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她走了,但是她又留下了……

2024-12-27心靈
新華社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周聞韜)「親愛的,你的願望已經完成了……」12月22日,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醫學科治療師鄧敏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李偉(化名)撫摸著妻子的遺像哽咽著。
12月20日淩晨,42歲的鄧敏因病搶救無效逝世。22日上午,陸軍軍醫大學多了一位名叫鄧敏的「大體老師」(解剖醫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這名生前曾幫助萬余名病人的康復治療師,透過捐獻遺體,為醫學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1982年,鄧敏出生在四川省簡陽市一個農民家庭。從四川省衛生學校(現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畢業後的她,於2002年進入西南醫院,成為康復醫學科的一名治療師。
「我們家雖然條件不太好,但父母一直教育我們,要善待他人。」鄧敏的弟弟鄧強(化名)告訴記者,姐姐選擇從事康復醫學,就是希望幫助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減輕痛苦。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對待病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去關愛。」這是鄧敏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圖為鄧敏(中)生前與同事一起工作。新華社發 「鄧敏常說,康復治療師是健康的守護者,而不是做理療的工匠。」鄧敏的同事劉莉(化名)告訴記者,為了這一目標,作為技師的鄧敏還考取了醫師資格證。一次,一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突然癲癇發作。鄧敏臨危不亂開展急救,最終讓患者轉危為安。
「她像一個小太陽,走到哪裏就溫暖到哪裏。」據同事回憶,一次,鄧敏接診一名截癱患者,這名患者因接受不了截癱現實,對治療十分抗拒,甚至一度有輕生念頭。鄧敏經常陪患者聊天,同他分享康復醫學前沿技術,鼓勵其積極接受治療。最終,患者對治療不再抗拒,並依靠助行器實作了自主行走。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推開鄧敏的工作室,一面面寫滿患者感謝話語的錦旗,是對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鄧敏還是一名優秀的導師。她毫無保留地將臨床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年輕的康復治療師,同時鼓勵大家要勇於創新、敢於挑戰。
「即使在2017年被確診為乳癌後,她都沒有放棄學習。」劉莉說,病情穩定後,鄧敏不僅第一時間回到崗位,還利用休息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甚至在去世前一個月,她還在撰寫一篇有關康復教學的論文。
「鄧敏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用她的醫術、智慧和愛心,展現了醫者的光輝,用她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康復醫學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告別儀式上,西南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侯景明說。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鄧敏深知遺體捐獻對醫學研究的重要性。確診乳癌後,她曾多次表示,希望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圖為鄧敏生前與孩子一起慶祝生日。新華社發 「2021年,乳癌第一次轉移時,她就曾表達過捐贈遺體的願望。今年年初,當得知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後,又一次提出。」李偉說。
12月19日,由於病情加重,鄧敏陷入昏迷。李偉代替鄧敏簽署了遺體捐獻協定。
12月20日淩晨6點45分,鄧敏走到生命的終點。隨後,陸軍軍醫大學的工作人員接收了她的遺體。鄧敏為摯愛的醫學事業送上了最後的「禮物」。
「雖然妻子已經離開,但她的精神從未離開。未來,我也會支持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的崇高事業,用大愛挽救生命,讓生命重煥光彩。」告別儀式上,李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