料,可以食用。」蘇傑饒有興致地介紹不同的植物,「春天時,這裏百花齊放,不同的植物有各自的認養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還有專業的園藝老師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百草園牽動著大夥的心,既有成就感又有歸屬感。」
籃球、保險櫃、啞鈴……社區裏新增的「巢物」置換室,充滿了生活氣息。「這裏住的大部份是年輕人,流動性大,生活物品互換需求旺盛。所以,我們設立了線上線下‘巢物’置換室。」華潤有巢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黨支部第一書記李建軍說,社區舉辦線下綠色迴圈市集,住戶可以報名成為攤主,在綠色迴圈市集以物換物、以物會友、舊物迴圈利用。
在2024年11月舉辦的綠色迴圈市集上,住戶們都拿出自己心愛的「巢物」進行置換,從家用小電器到可愛抱枕,從戶外用品到寵物玩具,還有個人做的手工藝品,不少人都滿載而歸。
「收獲滿滿,不僅處理了自己的閑置物品,淘到了不少‘寶貝’,還結交到一些手工達人,認識了新朋友。」住戶楊婷婷感覺樂在其中。
社區的事居民說了算
「小區到地鐵站不方便,能不能想想辦法?」「小區電動車充電樁不夠,可否增加?」「健身房能否添置更多器械?」……對於自己的新家,不少住戶有著自己的想法。
在社區黨支部牽頭下,「有巢YI家」議事會平台成立了,全面收集住戶對社區管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邀請住戶代表、黨員代表、社區營運方和相關人士,圍繞近期社區內的熱點問題開展商議。
聚焦交通便捷度的問題,李建軍將大家的想法梳理出來,反映給相關部門,很快得到閔行區交通委的積極響應。交通委與市屬公交企業巴士二公司緊密合作,確定在社區附近增設公交站點。新站點距離社區大門僅約50米,不僅可到達軌域交通5號線北橋站,還連線起「大零號灣」、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科創產業園區,更與周邊生活區域密切聯通,住戶通勤、購物、就醫都很便利。
近日,位於社區9號樓三層的公共服務配套樓即將啟用,有關9號樓的話題成為「有巢YI家」議事會的熱點話題。
「原本,9號樓二層規劃了一間與高校合作的錄音棚。但經過幾輪議事會與問卷調查後,我們發現,大部份住戶對錄音棚沒有太大興趣。」李建軍說,與此同時,議事會上有人提出現有的健身房空間不夠用。經過公開討論、修改方案,錄音室改設為健身房,並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充實了運動器材。
「自己家裏的事,自己說了算。住戶參與社區治理,建議意見能夠實作,才會真正有家的感覺。」李建軍說。
增設電動車充電樁,提供社區直播、影片剪輯等「微創業」技能培訓課程,設立有巢潤苑社區衛生服務站……在「有巢YI家」議事會推動下,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特色化的實施措施陸續落地,既滿足了住戶需求,也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達人」找到新舞台
「剛從山東來上海時,一切都很陌生,工作和生活面臨著不確定性。」2023年10月,劉婷婷與丈夫搬到上海。「作為全職媽媽,當時有一些迷茫和焦慮。後來,我參加了不少社區活動,找到了新舞台和日後的職業方向。」她說。
劉婷婷註意到社區裏有許多和她一樣的全職媽媽,她們都希望透過社區活動更多與社會接軌,孩子們也需要適應新環境和擁有更高質素的陪伴。一個想法逐漸在劉婷婷腦海中生成:寶媽們可以形成抱團的力量。
劉婷婷把這個想法提了出來,立刻得到大家的贊同。此後,只要在社區裏認識新的小家庭,劉婷婷便會邀請寶媽進群。半年內,最初只有3位寶媽的小群,逐漸發展成有著20余個家庭的互助群體。巢寶探園活動、中秋家宴、書法培訓班……劉婷婷和寶媽們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社區活動,開展系列誌願者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自己被看到、被尊重、被需要。」在社區的幫助和支持下,劉婷婷正在申請成立一個社會組織,「我們希望社區活動越做越有特色,把更多優質社會資源連結到社區,為住戶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
劉婷婷為即將成立的社會組織取名為「好拾光」,蘊含著對有巢社區住戶的美好祝願。如今,在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更多黨員、社區能人達人正在成為「社區主理人」。目前,社區已有9個社群,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社群活動。
33歲的余玓瓅告訴記者,剛住進社區時,發現這裏設有「新職社」,透過提供技能培訓,幫助居民在家門口「微創業」。
「我報名參加了短影片剪輯和直播課程。如今,社區有活動時我也會嘗試進行直播,算是掌握了一項新技能。」余玓瓅對藝術療愈很有興趣。「我是社區青年主理人之一,想引入藝術療愈專案,豐富居民們的精神生活。」她說。
他鄉有家、生活有盼、閑暇有伴、共創有戲。像這樣的「新家」,正在上海各個角落生長出來,如星星之火,溫暖著每一個異鄉人。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正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讓來滬者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