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是什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其實在心理治療領域,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羅傑斯 。心理圈內有不少人尊奉羅傑斯為頂級男神,甚至有「讀羅傑斯(案例集)五百遍」小組的存在。人本主義的治療,與其他所有流派片面註重技術不同,羅傑斯的治療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是一種真正關懷人心、溫暖入人心的治療。
某為人本主義治療師稱 :「人本主義,在我看來,首先是一種人生態度,然後才是療法。我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對自己進行了多年的探索之後,發現這一種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舒適的態度,普世價值深刻地蘊含其間。反過來想,如果沒有前面的探索,我不可能有現在的領悟。」
對此本人也深有共鳴,早期咨詢感受中,多運用精神分析的思路,非常希望能幫來訪者分析清楚內在的心理邏輯,後來發現一個弊端:對方知道了,又怎麽樣呢?有一部份人改變了,有一部份人感到了更加迷茫甚至絕望。區別到底是什麽呢?學了人本主義治療之後,才明白,區別可大了。
羅傑斯於 1957年 提出了」治療中人格的建設性改變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的假設模型:
1、來訪者和咨詢師心理接觸。
2、來訪者是不合一的,焦慮的,脆弱的。
3、咨詢師在治療關系中是合一的。
4、咨詢師體會到對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懷。
5、咨詢師體會到神入並努力交流此經驗給對方。
6、最低限度,來訪者能感知到4,5。
後續50年, 羅傑斯小組研究證明治療師的三大條件」真誠、無條件積極關註、共情神入「,與療效成正相關。
所以,可以這麽說: 傳統精神分析師是」以分析為藥「,而人本主義治療師是」以自己的人格為藥「。成為一個優秀的精神分析師需要專業訓練、接受督導、個人體驗,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本主義治療師,除了上述條件,還需要擁有一個十分健康的人格,有足夠的能量可以照耀到來訪者的內心深處。具體來說,業內認為,人本主義治療師至少要比來訪者的境界層次高兩個等級,才能帶動來訪者。
所以,中國極少有優秀的人本主義治療師。
舉個例子,也許能更好得說明這個問題。曾經我問過老師一個問題,羅傑斯那麽重視在治療中的真誠,那麽如果一個治療師內心不喜歡、甚至厭惡來訪者,能否真誠得表達出來呢?那樣難道不會有很強的負面影響嗎?
老師回答說: 所以羅傑斯只有一個。
(意思是,羅傑斯能對幾乎所有來訪者都真誠得接納和關心,而其他咨詢師極少能真正達到這種境界)
有些人找我咨詢時問我是什麽流派的,我一般會說我是 人本主義精神的整合流派治療師。 找我咨詢過的人的第一感受是,「你與我之前遇到的咨詢師都不一樣,你好像能真正理解我。」在咨詢的道路上,我一直重視個人境界的提升,這對我治療的效果的重要性,已經大過技術層面的發展。
值得指出的是,心理學各流派的基本假設和技能樹發展雖然不同,不過現代心理咨詢一般都是整合的模式,在咨詢中大都會貫徹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的理念。
以上。謹表對人本主義實踐者的尊重,及對人本之光照耀華夏的期待。
歡迎關註我@光之泉,公益評估缺愛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研修,二級心理咨詢師
核心服務:評估缺愛,療愈缺愛,心理咨詢
祝願:大家有愛相隨,擁有幸福人生!
歡迎關註公眾號: 依戀心理 ,有不少知乎未發表的文章