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疊甲:
本篇文字,對於對世界過於樂觀和悲觀的人,以及對於自詡善良有愛的朋友,有可能產生心理不適。
以上人群請不要繼續閱讀,否則後果自負。
認為【世界上每個人對你都有惡意】,並非電洞來風,但不夠精確和全面。
較為簡潔而接近真實的描述如下:
世界上每個人都存有(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惡意和善意,但當我們自己能夠人格獨立的時候,這些惡意多數不會被實施,我們自己的修養、心理狀態、特質和認知如果線上,可以篩選和驅動人們更多釋放對我們的善意。
人類個體之間,從基因的本源的存續需求而言,就有四種必然不可或缺的關系,競爭、合作、掠奪、保護,我們把這些詞匯的貶義或褒義性質拿掉,祛情緒化的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必然帶來基因或者模因的無意識惡意和無意識善意。——這不是用倫理、意識形態或暴力工具震懾可以解決的。
那麽,即使是一個修養完善的人,也有可能在下意識的情況下,做出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惡行行為。
甚至,可能由於認知潛力巨大,將實質上的惡行,比如操控欲、虐待欲,包裝成了褒義的愛、關心等等。
如此種種,不予詳述了。
那麽,在當代社會,借助互聯網和自身流動的自由,篩選社交關系,篩選優勢環境,就可以規避大多數潛在的惡意。
同時,當我們有了足夠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把對自己的課題進行保護和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看破那些表面善意的惡意,很容易養成分析他人行為性質,而不是被包裝的動機迷惑的狀態,在這時候,我們就慢慢的變強了,與我們競爭和對抗的損失預期就會變大,其他人對我們的態度會更傾向於合作而不是掠奪,那麽就可以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和盟友,互相保護。
所以,不要怕什麽惡意。
關鍵是,篩選和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