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八維中功能te 與se的差異是?

2022-01-02心靈

簡單說就是行為邏輯和事實呈現。

如果是這兩個功能在陰面或劣勢的話,不容易區分是正常的。因為Te和Se代表一種外傾的如何去看待和認知的問題

Te的真實解釋途徑是Ti,同時有一個同軸相連的Fi作為一個表達途徑。即外傾邏輯Te的根源在於內傾邏輯Ti的自洽,但如何去表現Te在於Fi的態度

Ti是對Te的解釋,Fi是對Te的表達

我們說人做這件事有他自己的道理,這是Ti對於Te的闡述,也是根源。

我們又說人為什麽做這個事是有原因的,是因為他維護這個道理,是否維護是Fi的態度。Fi還可以有其他態度,他做了但是他是為了推翻這個道理,即基於Fi的Te打擊,他有自己另外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麽Ti和Fi的互斥性

也包括了Te和Fe的互斥,因為Te是一種絕對指向,排除他人的(外傾Fe)情感態度,尤其是反對態度的幹擾。所以Te看到的是一個人為什麽要這樣做,他堅持的Ti理由是什麽,透過這個理由你看到他確實會這樣做。

就算半途而廢,他的出發點也是合理的。這就是Te外傾邏輯。你透過他的行為邏輯、行動軌跡意識到他邏輯層面和情感層面的自洽性。看到了他的Ti或Fi,也能透過Ti和Fi反推他的Te可能會怎麽操作

一個人如果不明確闡述他的Ti邏輯去Te做事,Fi可以任意解讀他的動機

那Se的解釋和根源就是Si,校正和行駛的功能為Ni。換個方式先講Si和Ni的互斥(不然寫起來很無聊,還能換個方式解讀)

比如說我們面對一個Se無論是物質存在或現象存在。我們運用內傾感知Si在感受它,不乏運用各種個人的Si經驗主義,反復的感知它。那你對他的解讀會是趨於客觀的

但是依舊存在我說這個Se讓我很舒服,你說這個Se讓你很不舒服。我倆都要定義它,它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名叫A,你說不對它叫B。然後我倆同時還意識到它可以讓我這樣甚至還可以那樣,對我倆來說非常有用/無用。這時候我們用到的就是Ni功能,以及也闡明了Si和Ni的互斥

Si和Ni誰是Se的最終說明,一定是Si。因為Ni無論如何定義Se,Si對其的感知性卻是固定的。只是需要重復多角度去Si以達到認知的共性,否則Ni可以為其定性

因為Ni有使人盲從的能力。我們說事情一定會朝某種方向發展,比如吃完東西一定會飽,卻可能忽視這個東西吃完對你的其他影響。

越是熟悉可觸及的Se,我們才會清楚它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功效或影響。但那些你無法觸及的離你很遠的Se,帶給你盲從的就源於Ni。尤其是Ni把其定義得非常美好

當我們解讀Te的時候,基於對Te的了解不足,Fi也可以有不同解讀。解讀出自己的Ti自洽

Ni也可以幹擾Si的認知,如同Fi對Ti那樣。Fi可以對Te進行態度表達,Ni也具備對Se行使權。為了能使你那樣認知Se,Ni賦予Se新的定義,比如你怎樣使用它,它就會產生某種效果或影響。直接的幹擾Si的感知方式,使你固定住

Se的互斥功能是Ne,你只要不能運用Ne全面性看到Se,Ni就能為其定義出固定態。人類認知Se的方式或者說簡易途徑就是,巴不得你直接告訴我它是啥。然後又產生分歧

為什麽有人說我們看到的世界虛假的,如夢幻泡影,就在於我們用Ni定義所有的Se存在。就算事實上我們的Si感知功能是受限的,但Si的感知方式可以多角度,利用Si的受限缺陷,多角度可以使我們達到認知的統一。而Ni卻能使其單一化

所以如何定義Te和Se,必須依靠的是Ti和Si。我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和定義,非常依賴Te和Se。Te尤其代表生命的行動軌跡,Se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就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就算Ti是Te的根源,Si是Se的根源,但人嘛,總是需要Fi的態度和Ni的指向定義。所以單獨解釋Ti或Fi的人,他的Te行為容易讓人看不懂,欠缺一種雙向的校正。單獨運用Si或Ni去認知一個Se,也欠缺一種真實或飽滿性

運用陰面功能和同軸功能認識和校正一個功能,是個不錯的方式。同時此功能的互斥功能能反向的指出它,尤其是它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