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胡思亂想的背後,其實都是思維功能的失調。
換言之,就是 大腦出現bug了,不可控制地抓住一些消極的資訊,然後無視邏輯推理的規律,開始無中生有、憑空想象 ,結果就是搞得一天天的心裏很難受,折磨自己又折磨他人。
正常的思維過程是這樣的:
做菜的時候,油鍋達到了沸點,著火了:它為什麽著火了呢→鍋燒紅了→那如何能把火滅掉呢→倒水可以嗎→不行,會飛濺→關火、蓋上鍋蓋可以嗎→可以。
所以, 正常的思維實際上是一套尋找原因、解決問題的思維。
而功能失調的思維過程則不然:
男朋友今天一天都很沈默:他為什麽不說話→是不是因為上次的事在生我氣 (妄下定論) →他憑什麽生氣,有事不能好好商量嗎 (責備) →上次他....我都還沒...呢 (翻舊賬) →吵架→為什麽他每次都總讓我難受 (消極過濾) →我真是遇人不淑 (貼標簽) →我不懂和伴侶相處 (過度概括) →我不配得到愛情 (責備自己)
可以看到, 功能失調的思維過程則有趣多了,有千千萬萬種方法讓自己陷入消極的扭曲想法裏 ,讓自己心情難受,懷疑人生。
一旦開始了胡思亂想,輕則浪費時間、影響心情,重則生活工作不能自理、節律紊亂,還有可能對你的親密關系造成破壞。 想想你一次次的纏結、解釋、追問、歇斯底裏,對方是不是已經開始煩你了。
怎麽辦呢?給你支個招,請務必仔細閱讀,認真參透。
1.回避刺激源
很簡單,反思一下, 找出你主要焦慮的內容,然後避開生活中的刺激。 如果你主要擔心的是疫情的問題,怕自己會被感染,就少關註這些負面新聞;如果你懷疑伴侶出軌或冷暴力,就少去看一些助長你疑神疑鬼的短影片和文章;如果你剛剛失戀,睹物思人,就把你們的回憶都清理幹凈,和戀愛相關的資訊也暫時別刷。我建議你養成一個習慣: 依靠主動的搜尋去獲取資訊,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刷抖音、知乎等 ,既浪費時間又引發情緒。
2.打斷思緒,讓自己忙起來
有些壓力源是回避不了的,比如伴侶的冷淡就在那裏,你躲不掉,那至少,請在自己的腦子裏躲開他。 空閑是焦慮者的大敵,只要你的腦子和手腳不去主動地動起來,腦子就會不間斷地被動運轉 ,所以,當你發現你躺在床上或坐在桌子上陷入空想,趕緊打斷, 去做一些同時占用頭腦和手腳的事情 ,如寫文章、打遊戲、交談、打球。
3.樂觀歸因,停止自我攻擊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指出, 樂觀者和悲觀者在面對消極事件時,有著不同的歸因偏好,前者傾向於認為事件的原因是客觀的、暫時的和特殊的,而後者則認為它們是個人的、永久的和普遍的。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經歷失敗,覺得是時運不濟,馬上可以卷土重來;而另一個人則認為是自己笨,人蠢沒藥醫,這種歸因模式會讓人頻頻地自我打擊,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小A和小B喜歡上了同一個女生,展開追求之後雙雙以失敗告終。
小A總結出來的經驗是:「看來是方法出了問題(客觀性),追女生是不能用買花和告白的方式的(特殊性),那我下次追女生嘗試用共同話題來制造熟悉感試試,下次應該能成功(暫時性)」。
而小B反思出來的則是:「是我太沒有魅力了(個人性),這兒也不好、那兒也不行,啥啥都不會(普遍性),永遠都不會有女生喜歡我的(永久性)」。
因此他們一個善於總結經驗、不斷成長,另一個只會不斷地打擊自己。
4.做有效的事情,讓情況好起來
當你反復地去琢磨一件事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陷入了無意義的空想, 胡思亂想並不能避免你擔心的事情發生,有效的行動才能改變局面。 當你擔心會被感染的時候,刷負面新聞不會讓你變得更安全,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卻可以;當你擔心對方不愛你的時候,反復的猜疑和祈禱不能讓他多回你兩句話,責備和控訴也不能讓對方「良心發現」(對方也沒犯錯,對嗎),那倒不如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寶寶,我有些難過,想要你的抱抱」。
如果你還是不清楚什麽是「有效的事情」,就來咨詢我們吧。
有了這份秘籍,希望你能做到擰上小馬達的開關,願你很快也能有個安詳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