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一「鷺」高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廈門實踐」

2024-11-23心靈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中國證券報】22日刊發文章【一「鷺」高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廈門實踐」】。文章稱,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作為中國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風光旖旎的海上花園城市,廈門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近年來,廈門立潮頭、揚風帆、勇開拓,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不斷邁入新境界。
在近期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廈門市有7項科研成果獲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
9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式釋出【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廈門躍升至第72位,比上年提升8位元。
廈門大學「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儲存聚集反應新機制」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可以說,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廈門正在放射出獨特而又耀眼的光芒,其創新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萬花齊放之勢。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深度融合 助力創新振翅高飛
鷺江潮奔湧,滄海放長歌。
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破除科技和產業「兩張皮」現象。廈門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各種要素分解、置換、融合,創新呈現出振翅高飛之勢。
——創新載體紮堆聚集,原始創新如泉湧地。作為創新過程中從0到1的階段,原始創新如同火車頭,一旦開跑就能以磅礴之力牽引創新體系加速向前。為此,廈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速布局大裝置、大平台、大院所,不斷聚集創新資源。
在廈門,兩家省級創新實驗室——嘉庚創新實驗室與翔安創新實驗室,以攻克「卡脖子」技術、落地產業化成果為己任,短短幾年成果斐然。
2023年,嘉庚創新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高效能兆瓦級PEM(質子交換膜)制氫裝備新產品成功問世,平均每生產一千克氫氣耗電不到4度,實作制氫技術領域的一大突破。
「PEM電解水製氫領域的國產化、自主化非常關鍵,如果我們的儀器和核心材料不能自主生產,成本就很難下降。」嘉庚創新實驗室主任鄭南峰教授說。
據悉,嘉庚創新實驗室已前瞻性布局實施儲能、氫能和矽能等9大專案群80余項科技與產業化專案,在氫能、半導體等領域攻克關鍵技術難題20余項,參股孵化24家企業,吸引外部投資逾5億元。
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光刻工藝決定著芯片的效能。孵化自嘉庚創新實驗室的廈門永庚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各項關鍵技術指標比肩甚至優於國際先進產品的高端光刻介質材料,一條年產85000加侖的高端光刻介質材料生產線即將投產。
2021年廈門成立翔安創新實驗室,專註於研發疫苗、檢測試劑、治療藥物等創新產品,支撐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全球首個戊肝疫苗、首支鼻咽癌診斷試劑、國產首個宮頸癌疫苗等重磅產品皆出於此,被稱作生物制品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的典範。
眼下,廈門還著手策劃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實施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建設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創新平台集聚不斷實作新突破。握指成拳協同創新,未來更多「從零開始」並「點石成金」的創新故事將由此誕生。
——瞄準高端最佳化升級,產業創新風起雲湧。特區成立之初,廈門以「三來一補」加工制造為主,電子、機械、輕工、化工等曾一度是廈門的支柱產業。此後,廈門逐步放棄粗放型產業,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串點成鏈、集鏈成群,已形成10條規模突破千億元的重點產業鏈。
一折、兩折、三折……螢幕開啟是平板電腦,合起來可以輕松放入口袋——走進廈門天馬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三折疊顯示器吸引了大批參觀者圍觀。對於折疊屏而言,既要抗摔耐折,又要足夠輕薄,是一大難題。
「我們使用HTD技術攻克了難題。」廈門天馬顯示科技副總經理陳浩說,HTD技術就像是「蓋一座納米級的房子」,每層樓有百萬個房間,需確保每層樓每間房精準對位。傳統的柔性屏技術通常蓋12層,而HTD技術要蓋到16層,實作的難度指數級增加。
天馬成立於1983年,是中國大陸成立最早的平板顯示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天馬就聚焦平板顯示領域。2011年,天馬落戶廈門,累計投資超1000億元,先後布局5條生產線。天馬快速發展,在自身成長為全球「中小顯示器之王」的同時,帶動了一大批顯示產業鏈企業落戶廈門,使得平板顯示器成為當地第一條千億產業鏈。
連續3年營收過千億元,上市1類新藥6個,在研1類新藥40余個,醫療器械領域創新產品獲批數量在福建省持續保持領先……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是廈門的另一張「產業名片」。經過20年的布局和培育,當地已有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1600多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16家,上市企業11家。
——向「新」發力朝「質」登攀,企業創新如火如荼。目前,廈門擁有4200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平板顯示等產業的20多個細分領域,廈門有超過60家科技型企業和高校院所的近百項技術或產品處於全國、全球領先水平,部份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更令人驚喜的是,廈門出現了由政府、企業、高校等參與的創新聯合體。2022年,在廈門市科技局推動下,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天津大學、集美大學等數十家高校及企業共同組建國內第一家元宇宙領域創新聯合體——元宇宙支撐技術與場景驅動創新聯合體。「創新聯合體組建一年多,我們攻克了工業元宇宙場景多項技術難題,一舉拿下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盈趣科技董事長林松華說。
「與傳統產學研合作模式相比,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具有更強的市場導向優勢,能夠集中力量開展靶向攻關,實作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突破。」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這意味著在廈門,原始創新、產業創新和企業創新深入融合,原有的界限已經打破,創新要素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格局,由此引發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強烈的創新動能。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科技金融 滋養創新恣意生長
觀波飛浪湧,聽濤聲如嘯。
中國證券報和新華社福建分社組織的調研小分隊在廈門采訪,時常感受到這座美麗的海上花園城市雖小但精,處處湧動著蓬勃的創新能量。
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解決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的難題。廈門創新崛起有多方面原因。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集聚政府、機構、銀行、企業等各方面的資源,滋養不同的科技創新形態恣意生長,是廈門創新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對原始創新既「一擲千金」,又「精打細算」。為打造創新增長極,2021年開始謀劃,寸土寸金的廈門,辟出34平方公裏的土地建設廈門科學城,給政策,給重獎,吸引創新載體和資源加速聚集。企業型新型研發機構最高可獲資助1億元,新獲批的國家級平台可重獎3000萬元。
目前,廈門科學城已引進培育12家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台,搭建起「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台+孵化器+未來產業園+創新飛地」產業育成孵化服務體系,Ⅰ號孵化器等核心載體集聚各類企業和機構超過1800家。
廈門在原始創新上舍得投入,同時不讓科研成果躺在象牙塔裏孤芳自賞。在產業化、市場化方面,廈門持續增加高質素科技供給,不斷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中國科學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復合材料研究院」是落戶廈門科學城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該研究院轉化的首個科技成果——高效能浮力材料專案實作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看起來像一塊普通泡沫塑膠板,卻能抵抗萬米深海的壓力——中國生產的第一台能夠在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作業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就使用了這種新型固體浮力材料。
「這種新型材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開啟了國產深潛浮力材料規模套用的新局面。」該專案孵化的中科海銳公司副董事長李輝選說,從專案落地到正式投產,僅用了短短四個月時間。今年上半年中科海銳的營收已經超過2000萬元。
——對產業創新既「敢下重註」,又愛拼會贏。布局先進產業,構築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很多城市的夢想。在做好培育本土產業的同時,廈門一手抓「重大專案直投」,一手抓「參股基金引導」,打贏了一場場漂亮的「招引之戰」。
2011年開始,與天馬顯示合作,先後建設5條新型顯示器生產線,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2014年,引入全球芯片巨頭台灣聯電設立廈門聯芯,建設國內28nm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2019年,中創新航「新型動力鋰電池生產線專案」落戶廈門,規劃總投資100億元;2024年,簽約士蘭集宏8英寸碳化矽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專案並實作落地開工,總投資120億元……透過一系列投資,廈門招來平板顯示、新能源、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的「鏈主」企業。
廈門產投是廈門市主要投資平台公司之一,也是一系列「最牛風投」事件的「操盤手」。「對於看準的事情要敢於下手,愛拼才會贏。」廈門產投副總經理洪逸彥說,產投發揮「比金融更懂產業、比產業更多金融」的優勢,圍繞產業龍頭以投代招,力爭做到引一個龍頭、帶一串鏈條、興一片產業。
巧借基金生態、抓住新興賽道、孵化細分龍頭,是廈門產業創新的另一「撒手鐧」。成立於2011年的廈門創投,已受托管理或參股投資廈門市產業引導基金等各類基金近百只,基金總規模超1600億元。
廈門創投副總經理陳傑說,透過直接、間接管理基金,已為廈門引入超180個優質專案,投資額超190億元,已投企業包括10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6家上市後備企業。
2.2萬平方米無菌廠房,全自動生產器材,各項生產數據在大屏上持續跳動……愛睿思(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自投產以來,便致力於打造亞洲領先的隱形眼鏡工廠。目前,愛睿思月產能600萬片,未來產能可達年產8億片,達到行業供應鏈供給的50%。
陳傑說,隱形眼鏡因為具備消費和醫療器械雙重內容,生產壁壘較高。愛睿思成立的初衷,即為打破行業長期由歐美等企業占領技術制高點的困局。2020年6月,廈門創投吸引愛睿思總部及工廠落戶,除透過自主管理的基金投資2000萬元外,還透過參股和關聯基金向愛睿思合計投資超2.6億元,解決企業增資擴產的資金需求。
在招引企業打造創新產業方面,如果說合肥靠「敢幹」,無錫靠底蘊,上海靠資本,那麽廈門則靠融合,即「集眾所長,為我所用」。
——對企業創新既「扶上馬」,又「送一程」。創新要依靠「大象軍團」,也離不開「螞蟻雄兵」。廈門在推動大企業創新「頂天立地」的同時,想方設法讓金融精準滴灌科技型中小企業,使其創新「鋪天蓋地」。
31萬家廈門中小企業在沒有抵押、僅憑信用的情況下,累計獲得授信1141.58億元。這是一個名為「廈門市信易貸」的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幹出來的驕人業績。
平台建設營運方——廈門中小線上資訊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平台打通了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公共信用大數據,勾勒出企業「精準畫像」,為金融機構貸款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平台利用數據庫優勢,拆解各種惠企政策,實作「政策找人」,主動將「真金白銀」送達創新型中小企業。
借助大數據「精準畫像」,越來越多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初創企業「被看見」。柯爾微電子裝備(廈門)有限公司是一家電子專用器材制造商。依靠大數據資訊的「慧眼」,企業創新發展潛力得到銀行認可,獲得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調研小分隊在廈門采訪時,對兩組數據印象深刻:廈門中小微企業50多萬戶,目前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約28萬戶;廈門各家銀行的貸款利率較低,很多時候在全國僅次於上海。「這說明廈門金融活躍,中小企業得到很好的信貸支持,同時也說明廈門的金融機構很卷,爭著搶著給企業放貸。」廈門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說。
為了更好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廈門國際銀行推出「科創貸」「技改升級貸」「專精特新貸」等多種產品。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271.47億元,較年初增長14%;廈門銀行專門為小微企業單列信貸計劃。近三年,廈門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達到29.20%、37.37%、17.51%;興業銀行廈門分行聯合市科技局推出多種專屬信貸產品,透過「科技信用貸」累計服務中小科技企業近400家,提供貸款支持超過20億元……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長袖善舞 推動創新鏗鏘前行
乘長風破浪,掛雲帆濟海。
美麗的鷺島日新月異,見證了廈門從海防前線到科技港灣的轉變,見證著廈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鏗鏘腳步。
調研小分隊在廈門采訪,振奮於當地全面實施「蘇頌工程」的宏偉藍圖,驚奇於企業創新的精彩紛呈,感嘆於廈門的敢想敢幹。最有感觸的卻是廈門集合各方資本、以金融服務科技的長袖善舞。從金融擔當的角度觀察,廈門的做法啟示頗多。
——推動創新融合,需要緊盯新質生產力。在全球大國科技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圍繞「卡脖子」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增加高質素科技供給、形成新質生產力,可謂勢在必行。而能否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檢驗推動創新融合效果的試金石。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壯大等新質生產力培育全周期,金融需要時刻在場、精準服務。
成立於2011年7月的金圓集團是廈門市屬唯一的金融服務類國企,持有銀行、信托、證券、公募基金等十余張各類金融牌照,受托管理產業投資基金、城市建設投資基金、技術創新基金、增信基金等十余個市級服務平台,不斷創新「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服務,形成了200多種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管理金融資產規模超7500億元。上述提及的廈門產投、廈門創投、廈門中小線上均是金圓集團旗下成員企業。
「作為廈門綜合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金圓集團最大的優勢是金融資源完備,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以金融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金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檀莊龍表示,未來集團將以全國一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商為定位,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風險」為高質素發展主線,不斷夯實金融主業,持續最佳化創新生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推動創新融合,需要須臾不離實體經濟。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份。金融發展始終要服務實體經濟。
廈門是金融改革探索的先行地。1985年,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成立。1986年,廈門被確定為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開啟了一系列富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改革探索。彼時,廈門在全國率先提出「離岸金融」概念,並於1987年1月建立廈門外匯調劑中心。這一系列金融改革舉措殊為可貴,其目的都是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註入動力。
作為對外開放的最早視窗之一,廈門以貿易起家,一批供應鏈企業在搏擊市場浪潮中成長起來。目前,全市供應鏈企業有2.3萬多家,年營業額超4萬億元,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廈門建發、國貿控股、象嶼集團,占據全國四大供應鏈服務商的三席。
這三家世界500強企業以供應鏈業務為基礎,借助金融科技,持續向先進制造、城市建設營運、消費與健康等賽道延伸賦能,不斷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
廈門象嶼研發搭建了「嶼鏈通」數碼供應鏈服務系統,旨在解決實業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痛點。相比其他非銀行融資渠道,「嶼鏈通」可為客戶降低融資成本10%-40%。企業在「嶼鏈通」一鍵發起融資需求,5-10分鐘即可完成從質押發起到銀行放款的全流程操作。
國貿控股集團總經理助理曾源介紹,2022年3月,根據廈門國企改革部署,海翼集團成為國貿控股集團的權屬企業。隨著海翼集團的加入,國貿控股集團在原有四大賽道的基礎上,新辟先進制造賽道,聚焦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鏈,打造廈門市先進制造業投資平台。「天馬落戶是廈門打造平板顯示產業的標誌性事件,而國貿則是天馬廈門專案最大單一股東。」曾源自豪地說。
——推動創新融合,需要善用、駕馭資本。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資本市場就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制度性安排。這裏匯集各路資本,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創新資源。一個重視資本、善用資本市場的區域,必然是創新活躍之地。
據廈門證監局統計,目前廈門境內上市公司68家,全省占比達四成。歷年來,企業透過資本市場累計募集資金5981億元,其中2023年至今募集資金1714億元,為地方經濟高質素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廈門私募基金發達,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324家,管理基金規模1931億元,其中股權創投類機構211家,管理規模1625億元。廈門創投基金突出的特點是,國有資本作為重要參與者,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培育了一批高成長性的硬科技企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