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碎片化時代,有哪些高效的學習方法?

2018-11-10心靈

如今,我們正身處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抖音、快手、微博、朋友圈、今日頭條……

各種短影片、短文章大行其道。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能傳遞一個資訊,讓我們在快速高效的吸收知識的同時,也失去了整塊學習的時間。

回想一下,你已經有多長時間沒有靜下心來完整的看完一本書、不加速的聽完一節網課了。

碎片化的學習資訊很容易給我們一種錯覺:

貌似看了很多、學了很多,但回過頭來仔細一想,卻發現壓根沒什麽用。

那……到底有沒有適合碎片化時代的學習方法?

當然有!!只是我們首先要分清兩個概念。

第一個是「碎片化學習」

就是利用零碎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比如你打算今天背一百個單詞,於是早上吃飯的時候背20個、坐車的時候背40個、午休的時候背30個,晚上睡覺前再背10個。

第二個是「碎片化資訊」

指的是類似抖音影片、微博文章這種,片段式、零碎化的資訊。它沒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只能展示出最淺層次的資訊,無法引人進行深入的思考。

所以,大家必須要明白,碎片化的學習並不意味著讓你學習碎片化的資訊。

然後,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才能在零碎的時間裏高效學習呢?

一、確立學習目標

首先你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麽,想學什麽。而不是被很多行銷文案「洗腦」。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今天想學鋼琴,明天就想學書法,舉棋不定,變來變去,最後的結果就是什麽也學不會。

所以千萬不要跟風,看到別人學什麽你就學什麽。

找到你真正需要或者感興趣的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來有目的的選擇你要學習、吸收的知識,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很多人的碎片化學習屬於被動式的,也就是說,系統推什麽,你就看什麽。

這就會導致兩個問題:

第一、看的東西很雜,而且偏娛樂化,無法吸收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資訊瀏覽是隨意的,沒有外力驅使,很難進行深入思考。

這就要求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根據你的興趣和學習目標,主動去搜尋相應的內容。

就像你去超市購物一樣,如果沒有目標的瞎轉,很容易看見一樣買一樣,到最後不僅浪費時間,還有可能買了許多你根本用不到的東西。

而拿著清單購買,雖然會少了些逛超市的樂趣,效率卻能提升不少。

三、搭建知識框架

根據你的學習目標,去大量閱讀跟你這個目標或主題相關的內容,在自己的筆記本或者是電腦雲筆記上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當你開啟知乎,微博,或喜馬拉雅等任何app或公眾號的時候,記得去搜素目標關鍵詞。

因為這些知識來源都是為你的框架和需求做服務的,學會做各類資源的主人,而不是被」奴役「被動地去接受。

然後把這些知識填充進你的框架,可以做成思維導圖,或者是做成目錄索引的完整筆記。

四、松弛有度的利用時間

如果總是想利用好每一分鐘,其實不僅不切實際,還會令自己整個人都變得很焦慮。

因為當你抱著這個心態學習的時候,每一分鐘你都會在想,剛剛那一刻我怎麽沒有好好學習啊,刷了一會手機,浪費了5分鐘,越想越著急,恨不得下一秒補回來。

其實,我們學習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無需讓自己活得那麽緊張和焦慮。

勞逸結合,這不是一句安慰,而是從人的實際生理出發的,只有一松一緊,而不是讓身體和大腦時時緊繃,學習才會高效。

五、定期回顧復盤

許多人看到一篇好文章習慣性就會點個收藏,但真正能回過頭重新找出來看的人卻少之又少,這些被收藏的各類文章,基本上不會有」重見天日「的日子,因為從進入我的最愛的那一刻,已經自動變成」古董「。

就好像網上經常吐槽「買書,買了就相當於看了」,付出了真金白銀的還是如此,更別說只用動動手指的幹貨文章。

所以,想要將你瀏覽過的資訊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就要及時的去復習、去內化。只有將所學的知識真正了解透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輸出,才能算是完全學會。

六、尋找價值感

對於一門知識,假如我們不想學,或者認為學了也沒用,我們也就不可能學會它。賦予學習過程某種意義也是學習的一部份。

從事任何一項學習活動,我們都希望獲取價值,成年人的學習尤其如此,比如你想學習插花,你可以學會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你的幸福感;學習跑馬拉松,可以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學習心理學,可以學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改善你的人際關系;學習哲學,可以提高認知水平,讓自己更加智慧。

所以在學習一樣東西時,我們要問問自己,它可以給我帶來什麽樣的價值,它能給我的生活帶來什麽改變,更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它能給我帶來什麽好處?把學習的知識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